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師 張銳寧

  環杓關節脫位或半脫位主要是氣管插管損傷和頸部外傷所致,一般文獻報道甚少。但近年來隨著全麻插管比例逐年增高,氣管插管技術日益普及,非熟練者操作機會相對增多,導致其發病率有增高趨勢。此種喉部損傷的後果會引起患者術後出現發聲功能和吞嚥功能障礙,此種併發症固有一定的發生率故應引起高度重視。

  1、環杓關節脫位的型別

  根據杓狀軟骨的左右解剖位置可分為:環杓關節左、右脫位;

  根據脫位的方向可以分為:環杓關節前、後脫位;

  根據脫位的程度可以分為:環杓關節全脫位、半脫位。

  其中以左前半脫位最為常見,因為一般喉內操作都是操作者左手持器械(喉鏡等),右手推進氣管導管和胃管。

  2、引起環杓關節的原因

  患者因素:

  (1)頸部短粗,聲門暴露困難,視野不清;

  (2)年老體弱、久病衰弱、肌張力減低;

  (3)疾病引起環杓關節韌帶退行性變;

  (4)喉部腫瘤侵入,全身疾病包括慢性腎功能衰竭(特別是糖尿病所致的腎功能衰竭)、潰瘍性結腸炎、喉軟化、肢端肥大症及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病人,因環杓關節變性及其韌帶張力變弱而易發生環杓關節脫位。

  操作因素:

  左側杓狀軟骨前脫位多發,因操作者左手握喉鏡,導管從右側插入喉腔;

  向前脫位,

  ①鏡片置入過深;

  ②喉鏡顯露聲門,鏡片牽拉會厭張力過大,碰撞杓狀軟骨;

  ③尋求聲門裂隙時導管尖端或導芯直接頂撞杓狀軟骨。

  向後脫位則與麻醉時導管遠端彎曲部向後外擠壓杓狀軟骨有關。

  與麻醉醫生缺乏操作經驗、技術不熟練有關!

  插管時機掌握不好;危重病人搶救插管時,急於求成,動作粗暴;

  清醒病人插管,動作太快,喉部反射明顯時強行插管;

  插管失誤以及助手在胸部或喉體按壓;

  管芯使用不當;

  在誘導麻醉未充分下氣管插管,引起患者吞嚥及嗆咳過頻等動作致喉頭上下牽拉,易致杓狀軟骨脫位。氣管插管拔管時由於氣囊放氣不足,套囊仍有部分充盈時強行拔出,造成杓狀軟骨向後、外移位。

  插管和拔管均有可能造成脫位!

  侵入性操作:

  (1)胃管的置入及留置

  多次置胃管,胃管質地較硬,胃管在聲門口盤曲,牽拉杓狀軟骨引起。

  胃管長期位於中間位置,喉返神經後側支受壓或肌肉痙攣,可導致杓狀軟骨部分、環狀軟骨後潰瘍形成、感染、聲門功能障礙。

  (2)胃鏡置入

  (3)TEE超聲探頭的置入

  3、環杓關節脫位的診斷

  環杓關節脫位應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杓狀軟骨脫位的症狀主要為聲嘶、喉痛、吞嚥疼痛、進食嗆咳等。其中聲嘶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人提出了一個聽話分析評分法。據此評估脫位和損傷的程度,即RBH評分法:Roughness、 Breathiness和Hoarseness。

  CT檢查、支纖鏡、直接喉鏡、支氣管鏡和食道鏡都是診斷環杓關節脫位的方法。有人認為CT檢查時要細掃(1mm)為宜。電視咽喉鏡檢查是最有用的方法。環杓關節脫位治療效果與就診時間關係密切,早期治療對預後至關重要,若進入慢性期關節纖維化後活動障礙、聲帶固定再行治療效果不理想。

  4、環杓關節脫位的治療

  環杓關節閉合復位,即杓狀軟骨撥動術。

  時機:一般在發生脫位後24-48h內進行,效果好,時機在越早越好前提下,視患者情況靈活掌握。

  效果:取決於手術者經驗及患者脫位後時間長短,一般均需經2~3次,且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局麻下撥動緊密復位

  向後外方脫位,將復位器置於患側梨狀窩底部,順環杓節運動軌跡向前向內撥動杓狀軟骨;

  向前向內側脫位,將復位器輕輕置患側杓狀軟骨前內方,在患者發聲時向後外方撥動杓狀軟骨。

  若發聲良好或較術前明顯改善;

  患側披裂與對側相對稱,聲帶運動恢復,則認為撥動復位術成功,否則適當調整位置再次撥動。

  一般一次局麻可實施撥動操作1-5次。

  全麻下復位以支撐喉鏡暴露披裂和聲門。

  判明杓狀軟骨脫位情況後,沿其運動軌跡實施撥動復位術,每完成一次撥動操作,觀察披裂位置,判斷杓狀軟骨復位情況。

  調整麻醉深淺度,觀察聲帶運動情況,評估療效。

  若復位不理想,立即調整撥動手法,再次撥動復位。

  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選擇性支援杓狀軟骨的特定喉肌,矯正杓狀軟骨復位到正常位置。

  僅適用於前中杓狀軟骨脫位;

  為了平衡喉部肌肉力量,必須防止穿過肌膜注入其他肌肉;

  在手法復位後,將肉毒桿菌毒素75U注射於復位側甲杓肌和側環甲肌內;

  Teflon注射,使環杓關節固定而使一側聲帶固定於中位。

  手術治療,僅用於緊密復位失敗或者檢查環杓關節軟骨後認為有必要手術治療。開放復位,如杓狀軟骨內收或旋轉,甚至杓狀軟骨切除術。

  聲帶恢復治療,部分患者經適當訓練後,脫位的環杓關節可自動復位,或經對側聲帶代償後,其大部分功能均可恢復至正常。

  抗炎藥物輔助治療,如類固醇激素或非類固醇甾體藥。

  5、環杓關節脫位的預防

  熟悉喉部解剖結構,熟知操作過程,熟練應對各種意外情況;

  選擇合適氣管導管,導管外用潤滑油減少阻力摩擦,氣管拔管時氣囊應充分放氣;

  麻醉完全,準確判斷插管時機,避免嗆咳、吞嚥,減少插管時喉肌張力;

  正規氣管插管操作,手法穩、準、輕、快。忌用暴力及不適當的管芯,喉鏡不要插入過深;

  注意適時適當調節患者體位;避免過度後仰;

  禁忌不適當的喉外施壓。

  選用粗細適中柔軟的胃管,插入時與患者密切配合。

  伴有糖尿病、慢性結腸炎、肢端肥大症等患者,或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類藥物者,應詳細詢問病史。

  對氣管插管過程困難的患者,術後要嚴密隨訪,及時發現環杓關節脫位情況,儘早治療。

  對於頸部疤痕攣縮、前屈畸形病例,聲門顯露不佳,避免反覆插管,必要時可行纖維支氣管鏡指引下插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