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治醫師 李鵬

  便祕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尤其以中老年人多見。該疾病的發生與諸多因素有關,例如:飲食起居、不良排便習慣及不良用藥等等。當今社會在飛速發展,隨著工作壓力的加大、生活節奏的加快,便祕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人們發現便祕與更多因素有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便祕進行再認識。

  什麼是便祕?

  通常人們認為便祕就是便次減少,每週少於2―3次,大便乾結,排便時間延長。那麼,便意頻頻,便次增多,大便細軟,排便費力算不算便祕呢?

  上述兩種情況均屬便祕,根據國際RomeIII協作委員會的標準,至少滿足以下標準中2項或2項以上(超過25%時間),就可以確診為便祕:

  A、排便費力

  B、塊狀/硬便

  C、排便未盡感

  D、肛門直腸有梗阻或阻塞感

  E、要人工手法幫助排便

  F、每週排便小於3次

  上述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患有慢性便祕,需及時就診。

  便祕的分類:

  1、結腸慢傳輸性便祕:便次減少,每週少於2―3次,大便乾結,排便時間延長,結腸傳輸試驗提示:結腸慢傳輸。

  2、出口梗阻性便祕:排便時間延長。或者便意頻頻,便次正常或增多,大便細軟,排便費力,排糞造影提示:有肛門或直腸生理結構的改變。

  3、混合性便祕:兼有結腸慢傳輸性便祕、出口梗阻性便祕的症狀。

  導致便祕罪魁禍首!

  1、飲食習慣:飲食缺乏粗纖維、攝入的食物過少、過細。

  2、生活習慣:排便姿式不當、經常服用強瀉劑及灌腸等。

  3、精神因素:抑鬱或過於激動,使條件反射發生障礙。

  4、不良作息:睡眠不足、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如長時間打麻將等)。

  5、結腸疾病:如結腸慢傳輸,結腸良、惡性腫瘤,結腸炎症,結腸術後吻合口狹窄等。

  6、直腸、肛管出口梗阻:常見有痔、肛裂、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盆底痙攣綜合症、會陰下降綜合症、先天巨結腸等等。

  7、精神因素:包括抑鬱症、精神病、神經性厭食。

  8、醫源性:可待因、嗎啡、抗抑鬱製劑、鐵劑等均可誘發便祕。

  9、內科疾病誘發: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高血鈣症、低血鉀症、妊娠、糖尿病等等。

  便祕危害猛於虎

  長期便祕不僅讓人很難受,生活質量下降,更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1、導致痔瘡和肛裂

  2、損害肝臟功能

  3、可能造成不孕症

  4、扼殺美麗

  誘發便祕六大惡習

  1、該排便的時候不排,總是忍著

  2、總是拿著書或報紙入廁

  3、經常穿束腰腰帶或塑身衣

  4、平時很少喝水

  5、認為每天不大便是不行的

  6、習慣性地服用便祕藥

  中醫看便祕

  中醫認為,飲食入胃,經胃之腐熟,脾之運化,吸收其精微之後,所剩之糟粕而為大便,主要責之於胃脾的腐熟運化功能,“胃氣失降”,“脾失健運”,糟粕內停而成便祕。張仲景以胃氣不能下行,列承氣湯承胃氣下行而通大便;以“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列“脾約”一證,認為其病與虛、寒、熱、氣滯有關。因此,中醫多將便祕分為熱祕、冷祕、氣祕、虛祕四種。慢性便祕多以虛證為主。

  1、熱祕――好發於素體陽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熱病之後的人。

  2、冷祕――多發於年老體衰及久病者。

  3、氣祕――多發於憂愁、思慮過度、情志不暢及久坐少動之人。

  4、虛祕――多發於勞倦內傷、久病體虛之人。

  防祕重於治祕

  1、飲食中必須有適量的纖維素。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與水果。

  3、可以適量飲茶,或者泡一些中草藥做茶飲進行調理保健。

  4、晨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轉腰。

  5、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7、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律。

  8、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久蹲,不過度用力努掙,便後提肛鍛鍊。

  9、及時治療有關疾病。

  瀉藥治祕亦可致祕

  中醫中醫認為,便祕可分為“熱祕、冷祕、氣祕、虛祕”四種。人們平素使用的瀉藥(如番瀉葉、果導片、大黃、蘆薈等)主要以治療“熱祕”為主。但有些人發生便祕後,亂用瀉藥通便,結果瀉藥用量越來越大,便祕也越來越頑固。所以說,瀉藥治祕亦可致祕。因此,患者在用瀉藥治療便祕時須注意以下問題:

  1、不要把服用瀉藥看成常規治療便祕的唯一方法。

  2、要根據病情選擇藥物。

  3、病因不明切忌使用瀉藥,以免延誤病情與診治時機。

  治療便祕有哪些方法?

