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臟內2科 主任醫師 高繼寧

  “腎無實證”,“腎無瀉法”的觀點在許多醫家的頭腦中相當頑固。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腎病易虛,作為五臟之一,它有“藏而不洩,滿而不實”的特性,《內經》所謂“腎者,主蟄,封藏之本”,故腎病多虛;其二,在“實則太陽,虛則少陽”的指導下,把實證歸咎於膀胱,虛證責之於腎;其三,歷代醫家“補腎”“益腎”的方藥理論頗多,使後世許多醫家形成了“腎病宜補”的片面認識。事實上,所謂“腎無實證”,“腎無瀉法”只是指腎病以虛證為臨床所多見,治法以補為多用。

  腎與其它四髒相同,也有虛實之別,《內經》中“腎氣虛則厥,實則脹”,就是對腎實證的最早論述。臨床腎實證亦不鮮見,作為元陰元陽之府的腎臟,常因損至虛,又屢受邪襲,因虛致實,造成虛實錯雜之證。治療上當然應遵循“瀉有餘,補不足”的原則。下面從一些臨床常見病證簡略論述以瀉為補治腎法,以供同道參考。

  1、腎經火鬱,瀉火育陰:

  陽強、精洩、夢遺、尿濁等證,多因氣血鬱久,化火傷陰而致,治宜瀉火育陰,多選苦寒之品知母、黃柏等藥為用。如朱丹溪選用大補陰丸“苦寒堅陰,以瀉為補”,使相火得瀉,精遺自止;唐宗海盛讚“苦寒之品能大伐元氣,亦能大培生氣,蓋陰虛火旺者,非此不足以瀉火滋陰也。”

  案例1:崔某,男,37歲,工人,1994年5月18日初診。自述近1個月來少寐多夢,夢則遺精,伴頭暈,煩熱,心悸,健忘,小便短赤,舌紅,脈細數。辨證:腎經火鬱。治則:瀉火育陰。處方:知母15g,黃柏15g,生地10g,山藥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澤瀉10g,丹皮9g,麥冬10g,黃連6g,陳皮12g,每日1劑,水煎服。並囑患者注意調攝心神,節制房事,戒手淫,節醇酒厚味,生活規律,以上方為主,隨證加減調治2月餘,臨床症狀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

  2、水溼塞結,利水補腎:

  腎為胃之關,腎主二便,職司開闔,若因情志不遂,感受外邪,或飲食失調,使氣化不利,津液輸布失常可致“腎水”“癮閉”等腎實證,治法當利水補腎,多選用豬苓、澤瀉、知母、茯苓、薏苡仁等藥,方如五苓湯、五皮飲、駐車丸等。臨床實踐表明,利水補腎法治療慢性腎炎水腫、腎病綜合徵、尿瀦留等皆有較好療效。

  例2:張某,男,15歲,學生,1995年2月3日初診。訴顏面、雙下肢間斷性浮腫半年,加重1周,伴胸悶,納呆,泛惡,身體困重,小便短少,苔白膩,脈沉緩。查:顏面雙下肢浮腫,按之沒指,血漿白蛋白35g/L,血脂系列:總膽固醇8.58mmol/L,甘油三酷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2.l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4.3g,尿蛋白(+++),餘(-),西醫診斷:腎病綜合徵。經用西藥治療,病情反覆不定,故求治中醫。辨證:腎水,乃因水溼之邪,浸漬肌膚所致。治則:健脾化溼,通陽利水。

  方藥:白朮15g,豬苓、茯苓各10g,澤瀉10g,薏苡仁30g,陳皮12g,桑白皮9g,大腹皮10g,桂枝9g,益母草15g,廣木香10g,生薑皮9g。10劑,日1劑,水煎服。二診:服藥10劑後浮腫明顯減輕,精神好轉,食慾日增.尿量漸多,但雙下肢仍輕度浮腫,腰困,憎寒喜臥,苔白,脈緩。上方去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加牛膝15g.補骨脂15g,菟絲子15g,白芍10g,連服6劑,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化驗:血漿白蛋白45g/L,血脂系列:總膽固醇4.3mmol/L,甘油三脂2.s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2.0g,尿蛋白(+)。辨證調理以善其後。隨訪半年,未復發。

  3、瘀血凝聚,活血化瘀:

  腎為先天之本,主蒸騰,司膀胱氣化,藏五臟六腑之精,若因正氣不足,情志不遂,氣機阻滯,腎氣、腎精輸布失常,精血留而不去為積為瘀,即可形成“腎積”“關格”等證,治當活血化瘀為主,選用桃仁、紅花、川芎、丹蔘等藥,方如《內經》中烏賊骨丸、《傷寒論》中硝石礬石散等。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活血化瘀藥對抑制腎小球萎縮和纖維組織增生,促進廢用的腎單位逆轉,對抑制細胞及體液免疫作用,減輕變態損害等均有一定作用。瘀血阻絡貫穿於慢性腎炎,尿毒症的始終,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臨床上取得了滿意療效。

  例3:李某某,男,47歲,幹部。1994年5月7日就診。自訴患慢性腎炎已3年,間斷性腰痛。曾用西藥治療,遷延不愈,現化驗尿潛血(++),蛋白(+),腎功能系列:尿素氮8.46mmol/L,血肌酐179mmol/L,餘(一)。診見:面板甲錯,面色黎黑,舌有瘀點、舌下筋系瘀紫,脈象沉細澀。辨證屬瘀血阻絡,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用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紅花10g,桃仁9g,丹蔘15g,銀花15g,益母草15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牛膝15g,每日一劑,服用15劑,腰痛治癒,餘症好轉。上方隨證加減,調治2個月,諸症漸瘥,多次查尿常規:蛋白(士),潛血(一),腎功能:尿素氮:3mmol/L,血肌酐134mmol/L。後予六味地黃丸加減調治半年餘,停藥,隨訪半年無復發。

  綜上所述,臨床中腎病有虛有實,腎虛宜補,腎實宜瀉,虛實錯雜並存宜攻補兼施。只有辨證準確,用藥得當,方可取得滿意療效,切不可犯“虛虛實實”之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