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林新富

  身材矮小(short stat ure) 是指在相似環境下, 兒童身高低於同種族個體正常身高2 個標準差以上, 或者低於正常兒童生長曲線第三百分位。

  身材矮小的診斷步驟

  一、詢問病史包括患兒出生時的胎齡、娩出方式、身長和體重、有無窒息、畸形等情況;詢問母親的胎次、產次、妊娠及生產史,孕期健康狀況,曾患疾病,接觸風疹史,飲酒、吸菸史,分娩產程及經過,胎盤大小形狀和組織狀態,自然流產史等; 家族中父母及所有成員的身高情況, 父母的青春發育史;患兒有無受歧視虐待或環境中存在影響患兒精神心理的不良因素;餵養和食慾情況。收集患兒以往測量的身高記錄,繪製身高生長曲線。

  二、體格檢查身體的測量方法應標準, 包括身高、體重、坐高、指距、頭圍、皮下脂肪厚度等。觀察患兒發育是否勻稱,頭面部、軀幹、四肢有無特殊。肌肉的發育、肌張力,全身各器官尤其性器官及第二性徵的檢查。

  三、實驗室檢查X 線檢查包括骨齡和頭顱正、側位片。若患兒疑有骨骼病變時,應進一步檢查脊柱、胸廓、上下肢, 觀察骨骺的生長和骨密度等。女孩身材矮小或有輕度畸形時應做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 以排除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對內分泌疾病或垂體性侏儒者應檢查甲狀腺功能( F T3、F T4 和TSH) 和測定生長激素( 各種刺激試驗) ,測定血中IGH1、IGFBP3 水平皆有助於判斷GH - IGF 軸的功能。對疑為青春發育延遲性矮小及垂體功能障礙者可進行L HRH 激發試驗和HCG 激發試驗。

  身材矮小的鑑別診斷

  一、GH 缺乏症臨床上矮小患兒以勻稱性最多見。由於垂體GH 分泌缺乏或不足引起的矮小稱為垂體性矮小, 又名垂體性侏儒(pit uitary short stat ure) , 亦可伴有多垂體激素功能低下。根據下丘腦- GH - IGF 軸功能缺陷, 病因可分為:

  1、GH 分泌障礙:

  ①大腦皮質功能障礙: GH 神經分泌功能不全(growt h hormone neurosecretory dysf unction , GH2ND) 和神經傳遞缺陷;

  ②下丘腦性GH 缺乏症: 如中樞神經系統炎症、外傷、腫瘤、浸潤性病變和糖皮質激素或性激素誘發和特發性等;

  ③垂體性GH 缺乏症: 如解剖異常、腦外傷、GH 基因突變和特發性等。

  2、GH 分泌後疾病:

  ①存在GH 抗體;

  ②GH 結合球蛋白顯著增多;

  ③GH 受體缺陷;

  ④存在抗GH 受體抗體;

  ⑤GH受體後缺陷。

  3、IGF1 合成缺陷:

  ①IGF1 產生部位缺陷;

  ②IGF1 結合蛋白變化;

  ③IGF1 抗體存在。

  4、IGF1 不敏感:

  ①IGF1 受體數量減少;

  ②IGF1 受體缺陷;

  ③存在IGF1 抗體;

  ④IGF1 受體後缺陷;

  ⑤靶組織對IGF1不敏感。

  GH 缺乏症的部分患兒出生時有難產史、窒息史或者胎位不正,以臀位、足位產多見。出生時身長正常,出生後5 個月起出現生長減慢,生長緩慢多於2 歲~3 歲後引起注意。隨年齡的增長,生長緩慢程度也增加,體型較實際年齡幼稚。自幼食慾低下。典型者矮小,皮下脂肪相對較多,腹脂堆積,圓臉,前額略突出,小下頜,上下部量正常,肢體勻稱,高音調聲音, 學齡期身高年增長率不足5cm , 嚴重者僅2cm~3cm , 身高偏離在正常均數- 2 SD 以下。患兒智力正常。出牙換牙及骨齡均延遲。青春發育大多延緩。骨齡延遲一般相差2 SD 以上。伴有垂體其他促激素不足者, 多為缺乏促性腺激素, 表現為沒有性發育,男孩小陰莖小睪丸,女孩乳房不發育,原發性閉經; 若伴有ACTH 缺乏, 則常有面板色素沉著和嚴重的低血糖表現; 伴有促甲狀腺激素不足, 則表現為甲狀腺機能低下。部分病例伴有多飲多尿,呈部分性尿崩症。

