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陳建華

  規則,這就使得心房喪失了有效的收縮功能,可以導致房顫患者的心功能儲備減少20%-30%。在沒有接受藥物治療之前,房顫時患者的心室率(心率)可以達到100-160次/分,甚至更快,而且心室收縮的節律也是絕對不整齊的,患者會因此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

  房顫的症狀有哪些?

  首次發生房顫時的症狀多數表現為:發作開始比較突然,病人感覺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焦慮、煩躁、坐立不安。有基礎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房顫發作時心室率快而不規則,可以出現心絞痛、眩暈,甚至暈厥,有時可出現心力衰竭及休克。每次房顫發作的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者僅數分鐘,但可頻繁發作,長者可持續數日至數週。

  房顫發生時症狀的嚴重程度也受患者個體差異(如患者感知症狀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響,有的患者剛發生房顫時,可有明顯的症狀,隨著病程的延長,有的患者可逐漸適應,症狀可能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如果沒有其它心臟病,且房顫時心跳又基本接近正常,有些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

  持續性房顫患者的症狀與患者原有心臟病的程度以及房顫時患者的心室率有關。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胸痛、氣短,尤其是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快時,活動耐力明顯下降。持續性房顫者易於發生心力衰竭。

  房顫的原因、分類有哪些?

  與房顫相關的疾病或因素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亢、心包炎、合併其它型別心律失常、酗酒或嗜酒、長期精神緊張、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但是有6%-15%的房顫患者臨床檢查未發現任何已知的基礎心臟疾病,也無其它常見觸發房顫的原因,這種房顫被稱為特發性房顫。

  根據目前的歐美指南和專家共識所制定的分類標準,房顫可分為:

  1、陣發性房顫:能在7天內自行終止,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的心跳節律),一般持續時間<48小時;

  2、持續性房顫:持續7天以上,需要藥物或電覆律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

  3、永久性房顫:因各種原因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或醫生和患者已接受房顫持續存在,不再考慮轉復竇性心律;

  4、長期持續性房顫:房顫持續時間超過1年並考慮轉復竇性心律。

  第2-4種房顫分類通常也可以籠統地稱為慢性房顫。

  房顫的危害是什麼?

  根據資料統計顯示,心房顫動的人群患病率接近1%,按此計算,我國的房顫患者可能高達1300萬。房顫不僅常見,而且危害嚴重,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腦中風的發生率。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房顫最嚴重的危害所在。房顫時由於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則可以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各處,從而導致腦栓塞(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17倍。

  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不抗凝狀態下的年卒中發生率為5.3%,至少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腦卒中。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一定的死亡率,而且現階段缺乏特效的治療手段。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合併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衰或年齡超過75歲等。

  房顫發作時過快的心室率和節律不整齊可以使患者感到心悸胸悶、氣短、煩躁、坐立不安等,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增快可以引起心動過速性心肌病,會因此導致或加重心力衰竭。此外,房顫本身就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是健康人群的2倍)。

  房顫的治療目標和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三個目標:

  1、轉復房顫心律,使房顫患者恢復並且能長期維持正常的竇性心律;

  2、控制房顫發作時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預防房顫造成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避免諸如腦卒中等血栓栓塞的嚴重併發症。

  目前房顫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方面。

  1、藥物治療主要包括:

  (1)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這類藥物主要有胺碘酮,普羅帕酮,索他洛爾,莫雷西嗪等。轉復竇性心律的藥物如果長期服用,其副作用出現機率明顯增加,甚至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而且藥物致心律失常效應和心外不良反應也多為常見。更令人失望的是,儘管如此,藥物轉復和長期維持竇性心律的成功率最多隻能達到50%左右。

  (2)控制房顫發作時的快速心室率:這類藥物主要有: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等),鈣離子拮抗劑(如地爾硫卓等)。控制心室率治療可以改善房顫的症狀,對於預後的影響並不劣於轉復和維持竇律治療,但是由於房顫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風險。

  (3)房顫的抗凝治療:是房顫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伴房顫患者,除有抗凝禁忌證外,均應長期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華法林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形成和避免栓塞,但其療效易受食物和藥物的影響,需要定期抽血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以防止抗凝過度和抗凝不足。當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的範圍為2.0-3.0時,可以獲得預防發生缺血性卒中的最大保護作用。

  2、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

  (1)電覆律治療:是通過直流電電擊的方法,使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其優點是轉覆成功率高,缺點是需要住院監測治療,並且可能難以長期維持竇性心律。

  (2)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屬於導管微創手術,已經在國內外許多較大的心臟中心開展十幾年的時間,證實相對於傳統的藥物治療而言,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治療房顫的成功率高,多數患者能夠達到術後根治房顫,長期維持正常的竇性心律的目的。並且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術後第二天即可恢復正常的活動,已經成為房顫首選的治療方法。

  (3)心臟外科手術:外科醫生在直視下,利用射頻、微波等能量消融房顫。與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相比,手術創傷較大,有時候甚至需要開胸進行手術,術後的恢復時間長。目前主要用於房顫同時合併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心臟疾病如心臟換瓣、搭橋、先心病等心臟手術的同時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治療房顫。

  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人類有四根肺靜脈從心臟左心房的後部匯入,少數患者可以有多於或少於4根肺靜脈。有研究表明,至少95%左右的陣發性房顫和左心房的肺靜脈有密切的關係。導管射頻消融術是通過周圍靜脈血管將射頻消融導管送入到左心房,在心房與肺靜脈連線的部位發放射頻能量,沿著肺靜脈開口消融一週,射頻能量產生熱量使得周圍心房肌肉組織溫度升高(一般不超過40℃),形成環形的疤痕,將引起心房顫動發作的肺靜脈的異常激動阻斷在肺靜脈內,使之不能傳導至左心房,從而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在少數情況下,心臟內的其它部位(如上腔靜脈)也可以發放異常激動,因此這些部位在經過電生理標測後同樣也需要隔離阻斷。

  持續性房顫的射頻消融要更復雜一些,除了上述部位(肺靜脈-左心房)需要消融外,還需要進行左心房內一些部位的線性消融,如心房頂部、二尖瓣環到左側下肺靜脈之間(二尖瓣峽部)等消融。有時,對於過去房顫伴有心房撲動或避免術後出現房撲發作的患者,還需要消融右心房的三尖瓣峽部(三尖瓣環到下腔靜脈的線性消融)。

  目前使用先進的電解剖標測系統(CARTO系統)指導導管射頻消融,能夠重建左心房的三維立體構型,從而指導消融導管或電極的放置位置,觀察消融徑線是否完整,保證了手術的成功率。

  我們醫院從2006年開始開展電解剖標測系統(CARTO系統)指導下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在這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為廣大的房顫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