  一般治療:

  1、飲食調控:飲食規律,不暴飲暴食,飢飽無度,多食富含纖維食物。

  2、調暢情志:精神緊張對腸蠕動有明顯抑制作用,部分便祕患者有明顯精神抑鬱症狀。

  3、正確排便習慣:培養每日排便習慣,每次排便時間小於10分鐘,忌臨廁努掙,便後清洗肛周,並作適當提肛運動。

  藥物治療:

  急性便祕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瀉藥(如果導、番瀉葉、大黃等),中病即止,避免長期服用傷及脾胃,引起瀉藥性便祕。

  慢性便祕患者(病程大於3月)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規範治療,切忌自行服藥,增加治療難度。

  手術治療:

  下列部分便祕患者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肛管、直腸狹窄,會陰下降綜合症,恥骨直腸肌綜合徵,巨結腸症等等。

  治療便祕中醫有哪些有效療法:

  1、穴位埋線:針對結腸慢傳輸性便祕

  2、鍼灸療法:針對結腸慢傳輸性便祕、出口梗阻性便祕及混合性便祕。

  3、中醫辯證施治:具有個體化、針對性及副作用小等優勢。

  4、藥物貼服治療:具有區域性給藥,直達病所等優勢。

  5、中藥灌腸:直接作用與患部,不傷及脾胃。

  遠離便祕要這麼做

  1、良好排便習慣。

  2、適當活動。

  3、生活規律。

  4、睡前按摩。

  5、飲食清淡。

  6、多喝白開水。

  便祕(出口梗阻性)

  什麼是便祕?

  通常人們認為便祕就是便次減少,每週少於2―3次,大便乾結,排便時間延長。那麼,便意頻頻,便次增多,大便細軟,排便費力算不算便祕呢?

  上述兩種情況均屬便祕,前者多屬結腸慢傳輸性便祕,後者則多數出口梗阻性便祕。後者發生原因多與肛門直腸生理結構的改變有關。例如: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等。

  便祕分型:

  1、結腸慢傳輸性便祕:便次減少,每週少於2―3次,大便乾結,排便時間延長,結腸傳輸試驗提示:結腸慢傳輸。

  2、出口梗阻性便祕:排便時間延長。或者便意頻頻,便次正常或增多,大便細軟,排便費力,排糞造影提示:有肛門或直腸生理結構的改變。

  3、混合性便祕:兼有結腸慢傳輸性便祕、出口梗阻性便祕的症狀。

  出口梗阻性便祕多見於哪些疾病?

  直腸前突(多見於產後婦女)、直腸粘膜內脫垂、巨結腸、肛裂、肛管直腸狹窄,恥骨直腸肌肥厚(痙攣)、會陰下降綜合症,骶直分離、

  4、出口梗阻性便祕患者應作哪些檢查?

  1、結腸傳輸試驗:

  結腸運輸試驗檢查是瞭解結腸傳輸功能的一種動力學檢查方法,是便祕疾病的常規檢查專案之一。

  排糞造影試驗:

  排糞造影試驗是通過觀察排便過程中直腸肛管形態及直腸粘膜像變化,藉以瞭解排糞過程中直腸及肛門等排便出口處有無功能及器質性病變,從而尋找誘發便祕的原因。

  肛管壓力測定:

  通過觀察肛管直腸的壓力測定肛管是否存在反常收縮,影響排便。

  5、出口梗阻性便祕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①中醫辨證論治:具有個性化、療效持久及副作用小等優勢。

  ②中藥硬化注射治療:適應於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等治療。

  ③手術治療:適應於長期慢性便祕經藥物治療無效者。

  ④中醫埋線治療:適用於出口梗阻性便祕合併結腸慢傳輸性便祕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