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劉惠聰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多發病,四季均可發病,半歲至學齡前兒童多見,部分兒童反覆發生,一月一發,甚至半月一發,與生活調理不當有關。
  上呼吸道感染屬於中醫“感冒”範疇,感冒病位在肺,其發生與感受外邪、正氣不足有關,而正氣不足是發病關鍵。臨床多表現為發熱、咳嗽、鼻塞、咽痛等症。
  處於人體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其機體臟腑形態尚未成熟,各種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相對成人而言,更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不當飲食和不良情緒均可影響正氣,使人體抵抗力下降。
  因此適時對兒童進行適當的生活調理,避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至關重要。石家莊市中醫院兒科劉惠聰
  生活調理主要應從兒童的起居、飲食、情緒等方面進行。並且,應結合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原因及其病理機制,進行鍼對性的預防和控制。
  1、慎避外邪:
  中醫認為,肺為“華蓋”,且為“嬌髒”。兒童時期具有“肺常不足”的特點,一旦感受外邪,則首先犯肺,最易傷肺。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氣候特點,預防的重點也應有所側重。
  肺有“喜暖、喜潤”的生理特性,寒冷乾燥氣候對肺功能影響較大。寒邪易於束縛肺氣,燥易生火上壅咽喉。
  暑溼季節,溫暖潮溼,感冒相對較少發生,但因吃冷飲、吹空調,人為造成寒冷刺激,也常導致本病發生。

  因此,依據不同的季節氣候進行相應的生活調理,才能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反覆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應讓兒童適當多做戶外活動,逐步增強對各種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適時增減衣物,穿衣總以適當輕薄、寬鬆為宜,但要注意保護胸、腹、背部,避免受涼;衣著應以純棉為主,尤其對於敏感體質的兒童,要儘量避免化纖衣物貼身。以使外在因素對兒童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
  2、調養正氣:
  正氣不足概念寬泛,對於感冒的發生而言,應定義為衛外功能失常。衛氣具有固護肌表、防禦外邪侵襲的作用,其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生成,由肺宣發,小兒具有“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生理特性,較之成人更易因脾肺氣虛、肺氣鬱閉,導致衛外不固而發生感冒。
  在短時間不能改善小兒脾肺氣虛狀態的情況下,避免肺氣鬱閉狀態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所見,肺氣鬱閉常由其它臟腑功能失調引起,尤與脾、肝關係密切,不當飲食方式、不良情緒變化則為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的主要因素。
  3、飲食方面:
  小兒“脾常不足”,復加不當飲食方式,更易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與代謝,導致食積胃腸,通降失職。而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胃腸氣機不能正常通降,則致肺氣鬱閉,衛氣不得宣散佈達肌表,固密失職,引發感冒。
  所以,在飲食方面應根據不同年齡選擇不同食物種類,總體應以清淡、軟爛、富於營養為宜。同時注意適當飲水,勿食過飽,且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常說的“若要小兒安,常須三分飢和寒”、“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即寓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對於脾虛體質小兒,更要掌握多粥少奶、富營養易消化的原則,控制甜食,避免炸、烤、煎、薰,不吃冷飲。且應長期堅持,悉心調護。否則,稍有不慎即易患病。
  4、情緒方面:
  肝主調暢氣機,不良情緒可導致肝氣不舒,鬱火內生,反克於肺,亦能導致肺氣鬱閉,即所謂的“木火刑金”。兒童不論大小,均有豐富的情感活動和思維特點,對兒童的教育應掌握寬嚴適度的原則,既不過度溺愛,又不濫用權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給兒童一個精神放鬆的成長環境,尤其是在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如入托、入學、學習壓力過大時,常易出現鬱悶、煩躁、不思飲食等現象,更需要家長、老師的細心呵護和引導。
  否則,常因不良情緒影響身體健康,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反覆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