  二、宮內發育遲緩通常將足月兒體重低於2. 5kg 者診斷為宮內發育遲緩(int rauterine growt h retardation , IUGR) 。目前本症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型的IU GR ,表現為勻稱性矮小,另一類是不對稱身材矮小(Russell - Silver 綜合徵) 。普通型的IU GR 無性別差異,除勻稱性矮小外不伴有畸形。表現有消瘦、纖弱,腹部脂肪堆積;食慾一般,三角臉,小下頜,前額寬大,性發育異常,骨齡往往延遲。IU GR 患兒內分泌檢查可有GH 分泌不足或分泌異常。據報道, 在IU GR患兒中,藥物激發後GH 峰值低於10μg/ ml 的約佔一定比例。

  三、體質性生長和發育延遲體質性生長和發育延遲或體質性矮小(constit utional delay of growt h and p uberty) 多見於男孩, 在兒童矮小症中佔1/ 3 以上。其父母可有青春期發育延遲的歷史。性發育延遲愈明顯者, 家族史往往愈顯著。患兒內分泌功能檢測一般皆正常, 但GH 水平經藥物激發後, 可呈部分缺乏或暫時性缺乏現象。但延遲出現的自發性青春期發育, 仍可能使其終身高和性成熟達到正常水平,故此類患兒屬正常生長髮育中的一種變異。患兒出生時身長體重大多正常, 最初幾年亦無異常, 但其後身高增長及成熟逐年減慢, 特別是青春發育前或即將進入青春期發育的時候(男孩於10 歲~11 歲前、女孩於9 歲~10 歲前的2 年~3 年內) 。性徵出現可延遲數年,男可遲至16 歲~18 歲,女可遲至14 歲~16 歲, 骨齡落後與青春發動延遲相關, 亦與生長平行。本症的特點是遲到的自然青春發動後, 有身高增長的加速及循序推進的性發育過程,與正常兒童無異。可在20 歲或更遲達到成年終身高,並有正常的生育功能。

  四、特發性矮小特發性矮小(idiopat hic short stat ure)需排除所有已知的病因,無器質性疾病,患兒體態勻稱,出生時身長體重正常, 矮小勻稱。其GH 自然分泌(生理性分泌)及藥物激發後的峰值在正常範圍內, 通常矮小並不嚴重, 可在- 2. 2 ( ±0. 6) SD 水平, 身高增長的速度可近似正常兒童或稍偏緩, 其他內分泌激素及生化指標均無明顯改變, 亦無青春發育延遲。近年來有人試用GH 治療, 認為近期身高增長雖略加速, 但終身高仍不能達到標準。故對正常無GH 缺乏的家族性矮小, 有無必要使用長程昂貴的GH 藥物治療尚有爭議。

  五、營養缺乏性矮小營養缺乏性生長遲緩(nut ritionalgrowt h retardation) 或營養性矮小最主要的病因是因貧窮而營養攝入不足, 但亦見於因主觀自限飲食, 攝取營養不合理導致生長受累。患兒體重雖較同齡兒低,但其體重/ 身高之比常與非營養性矮小(家族性矮小、體質性矮小) 者相似, 故難以區別。營養缺乏生長遲緩病因可源於器質性疾患或非器質性病因。營養缺乏性生長遲緩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矮小程度較GHD 者輕, 無垂體性侏儒的典型體態, 而有營養不良的臨床表現。內分泌檢查常有GH 水平不低而IGF1 含量下降的分離現象, IGF1 水平降低可能與肝臟蛋白質合成減少有關。患者骨齡落後。營養缺乏生長遲緩屬暫時性, 恢復足夠營養攝入並調整飲食結構使之合理,則生長可加速。

  六、精神、心理障礙性矮小精神、心理障礙性矮小(psychosocial short stat ure) 常發生在有父母感情不和,離異家庭或單親子女家庭, 患兒精神心理受挫, 影響了下丘腦-GH - IGF 軸功能, GH 分泌可正常或缺乏。本症機制複雜,可能與慢性營養缺乏及GH 神經分泌功能紊亂有關。典型症狀是生長停滯,青春發育延遲,骨齡落後; 此外常有飲食及睡眠不佳或腸吸收不良, 消瘦, 性情孤僻, 飲食習慣及行為變異。本症可發生於學齡兒或年幼兒。患兒血IGF1、ACTH、糖皮質激素水平皆可低下,甲狀腺激素尚正常。

  實驗室檢查

  一、X 線攝片骨骺發育雖有一定種族、性別的差異,在正常兒童間也會有變異, 但一般均有規律。身高增長主要取決於長骨骨骺的變化, 包括骨化中心的形態和最後與骨幹的融合等,所以可從骨骺發育來判斷年齡,預測身高。通常骨齡測定以手腕部X 線攝片來判斷,有時還可選擇肩、肘、膝和踝關節加以判斷。GH 缺乏者骨齡均延遲, 一般相差2SD 以上。另外可拍攝頭顱正、側位片,觀察蝶鞍大小和顱骨、顱縫等改變。

