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外科 主治醫師 宋濤

  -小葉增生-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將乳房的良性腫塊稱為乳腺小葉增生,但這個稱呼並不科學。小葉增生只是乳腺增生早期一個病理變化,月經前雌激素增加,可出現間質水腫,小葉增多,引起乳房腫脹甚至有結節,故稱為小葉增生。月經來潮後,隨著雌激素的下降,上述反應隨之消退,這些屬於生理反應。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囊性增生

  囊性增生是繼小葉增生之後,當乳腺組織出現導管擴張乃至囊性擴張,故稱囊性增生或囊腫病。囊性增生的特點是乳房輕度脹痛,但腫塊比較明顯,月經來潮前幾天顯著增大,伴有疼痛,月經以後腫塊縮小,疼痛消失,呈週期性的變化。一般無需治療,疼痛甚者,可在月經前半期採用溫陽補腎的方法,促進黃體生成,而後半期則停用該類藥物改用疏肝理氣的治則。

  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增生到後期可伴有纖維增生,形成乳腺纖維腺瘤,這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20歲~25歲女性,呈卵圓形,表面光滑,質地硬實,邊界清楚,一般要靠超聲才能診斷。纖維腺瘤是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無需手術切除。

  乳腺癌前期病變

  乳腺癌前期病變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形態學上有一定程度的異常增生,經隨訪有一部分病例可發展成為乳腺癌。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乳腺病理在目錄的大分類上,第一位是浸潤癌,緊隨其後的是癌前期病變。

  癌前期病變分四類:小葉性腫瘤、導管內增生性病變、微浸潤導管癌和導管內乳頭狀腫瘤。

  乳腺癌

  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雖然尚未能夠觸控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區域性不適感,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早期的乳腺癌,在乳房內可觸及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活動。一般無明顯疼痛,少數有陣發性隱痛、鈍痛或刺痛。乳腺腫塊處面板隆起,有的區域性面板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溼疹樣改變等,乳頭近中央伴有乳頭回縮。乳房面板有輕度的凹陷(醫學上叫做“酒窩症”),乳頭糜爛、乳頭不對稱,或乳房的面板有增厚變粗、毛孔增大現象(醫學上叫做“橘皮症”)。乳頭溢液呈血性、漿液血性時應特別注意作進一步檢查。區域淋巴結腫大,以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多見。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者已屬晚期。

  此外,雌激素是部分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乳腺癌的發病從18歲~70歲不等,年齡多在30歲~60歲之間,尤其是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超過10年以上的婦女應密切監測。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