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劉建

  腰大肌損傷性腰腿痛

  腰大肌損傷並不鮮見。但臨床上因腰大肌損傷而引起腰腿痛的報道並不多見。臨床曾分析了100例腰腿痛的發病原因,其中69例為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腰腿痛病例,但無一例腰大肌損傷的報道記載。由於腰大肌解剖位置的特殊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由腰大肌引發的腰腿痛從病因和臨床症狀來分析都不同於常見的坐骨神經性腰腿痛,是一種特殊型別腰腿痛。如對此發病機理認識不足,容易誤診,無法及時治癒,有的可發生嚴重的後遺症。為此本文結合臨床,對成人男屍的腰大肌及其相關的結構進行解剖、觀察。為腰大肌損傷性腰腿痛的病因和治療提供解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經 15%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的區域性解剖教學的成人男屍標本,選擇10具共計20側。對腰大肌及與其相關的結構進行解剖、觀察。

  2、觀察結果

  2.1 腰大肌與腰椎的解剖關係 腰大肌大部分位於L1-L4椎體與橫突之間陷溝內。其上部肌纖維可延伸至後縱隔最下部及隔肌的後方。以肌齒形式分別起於相鄰的椎骨的椎體和椎間盤邊緣,並附著於L1-L4椎體以及其橫突前面和下緣。 20側標本中均無見L5椎體、椎間盤及橫突處有腰大肌肌纖維附著。L3橫突最長,該處的肌腹橫經最寬,是腰大肌肌纖維最集中部位。L1-L4椎間孔位於肌肉附著處的後方,腰椎橫突前方,腰脊神經由此發出。

  2.2 腰大肌與腰叢、股神經關係 腰叢主要由L1-L4脊神經前支組成。其中大部分由椎間孔發出後直接穿過腰大肌。部分在腰大肌內形成叢,其分支再從肌肉前面及外側邊緣穿出。腰大肌的神經支配由L1-L3神經分支進入肌肉支配該肌。股神經大部由Ll-L4組成(本組觀察到共有13側),其次為L2-L4神經組成(本組有6側)有一側由L1-L3組成。它們穿入腰大肌纖維後部,於L4平面在腰大肌外側緣穿出。位於髂肌和腰大肌之間,與它們一起沿骨盆下行在腹股溝韌帶後方,通過肌腔隙達大腿根部的股區。腰大肌和骼肌最終匯成一位穿過肌腔隙,由內上向外下方向在閉孔外肌前面,恥骨肌上方止於大腿根部內側股骨小轉子。

  2.3 肌腔隙內肌肉神經的解剖關係 肌腔隙是由髂骨、腹股溝韌帶、髂恥弓圍成一密閉的骨筋膜間隔。髂肌肌纖維位於外側,腰大肌肌纖維位於內側。股神經進入肌腔隙由原來位於髂肌和腰大肌之間轉向位於腰大肌前方,被共同包裹在髂腰肌筋膜鞘內與髂恥弓緊密相鄰。股外側皮神經位於肌腔隙外側近靠髂前上棘內側,穿過肌腔隙後分佈於股外側面板。

  3、討論

  腰大肌以肌齒形式起自L1-L4椎體及橫突,向下在通過肌腔隙前與髂肌被包裹在髂腰筋膜內,匯成一腱後止於大腿根部內側的股骨小轉子。具有曲髖,使大腿向骨盆靠攏並有外旋股骨作用。在下肢固定時,兩側肌肉同時收縮平衡腰椎,使脊柱、骨盆前曲。

  腰椎椎體橫向比較寬大,L1至L4橫徑平均為3.8~4.7cm,加上橫突的長度,其寬度相對比較大,尤其L3橫突最長, L3在腰椎中軸位於中心,其活動最多,所以槓桿作用最大,受到拉力也最大。其上面附著的筋膜、腱膜、韌帶、肌肉承受的拉力較大。尤其在脊柱旋轉、側曲活動時。腰大肌損傷常見發生在體位突然變更不當及負荷超限時,例跨欄、鯉魚打挺等具有暴發力性動作時,或腰部反覆用力扭轉勞損。一旦腰大肌損傷發生痙攣、腫大,由於其解剖特點,損傷著力點主要發生在L4椎體及橫突處、肌腔隙處、股骨小轉子處,其疼痛也就發生在此三處。主要以L3椎體及橫突處。查體時,該處可有壓痛、區域性緊張,疼痛還可沿腰大肌的走向一直牽涉到大腿根部內側小轉子其附著點處。由此發生的腰腿痛症狀明顯不同於坐骨神經性腰腿痛,病人除有疼痛向大腿根部放射外,還具有髖膝伸直、後伸等功能障礙。

  此外由於股神經在其行程中與腰大肌關係密切,尤其在肌腔隙內。一旦腰大肌痙攣、腫脹可使肌腔隙內壓力增高,不同程度擠壓股神經於腹股溝韌帶處使其嵌壓,如不及時處理,使其進一步發展,可以發生股神經麻痺。從而繼發股四頭肌癱瘓、萎縮等嚴重後果。臨床上對此認識不足、處理不當,即可產生上述嚴重後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