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射科 主治醫師 樑日晶

  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不能正常執行或通過發生障礙的狀態。按梗阻的原因不同,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和血運性腸梗阻;按有無腸壁的血運障礙又可分為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按梗阻部位的高低不同又可分為高位腸梗阻和低位腸梗阻。

  當發生單純性腸梗阻時,梗阻以上腸蠕動增加,來克服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同時,腸腔內因積液和積氣而擴張,液體主要來自瀦留的胃腸道分泌液;嚥下的空氣、血液彌散到腸腔內的氣體、腸道內容物經細菌分解產生的氣體使得腸腔內大量積氣。腸梗阻部位越低,時間越長,腸管擴張越明顯。梗阻以下腸管則萎陷、空虛或僅積存少量糞便。

  急性腸梗阻時,腸管迅速擴張,腸壁變薄,腸腔壓力升高,一定程度時可導致腸壁血運障礙。最初表現為靜脈迴流受阻,腸壁毛細血管及小靜脈鬱血,腸壁充血、水腫、增厚。由於缺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腸壁上有出血點,並有血性滲出液滲入腸腔和腹腔。隨血運障礙的發展,繼而出現動脈血運受阻,血栓形成,導致腸管缺血壞死。

  腸梗阻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便排氣,一般梗阻部位愈高,嘔吐出現愈早。依併發症的不同又可出現更為複雜的臨床表現。

  隨著CT的廣泛應用和CT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螺旋CT的應用,CT在腸梗阻的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CT可顯示腹平片和鋇灌腸不能顯示的腸壁增厚和腸壁血供異常、腸繫膜和腹腔間隙是否存在病理改變等,在明確梗阻病因、梗阻部位和判斷絞窄等方面有諸多優勢,對於觀察病情變化和指導治療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有條件的醫院,CT可作為腸梗阻的首選檢查方法。

  CT檢查時機最好選擇在胃腸減壓之前進行,這樣有利於正確判定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對於臨床不能明確是否存在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的病例,可採取口服2~4%含碘造影劑的方法。增強掃描對於診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應做為腸梗阻的常規檢查。

  (一)腸梗阻的基本徵象

  X 線表現:

  立位腹平片見擴張的腸曲呈拱形。腸曲張力較低時,拱形腸曲內的液平面寬而長,液平面上方的氣柱低而扁,液平面淹沒了拱形腸曲下壁的頂部,稱為長液平徵;若腸曲內的液平面窄,氣柱高,為短液平徵,或鄰近有兩個液平面,其上方充氣腸曲連續呈倒“U”形,說明腸腔內氣體少,腸壁張力較高;腸曲內大量積液氣體量較少時,氣體可聚集於腸腔邊緣水腫增粗的粘膜皺襞下方,立位平片上,可見一連串小液平面,斜行排列於腸腔邊緣,稱為串珠徵象。立位時,結腸內的液平面多位於長降結腸內,如積液較多可淹沒結腸肝、脾曲,在橫結腸內形成寬大的液平面,也可在升或降結腸兩側邊緣見平行排列的小液麵,為少量氣體聚集於半月皺襞邊緣下方所致。

  超聲表現:

  梗阻以上腸管顯著擴張,腸腔內大量液體充盈。梗阻近端腸管蠕動明顯,伴有液體高速流動、逆向流動及“氣過水徵。麻痺性腸梗阻蠕動減弱或消失。腸袢縱斷面粘膜皺襞清晰,可伴有水腫增厚,表現為“琴鍵徵”或“魚刺徵”。腸袢彎曲扭轉可形成“咖啡豆徵”。

  CT 表現

  當腸梗阻發生後,腸腔隨著液體和氣體的積存而不斷增寬,梗阻部位越低、時間越長腸腔擴張越明顯,梗阻以下的腸腔萎陷、空虛或僅存少量糞便。值得注意的是,萎陷的腸管特別是系膜腸管,可因擴張腸管的擠壓而發生移位;在低位梗阻時,上段空腸也可不出現擴張(特別是在進行胃腸減壓後)。

  腸管擴張,管徑顯著增大,其內可見氣液平面,也可完全為液體所充盈,腸壁變薄。梗阻遠端腸管明顯塌陷,梗阻遠近端腸管直徑的明顯差異,是診斷腸梗阻非常有價值的徵象。

  結腸梗阻可引起迴盲瓣及迴腸的擴張,擴張的迴盲瓣在增強掃描時可有較明顯的強化及出現腸壁侷限性增厚的假象,易被誤為腫塊,注意其形態的對稱性和升結腸、迴腸同時存在擴張的特點有助於鑑別。右半結腸的梗阻還可引起闌尾的積液擴張,表現為與擴張的盲腸下壁相連的小管狀結構,壁較薄光滑。

  (二)閉袢型腸梗阻

  閉袢型腸梗阻多由腸袢沿系膜長軸旋轉引起的腸扭轉所致,也可由纖維束帶的粘連將一段腸管的兩端收縮聚攏而形成閉袢。腸扭轉可見於部分小腸、全部小腸和乙狀結腸。

  X 線表現

  以腸繫膜為軸心形成的小跨度捲曲腸袢,因系膜的水腫攣縮變短,使腸袢形成特殊排列狀態,如“C”字形、“8”字形、花瓣形、香蕉串形等,仰臥位觀察較易顯示。

  當閉袢的近端腸管內大量氣體和液體時入閉袢腸曲時,致使閉袢腸曲擴大形成中央有一分隔帶的橢圓形邊緣光滑的腸袢影,狀如咖啡豆,故稱為咖啡豆徵。當閉袢腸曲內完全為液體所充滿時,表現為類圓形輪廓較清楚的軟組織密度腫塊影,稱為假腫瘤徵。正常情況下,空腸位於左上腹,迴腸位於右下腹,當小腸扭轉時,扭轉度數為180°或其奇數倍時,迴腸移位於左上腹,空腸移位於右下腹。