  二、血GH 測定血清GH 值較低,波動大,呈脈衝式分泌, 半衰期較短, 隨機取血測定常不能區別正常人與GH 缺乏症, 故一次性標本測定無意義。臨床上常採用藥物激發試驗進行診斷(表3) 。激發試驗前需禁食8 小時,但不必禁水。若GH 峰值< 5μg/ L ,為完全性GH 缺乏症; GH 峰值在(5. 1~9. 9)μg/ L 為部分性GH 缺乏; GH 峰值≥10μg/ L 為正常反應。

  三、IGF1 測定GH 通過介導IGF1 產生生長效應, 是反映GH - IGF - 軟骨軸功能的另一種重要指標。外周血IGF1 可反映GH 的分泌及功能, 生長激素缺乏症患者血IGF1 水平降低,經rhGH 替代治療後升高。IGF1 濃度與年齡有關,亦受甲狀腺素、泌乳素、皮質醇和營養狀態影響。IGF1測定有一定的鑑別診斷意義, 如矮小兒童GH 增高, 而IGF1值低下,應該考慮有GH 抵抗。

  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 IGFBP3) 測定IGFBP3 是IGF1 的連結蛋白, 迴圈血中95 %的IGF1 與IGFBP3 結合,結合有高度親和力和特異性,可調整IGF1 對細胞的增殖、代謝和有絲分裂的影響。其血濃度與GH 濃度密切相關,不同年齡其值略有差異。GH 缺乏、存在GH 抗體、嚴重肝病、營養不良均可引起IGFBP3 水平下降。

  五、顱腦磁共振顯象(MRI) MRI 可清楚顯示蝶鞍容積大小,垂體前、後葉大小及異位等,對診斷GH 缺乏症有重要意義。根據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和新華醫院資料,在27例GH 缺乏症中, 所有病例均顯示垂體前葉縮小, 正常部位垂體後葉消失佔96 % , 其中移位者佔44 % , 垂體柄消失佔37 % ,垂體柄中斷佔20 %。

  六、染色體檢查對女性矮小伴青春期發育延遲者應常規作染色體檢查,以排除染色體病,如Turner 綜合徵。

  治療

  目前對身材矮小的治療主要是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進行病因治療。無論特發性或繼發性GH 缺乏性矮小均可用GH 治療。自80 年代初採用重組DNA 技術生產rhGH 以來, GH 治療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得以逐步普及。GH 治療GH 缺乏症可達到成人正常高度均值- 2SD 之內。

  一、治療劑量目前多數學者推薦每週使用劑量為(0. 5 - 0. 7) U/ kg ,每晚臨睡前皮下注射0. 1U/ kg 。最大效應是在開始初6 個月~12 個月,長期應用,生長速度減慢,此時每次可加大劑量0. 05U/ kg , 但總量不得超過0. 2U/ (kg ・24h) 。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採用進口GH 治療20 例,其生長速率從原< 4cm/ 年加速到9. 2cm~13. 7cm/ 年,平均每年增長12cm。國產GH 治療效果與進口藥物類同。

  二、應用方法採用皮下注射, 藥物達到峰值時間為2h~4h ,血液清除時間為20h~40h 。皮下注射藥物容積一般在0. 5ml~1. 0ml , 可選擇在上臂、大腿前側和腹壁臍周等部位注射。開始治療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三、GH 治療併發症

  1、區域性反應:區域性面板反應與GH 製劑純度和個體反應性有關, 一般表現面板紅、腫、癢, 嚴重的可有熱、痛, 在第2天~3 天達高峰,後逐漸消退,1 周後消失。

  2、抗體產生: 抗體產生與製劑的純度關係密切, 約有1 %~4 %病例可影響生長。

  3、低甲狀腺素( T4) 血癥:治療前T4 濃度正常,治療後可降低。根據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資料,治療7 個月後,低T4血癥達到45 %。臨床偶有面部浮腫、無力、喜睡和學習成績下降,大多數患者表現不明顯。治療應該補充甲狀腺素。

  4、血轉氨酶:一般輕度升高,隨藥物停用而逐漸消失。隨著rhGH 的大量供應, rhGH 的治療病種已經超越了生長激素缺乏症,Turner 綜合徵採用生長激素治療顯示出一定的療效。每週rhGH 使用劑量稍大,為1. 0U/ kg ,治療應該從小年齡開始, 若患者年齡大於14 歲, 年生長速率小於2. 5cm 應停止治療。對非GH 缺乏性矮小症採用GH 治療有一些報道, 由於GH 對骨齡有加速成熟趨勢, 對終身高的影響尚無定論,不能確認患兒的最終身高肯定受益。蛋白同化類固醇藥物可促進生長, 常用有苯丙酸諾龍,該藥物可明顯加速骨齡, 加快骨骺融合, 對最終身高無明顯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