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細胞癌中約80%左右為淺表性,表現為乳頭狀侷限於粘膜(Ta)或累及固有層而未影響肌層(T1)以及平坦、非乳頭狀原位癌(Tis)或間變。
目前公認的首選治療是腫瘤區域性切除和/或膀胱內灌注治療。
手術後極易復發,Ta及T1期腫瘤在首次區域性切除後的複發率約40%-80%不等。
自30餘年前應用細胞毒性藥物和20年前應用BCG作為膀胱內灌注治療以來,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複發率明顯減少。
現就目前所關注的熱點簡述如下。
一、不同藥物膀胱內灌注治療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區域性腫瘤切除後應用膀胱內灌注治療的目的是降低腫瘤復發和防止復發時病變的進展。
目前常用的細胞毒性藥物如絲裂黴素C、阿黴素、噻替哌以及免疫劑的BCG均有預防腫瘤復發效應,其中公認效果較好的是BCG。對照比較研究顯示,BCG降低腫瘤復發和防止病變進展的效果明顯優於噻替哌和阿黴素。
其它免疫治療製劑如KLH、α-干擾素,Bropirimine,TNF,LAK/IL-α,TIL等亦已逐漸用於臨床,其毒性作用低於BCG,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其效果優於BCG。
BCG對原位癌或間變的治療效果亦優於細胞毒性藥物。
二、BCG膀胱內灌注的有關問題
(一)BCG膀胱內灌注的效果已有公認,但仍有不少問題有等澄清和統一。尤其是理想的菌株,劑量和療程的確定,毒性反應的減輕等。
1、菌株:不同BCG製劑的含菌量不完全相同,到目前為止,各不同菌株的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劑量:理想的劑量應是能獲得最大治療效果而毒、副反應減少到最低程度。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3、方案:BCG預防灌注有多種不同方案。目前大多數意見傾向於在6周誘導治療後應繼續採用維持治療。
理想的治療方案尚待進一步確定。最初6周標準治療後間隙3月再進行每週1次共3次治療已被證明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
(二)BCG膀胱內灌注的再次和多次治療問題
多次應用BCG的結果,顯示反覆多次治療以不超過3次為宜,總有效率可達90.7%。
(三)BCG聯合治療
聯合應用不同的化學藥物和免疫製劑以提高療效和降低藥物毒性是腫瘤治療的總趨勢。
結果顯示採用序貫法聯合應用MMF和BCG提高了療效,不良反應不增加。
三、淺表浸潤性腫瘤(T1N0M0)的治療選擇
對T1期腫瘤的治療選擇尤其是T1G3有時是難以抉擇的難題。
目前有兩種傾向:
1、區域性腫瘤切除後不論其分級程度均先行膀胱內灌注治療,再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及以後的尿細胞學檢查結果,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2、等待病理結果,一旦確定為G3腫瘤,儘早作膀胱全切術。
3、大量資料表明覆發腫瘤再次或多次治療效果滿意,尤其是BCG治療有長時間效應。因此應密切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