  閉袢性乙狀結腸扭轉,乙狀結腸明顯擴張,橫徑可超過10cm。立位時,可見兩個較寬的液平面。擴張的乙狀結腸呈馬蹄形,馬蹄的圓頂部可達中、上腹部。鋇灌腸檢查,鋇劑充盈乙狀結腸下部,向上逐漸變細,尖端指向一側,呈鳥嘴狀。

  CT 表現

  當掃描層面通過閉袢時可表現為兩個擴張的腸環,隨層面逐漸靠近閉袢根部,可見兩個相鄰腸環的距離逐漸接近,當閉袢與掃描層面平行時,則表現為一擴張的U形腸袢。當掃描層面通過閉袢的根部時,可見腸管的變形,腸扭轉時則表現為一個三角形的軟組織密度影。掃描層面通過閉袢的輸入與輸出端時,則表現為相鄰的兩個萎陷的腸環。當腸扭轉閉袢的輸入或輸出段腸管的長軸與CT掃描層面平行時,由於扭轉使輸入端逐漸變細,輸出段由細變粗,在CT影象上表現為“鳥嘴徵”。

  閉袢腸梗阻時腸繫膜內血管束的CT表現也具有一定特徵,表現為擴張腸袢的腸繫膜血管呈放射狀向閉袢的根部聚攏,在腸扭轉時聚攏的系膜血管可形成“漩渦徵”,中心的軟組織密度影為上一級的腸繫膜動脈,周圍為伸展擴張的小血管。

  閉袢腸梗阻可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有關內容下述。

  (三)窄性腸梗阻

  CT 表現

  當腸梗阻造成腸壁血運障礙時,CT除腸梗阻的基本徵象外,還可伴有以下的CT表現:

  (1)腸壁呈環形對稱性增厚,厚度約在0.5~1.0cm,可呈節段性分佈。腸壁出現分層改變,表現為“靶徵”或稱“雙暈徵”,為粘膜下層水腫增厚的徵象。在空腸可見擴張腸管環狀皺襞的消失。

  (2)增強掃描時,病變處腸壁不強化或強化明顯減弱。當延遲掃描時,正常腸壁強化現象已消失,而病變處腸壁出現強化,隨時間延長可達正常腸壁的強化程度。

  (3)腸扭轉時光滑的鳥嘴徵,因梗阻處腸壁的水腫增厚和腸繫膜的充血、水腫,變為鋸齒狀的鳥嘴徵。

  (4)腸繫膜密度增高 、模糊,呈雲霧狀,CT值上升可達-40~-60Hu。腸繫膜血管失去正常結構,逐漸變粗並呈放射狀,由梗阻處向外放散。

  (5)腹水的出現。開始時為少量,聚集在腹膜間隙內,逐漸變為大量,瀰漫分佈,使腹腔及系膜密度升高。

  (6)腸壁出現梗死時,可見腸壁內出現積氣。腸繫膜靜脈與門靜脈內亦可見氣體影,增強掃描時可發現腸繫膜動、靜脈血栓形成。

  (四)定位診斷

  根據擴張腸袢的形態特徵及擴張和萎陷腸管的移行區可以進行梗阻部位的判定。如果擴張腸袢的的數量少,且多位於上腹部,梗阻部位則位於空腸,可見到擴張腸管的空腸環形皺襞。如果多數擴張的迴腸腸袢佈滿全腹,伴有較多的氣液平面,結腸內無氣體或僅有少量氣體,但無擴張及液平,則梗阻部位在迴腸遠端。結腸梗阻表現為梗阻近端擴張,並伴有氣液平面,擴張的結腸可見結腸袋及半月皺襞。小腸多無擴張,或擴張的程度較輕。

  動力型腸梗阻多表現為小腸大腸的瀰漫性充氣擴張,以結腸較為明顯,其內多見氣液平面,胃內也可見大量氣體。

  (五)病因診斷

  腸梗阻的病因複雜多樣,如腸粘連、原發或繼發性腫瘤、Crohn’s病、血管性病變、寄生蟲、大膽石、糞塊、腹部疝、慢性結腸憩室炎、腸套疊、腸扭轉等。與腹平片相比較,CT可在梗阻的病診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腸粘連約佔梗阻病例的1/3。利用窗寬窗位技術可很好地顯示粘連的索條、部位及與周圍腸管和腹壁的關係。腫瘤引起的腸梗阻,CT一般可以準確地顯示腫瘤的發生部位及其對周圍組織器官的侵襲範圍。增強掃描對於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注意尋找腫瘤的其它徵象,如肝轉移、淋巴結腫大、周圍腸管和器官的浸潤等。

  炎性狹窄引起的腸梗阻,CT上腸腔狹窄多較腫瘤引起者更為明顯,狹窄段的管腔可呈細線狀,但腸腔輪廓相對較為光滑;腸壁增厚多為輕至中度,腸壁輪廓較為規則;炎性狹窄可形成多處狹窄、擴張腸段,而腫瘤常為單處狹窄。膽石性腸梗阻較為少見,其CT表現有一定的特點,稱為Rigler三聯徵:腸袢的積氣、積液擴張;下腹部異位鈣化的膽石;膽囊或膽道內少量氣體。

  在CT診斷腸梗阻時,還應考慮以下問題:腹內、腹外疝的存在與否;是否存在兩種以上的病因(如粘連伴腸扭轉或腹部疝);腸管有兩處以上部位的梗阻(如結核所致腸管多處狹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等);是否合併先天性腸管畸形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