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宮頸糜爛的處理學術界有了一些新的觀念。當無病原微生物感染時,宮頸糜爛可無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分泌物增多,不需進行治療,以下建議,供參考。
1、年齡<30歲,對於單純、表淺糜爛多為生理性變化,不必特殊處理。
2、年齡>30歲,或顆粒型糜爛、不對稱糜爛、有接觸性出血、宮頸硬度不同,應作宮頸病變三階梯篩查,除外宮頸病變。如果沒有宮頸病變,也無明顯不適,建議定期複查。
3、顆粒型或乳突型糜爛,如合併有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等炎症症狀,應進行治療。在除外宮頸癌的情況下,多主張行物理治療。
4、物理治療方法較多,但治療原理相同,療效相近。關鍵是掌握正確的適應證,規範操作,注意圍治療期處理。
目前,國內治療宮頸糜爛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物理治療。通常認為物理治療能夠一次性治癒宮頸糜爛。實際上,在病因不清楚的情況下,無論何種保守治療手段,都不可能完全治癒宮頸糜爛。臨床上,經常遇到宮頸糜爛物理治療治療後,糜爛區變光滑(柱狀上皮被鱗狀上皮取代),但經過一段時間,宮頸糜爛又再次出現的情況。究其原因,無論應用微波、電熨、鐳射或冷凍的方法,其原理均是破壞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結痂脫落,新生鱗狀上皮長入,達到“治癒”。如果真正病因不去除,宮頸糜爛就可能再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