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副主任醫師 王軒

  【概述】

  筆者等於1978年報道20例此病,當時稱為注射性臀大肌攣縮症,經過20年的病例積累及臨床治療經驗,對此病的認識又進一步深入。根據解放軍總醫院246例病例觀察證實注射後發生攣縮的肌肉,不只限於臀大肌,其中有部分病例累及臀中肌,及臀小肌。故此病稱為注射性臀肌攣縮症更為貼切。

  【病理與病理生理】

  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臀大肌的上半部分肌肉組織發生纖維瘢痕化,肌肉組織完全被纖維瘢痕組織所代替。病變累及範圍約2~7cm寬,深度累及肌肉全層。纖維攣縮帶與正常肌肉之間的界限不清,參差不齊。纖維攣縮帶的方向與臀大肌纖維走行方向完全一致。 上述病理變化為絕大多數病例的典型表現,隨著治療病例的增加,還發現一些非典型的病理變化。

  根據解放軍總醫院246例臀肌攣縮病例手術中所見,有4例肌肉纖維攣縮病變累及了幾乎整個臀大肌,很難分辨攣縮帶的界限。有11例為單純臀中肌攣縮,有5例合併臀小肌攣縮,有11例發現臀肌筋膜增厚而臀大肌本身的病理變化並不嚴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3例發現坐骨神經與攣縮的臀大肌粘連在一起,而致坐骨神經在臀部一段發生變位。

  根據筆者在屍體解剖觀察,標準的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為臀部外上1/4,也稱為外上象限。這一區域正是臀大肌上半部分,臀部肌肉注射時如操作正確,針頭刺入深度適宜,藥液注入臀大肌內是肯定無疑的。在動物及屍體上,筆者還觀察到注進肌肉的藥液是沿肌肉纖維走行方向擴散,而不是呈環狀向四周擴散的。這就是臀大肌的攣縮總表現為與肌纖維方向一致的束帶狀,而不是團塊狀的原因。

  任何注射用藥劑都有刺激性,但由於藥物分子結構及分子團大小不同,其對人體組織的刺激程度各異。青黴素類藥物,特別是苯甲醇作為溶劑,雖然它有暫時區域性鎮痛作用,但該溶劑對肌肉組織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反覆多次注射,可引起區域性化學性炎症,相繼發生機化,纖維組織增生,最後形成纖維瘢痕攣縮束帶。由於雙側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機會往往相等,故多雙側發病。

  【病因與發病機制】

  注射性臀肌攣縮症是一種醫源性疾病,多發於兒童期,是由反覆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藥物引起的,常因患兒家長髮現步態特殊,坐位雙膝不能靠近而來就診。國內於1978年解放軍總醫院首次報道本病之後,又有許多醫院也相繼發現此病,並發表多篇論文。

  患兒接受肌肉注射抗生素的主要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肺炎等。接受臀部肌肉注射頻率最高時年齡為出生1~5歲,平均為1.5歲,而發現臀肌攣縮症的年齡為1~11歲,平均為4.9歲。注射的藥物68.3%為青黴素,其中有明確記載用苯甲醇作為溶劑的有10例。有52%的患兒同時接受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生素肌內注射。其臀肌注射次數與臀肌攣縮的發生成正比關係。

  【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

  1、步態異常 特別是跑步時,雙下肢呈輕度外旋、外展狀,由於屈髖受限,步幅較小,猶如跳躍前進,稱此為“跳步徵”。

  2、尖臀徵 站立時,雙下肢不能完全靠攏,輕度外旋。由於臀大肌上部肌肉攣縮,肌肉容積縮小,相對顯現出臀部尖削的外形,稱此為“尖臀徵”。

  3、雙膝分開 坐位時,雙膝分開,不能靠攏,不能蹺“二郎腿”。

  4、劃圓徵和蛙腿徵 蹲位時的體徵有兩種表現:一部分病人表現為,在下蹲過程中,當髖關節屈曲近90°時,屈髖受限,不能完全蹲下,此時雙膝向外閃動,劃一弧形後,雙膝才能靠攏,完全蹲下。另一部分病人則表現為下蹲時雙髖呈外展、外旋位,雙膝分開,症狀如蛙屈曲的後肢,前一種體徵稱“劃圈徵”,後者稱為“蛙腿徵”(圖1)。這兩種不同的臨床表現是由於病變程度及範圍不同所致。後者的病變往往較前者嚴重而廣泛。

  5、髖部彈響 屈伸髖關節時,在股骨大粗隆表面有索帶滑過併產生彈響。

  6、攣縮帶 臀部可觸及一條與臀大肌纖維走行方向一致的攣縮束帶,當髖關節內旋、內收時更為明顯,其寬度大約為2~7cm。

  7、骨盆X線 可見“假性雙髖外翻”,股骨頸幹角>130°,股骨小粗隆明顯可見。

  8、血液化驗 正常,均無肌肉病的表現。

  【治療概述】

  如果臀肌攣縮已形成,可採用臀大肌攣縮帶部分切除術,臀大肌部分止點鬆解術。

  手術方法:病人取側臥,沿臀大肌走行方向做斜切口,至股骨大粗隆頂端切口轉向與股骨上端一致。顯露攣縮帶及股骨大粗隆下方一段髂脛束,分離攣縮帶,在靠近髂脛束處切斷攣縮帶,並切除2~3cm一段攣縮帶。鬆解臀大肌上半部與髂脛束相連結的腱膜部分,達到部分延長臀大肌止點的目的。

  手術結束前,在手術檯上,術者要被動活動患肢,證明屈髖自如,無彈響後,即結束手術,否則應考慮行臀大肌骨性附著點處肌腱Z形延長術(切不可完全切斷臀大肌肌腱)。在手術中,手術者操作範圍必須在靠近臀大肌附著點這一區域內,切不能在臀大肌中間部分切斷肌肉,否則將致大量出血,又極易損傷坐骨神經。

  如發現臀大肌攣縮範圍廣泛,在鬆解手術之前,先將坐骨神經暴露出來,再進行下一步操作,以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在一般情況下應在一次麻醉下,完成雙側手術,在完成一側手術後改變病人體位重新滅菌鋪單子。術後雙下肢併攏固定兩週,即可開始功能活動。一般術後0.5~1年完全恢復正常步態。

  近2年來,解放軍總醫院開展了關節鏡下臀肌攣縮鬆解術。該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後恢復快等優點。其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