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醫學影像中心 主任醫師 楊景震

  目前用於肝臟的病變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涉及肝癌,特別是患有各型病毒肝炎、肝硬化病人中早期肝癌的檢出,或與某些相關疾病的鑑別方面。涉及影像學檢查手段:超聲檢查、CT檢查、MRI檢查、血管造影檢查、PET-CT檢查等。究竟選擇哪種方法效果好呢?特別是早期癌灶的檢出、癌灶與相似非癌灶的鑑別。

  實際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做體檢發現肝臟有一個病變,怎麼才能確診呢?我做了CT,又做了核磁(MRI),都確診不了,有人建議再做PET-CT,費用一次得一萬多,我做不做呢?”像這種現象,經常遇到,你去問有些大夫,他也未必說清楚,可能最後建議你做肝臟穿刺活檢(即扎進一針從中抽取點東西做化驗)。

  超聲檢查:最為常用,簡便、經濟,一些水平很高的超聲診斷專家可檢出早期病變並在病變鑑別診斷方面造詣很深。但實際中一般都將超聲作為篩查手段,超聲檢查重複性差,意思是每次檢查、不同大夫其檢查結果多有不同,是因為受檢查者的手法、技巧影響以及超聲本身檢查原理的限度。

  舉一例:肝腫瘤,超聲結果卻未見異常。CT檢查疑為肝臟腫瘤,行MRI檢查診斷為肝臟惡性腫瘤(膽管癌),超聲檢查卻未見異常。本人拿著MRI圖片請超聲專家重新檢查,結果仍未見病變。原因是在超聲圖上該病變與正常肝臟背景沒有回聲的差別(見圖)  

  附核磁圖:核磁診斷肝臟惡性腫瘤,大小為3.8cm。超聲檢查卻不能發現,這不屬於漏診,而是超聲的應用限度(即由於病變組織和正常肝組織二者間聲像圖介面相似,對此超聲就分辨不出來)。

  另一例超聲檢查漏診腎腫瘤(在這裡是以腎腫瘤為例說明一下超聲對腫瘤檢查中的客觀缺陷):有一病人MRI檢查發現右側腎後上部腎皮質有一個外凸的腫瘤,約3.5cm,其中有較多的脂肪或變性脂肪(見圖),疑為錯構瘤,之前2012-2013年的三次超聲檢查均未發現病變,故此,特意邀請超聲診斷專家給予複查,之前告知右腎腫瘤,超聲檢查後回覆並沒有發現異常,並詢問具體病變位置。本人攜帶MR片到場也一同觀看,這次超聲檢檢視到了腫瘤。之前為什麼看不到?超聲專家回答3點:病變位於腎臟的背側並貼近腰大肌,位置很深;且病變含較多脂肪與腎周脂肪混同;檢查需要特殊的角度和手法,否則不能發現。  

  附核磁圖:核磁發現右腎腫瘤3.5cm(箭),超聲檢查曾漏診,採用特殊手法才能看見

  此例提示,就某些臟器病變而言,超聲檢查確時有一定限度,需要客觀地對待。

  CT檢查:以前的普通CT都已淘汰,目前CT指螺旋CT,螺旋CT有很多檔次,比如單層、4層、8層、16層、64層、128層等等,越高階,掃描速度越快,接受射線量也少。目前的CT技術主要在肺部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優勢,對肝臟的檢查不及MRI,特別是對微小病變的漏診率很高。如果僅作肝臟的CT平掃用於搜尋病變,其價值還不如超聲。

  CT碘油造影可以發現很微小的腫瘤,並用於射頻消融治療時定位,但如果是乏血供的腫瘤,也不能發現和診斷。

  PET-CT(派特CT):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搜查,比如胃癌,術前看一看身體其他部位有沒有轉移灶;惡性腫瘤在身體當中分佈的數量;惡性腫瘤治療後療效評價等。雖然敏感,但特異性差,比如一些炎症病變或者某些良性病變(損傷、血管瘤等)都可以表現頗似癌瘤,有些並不易區分。因此該方法多是作為配合其他影像檢查的輔助方法

  1、根據國內外文獻的報道,對於原發性肝癌,PET-CT顯像陽性率在50-60%,不是太高,因為目前一般使用的示蹤劑為18-FDG,一部分分化良好的肝細胞肝癌攝取18-FDG不是太高,接近正常肝細胞;另一部分分化較差的肝細胞肝癌,惡性程度較高,對18-FDG有較高的攝取,可以此明確診斷。2、對於轉移性肝癌診斷效果良好,其顯像陽性率在90%以上。

  磁共振檢查(MRI):就本文開頭舉出的病者疑問而言,磁共振檢查是有效診斷方法。很多人甚至包括知名學者認為MRI確診1.0cm以下的微小肝癌很困難(2000年之前的MRI裝置受限於於軟硬體技術,腹部的影像特別是對較小的病變不及高階CT),但是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使用最新型的磁共振機,無論是1.5T或3.0T(當然是3.0T更好)對診斷微小肝癌確實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近兩年中,使用3.0T診斷1.0cm癌灶近20個,經治療效果很好,我們的MRI檢查效果得到北京衛生部北京醫院、301醫院、協和醫院、北京佑安醫院等專家讚揚,協和醫院介入治療專家劉巍主任曾多次治療經我們診斷的微小肝癌病例。需要指出,MR檢查需要規範,我們對每個病人的磁共振上腹部檢查要求必須完成5個掃描基本序列(按照北京醫院楊正漢教授的指導設計),並根據需要做多期動態增強。否則,不合格的磁共振檢查是不可能滿足診斷要求,更不可能做出正確診斷。本人論著《3.0T
MR檢出和診斷1.0cm微小肝癌應用體會》一文,刊登在核心期刊《實用放射學雜誌》。

  (需要說明:①磁共振機軟硬體要符合檢查需求,因為有的廠家的裝置確實性能差;②所做的掃描檢查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能省略)

  門診見聞:

  2014年5月22日下午,我出門診時,有一位老者進門詢問:“我想掛一個楊主任的號”“您看病?”“我不看病”“不看病,掛號幹什麼?”“想認識一下,見見面”。原來他是特意想感謝一下。他姓李,是廊坊市的病人,按照他的名字在影像診斷工作站調出了他在2013年12月27日的影象資料(影像號:492084),MR診斷:微小肝癌(5mm)(見下圖)。李先生告訴說,他拿到診斷結果的次日就帶著片子和診斷結果去北京佑安醫院治療,看到MRI診斷結果,佑安的醫生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小的病灶,核磁竟敢直接做肝癌的診斷?表示不可信。接下來的檢查結果證實了肝癌的診斷並做了治療。出院時李先生問佑安醫生,MR診斷對嗎?醫生點頭讚歎不已,並說如此高的影像診斷水平不曾見到。

  附圖:  

  CT平掃未發現明確病變 核磁T2WI可見明確的結節(箭)  

  核磁DWI及增強掃描可見明確的病灶(箭),綜合分析後MR診斷微小肝癌

  綜上所述,對本文的題目涉及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1、搜尋肝臟早期癌灶(高危人群,如肝硬化、乙肝、肝癌術後、甲胎蛋白升高者等)腫塊或用於結節性病灶的診斷與鑑別,建議採用規範的MRI檢查,實用有效。

  2、當超聲檢查發現或懷疑肝臟有病變而不能確診時,建議選擇規範的MRI檢查。

  3、一般的CT的檢查不如MRI敏感。CT碘油造影與MRI配合使用更佳。

  4、PET-CT(派特CT)對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只有一半左右,只適合於惡性度高的癌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