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CT室 主管技師 馮建忠

  首先學習胸廓的骨性結構,在學習之前首先了解:胸椎、肋骨、胸骨及上肢帶骨肩胛骨及鎖骨。

  胸椎:胸椎為不規則骨,由椎體、椎體兩側的橫突、椎弓和棘突組成,由於胸椎兩側要與肋骨相連線,故椎體兩側的上、下和橫突末端均有小的關節面,分別稱為上肋凹、下肋凹和橫突肋凹(胸椎橫突可顯影於縱隔旁肺野,不可誤診為縱隔淋巴結腫大)。胸椎的特點是,椎體似心形,棘突細長並向下方傾斜,椎孔相對較小,呈圓形。上下關節面基本呈額狀位。胸椎整體排列形成向後彎曲的弧形,稱為胸曲。

  肋骨:包括肋骨和肋軟骨,正常情況下左右對稱,肋骨前端均有肋軟骨,共12對。上7對肋軟骨前端都與胸骨相連(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當於第10後肋高度),8、9、10三對肋骨前端的軟肋逐個與其上一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11、12對肋骨前端遊離,肋骨由肋頭、肋頸、肋結節、肋體、肋溝組成;肋骨後端稍膨大稱肋頭,與胸椎椎體肋凹相關節,肋頭外側稍細的部分稱肋頸,再向前方為肋體,頸體交界處的後外側有突出的肋結節,其上的關節面與胸椎橫突肋凹相關節。肋體內面近下緣處有一淺溝稱肋溝(肋間神經與肋後動脈行於其中)。

  肋體後段急轉處稱肋角。特別注意第1肋形狀稍異,扁而寬短,走形近水平。其上面中部有一結節稱前斜角肌結節,它的前後有兩個溝(在影像上要是顯影的話有可能誤認為是骨折,特別是單側顯影),前方有鎖骨下靜脈通過,後方有鎖骨下動脈通過。其餘肋骨走行自內上斜向前下方。

  25歲後第一對肋軟骨首先鈣化,隨年齡增長,其餘肋軟骨自下而上逐條鈣化,X線片上表現為不規則斑片、條索、顆粒或塊狀緻密影,一般沿肋骨走行(別誤認為肺內病灶)。肋骨上下緣具有連續的皮質線,但中下部諸肋骨後段因其下緣較薄且有肋溝存在而見不到清楚的皮質線,勿吳為皮質破壞。肋骨先天變異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在形態、數目、連線形式等方面,如有的第1肋骨發育不全;有的12肋很短,甚至單側看不到或者雙側都看不到;頸肋、於第7頸椎一側或兩側向外伸出,比第1肋小,且走行較直,女性多見。

  鑑別於第1肋骨發育不全,可根據第7頸椎橫突向下傾斜,而第1胸椎橫突向上傾斜的特徵鑑別;叉狀肋、較多見,尤其右側更為多見,好發生在第3、4前肋。其肋骨前端呈分叉狀,形態不一:有的兩支等長;有的一支長另一支短;有的僅為肋骨上的突起;有的分叉後又發生聯合而呈環狀畸形(切勿認為是空洞)。叉狀肋臨近肋骨可發育不全或缺如。肋骨聯合、多見於第5、6肋後段或第1、2肋前段,於兩條肋骨之間有骨橋或假關節形成。肋骨融合、多見於右側肋後段,表現為相鄰的兩肋骨呈骨性融合,區域性肋間隙消失(易誤為肺內病變)。

  胸骨:位於胸前正中,全部可從體表摸到,由胸骨柄(六面形)、胸骨體(兩緣為波浪狀)和劍突組成。胸骨柄上部寬厚下部窄薄,上緣有3個凹陷,中部頸靜脈切跡,外側的是與鎖骨相關節的鎖骨切跡。柄體相連處稍向前突稱為胸骨角(與第2肋骨前端同高,是確定第2肋的重要標誌,有助於心臟叩診、肺聽診的定位和肋骨的計數。),胸骨體為長方形扁骨外緣有第2-7肋軟骨相接觸的肋切跡。下方為劍突,劍突窄而薄,末端遊離,中部常有一孔。年幼時劍突為軟骨,25歲前,胸骨三部任呈分離狀,至少40歲時才融為一整骨。

  肩胛骨:位於胸廓後外側,通常平對第2―7肋之間,形狀為三角形扁骨。分兩個面(前面、背面)、三個緣(內側緣、外側緣和上緣)和三個角(上、下角和外側角)還有三個窩(肩胛下窩、岡上窩和岡下窩)。前面為一大而淺的窩稱肩胛下窩,後面上方有一向前外上方突出的骨嵴稱肩胛岡,鋼的外側端扁平稱肩峰,居肩部最高點。

  岡的上下各有一窩,分別稱岡上窩和岡下窩。內側緣對向脊柱(上肢上舉時,此緣正是斜裂的體表投影),外側緣較厚,對向腋窩。上緣最短,近外側有一小切跡稱肩胛切跡(其中有肩胛上神經通過),自切跡的外側向前伸出一手指狀的突起稱喙突(有肌肉附著),上角在內上方,與第2肋相對應。下角對應第7肋骨,易於摸到,也是確定肋骨序數的體表標誌(發育中的肩胛骨,其下角的二次骨化中心偶可投影於肺野內不要誤認為骨折或肺內病變)。外側角膨大,有一梨形的關節面稱關節盂,與肱骨頭形成肩關節。關節盂的上下分別有盂上結節和盂下結節。(肩胛骨的性別差異較大,一般男性各徑線均大於女性)

  鎖骨:位於頸部和胸部之間(全長均可在體表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誌),鎖骨呈“~”形,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分兩端一體。內側粗大稱胸骨端,與胸骨柄相連形成胸鎖關節,鎖骨內端下緣有時可見邊緣不整的半圓形缺損,稱菱形窩,是菱形韌帶附著處(不可誤認為是骨破壞)、鎖骨內端骨骺於18―20歲出現,呈不規則新月形(不要誤認為是骨折)。外側扁平稱肩峰端,與肩峰相關節。鎖骨體有兩個彎曲,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後。鎖骨外、中1/3交界處較細(骨折容易發生於此處)。

  骨性胸廓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和肩胛骨和鎖骨構成。首先各個胸椎椎體之間藉助椎間盤、椎體前面前縱韌帶和椎體後緣後縱韌帶,相鄰椎弓板之間的黃韌帶,相鄰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和棘突後的棘上韌帶。肋後端與胸椎形成兩個滑膜關節,肋頭與肋凹構成肋頭關節,肋結節與橫突肋凹構成肋橫突關節,二者合稱肋椎關節(肋椎關節是胸廓呼吸運動的樞紐)。肋骨後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內下傾斜走行(由於前段肋骨扁薄,故在X線平片上不如後段肋骨的影像清晰,而類軟骨未鈣化的部分不顯影)。

  相鄰兩肋骨間隙分別稱為前後肋間隙,一般兩側肋骨對稱,相應的肋間隙等寬。相鄰肋間隙之間由起自上位肋骨下緣斜向前下止於下位肋骨上緣的肋間外肌和起自下位肋骨上緣行向前上止於上位肋骨下緣的肋間內肌連線(肋間內、外肌為胸固有肌)。肋骨及肋間隙常被作為胸部病變定位標誌,如在標準後前位X線平片上第4後肋與胸鎖關節同高,而第10後肋相當於第6前肋前端水平與膈頂同高。

  肋骨前方與胸骨連線,第一肋前端與胸骨柄之間為軟骨連線,第2―7肋前端分別與胸骨體各肋切跡構成胸肋關節,第8―10前端依次向上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它們的下緣共同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遊離。

  胸廓呈前後略扁的圓錐形。胸廓上口較小,自後上向前下傾斜,由第1胸椎體、第1肋和胸骨柄上緣圍成,是頸部與胸腔之間的通道。胸廓下口較大,由第12胸椎體、第12肋、第11肋前端、肋弓和劍突圍成。兩側肋弓之間的夾角稱胸骨下角。胸廓的形狀和大小與年齡、性別體型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

  新生兒胸廓橫徑與前後徑近似,呈桶狀;老年人胸廓則扁而長。成年女性的胸廓短而園,各徑線小於男性。佝僂病患兒的胸廓前後徑大,胸骨向前突出,形成“雞胸”。肺氣腫患者的胸廓各徑線都增大形成“桶狀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