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餘祖江

  慢乙肝抗病毒藥有兩類:

  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這兩類藥物更具特點,干擾素尤其是長效干擾素的優勢在於療程有限,實現e抗原轉換,即大三陽轉小三陽,甚至表面抗原清除的機會比較高,因此停藥機會大大增加。很多病友瞭解了干擾素的這一特點後決定接受這種治療,希望著自己能成為“幸運兒”。

  多年來,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臨床研究結果越來越多,以聚乙二醇干擾素為代表的干擾素抗乙肝病毒的治療和療效取得長足進展,把當初的病毒學應答,提高到HBeAg血清學轉換,再到HBsAg消失和血清學轉換,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提出了名確的目標。

  不過,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部分患者的療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開始灰心喪氣,甚至直接放棄干擾素治療。干擾素是一種生物製劑,是免疫調節劑,不同的個體對干擾素的反應不同,但目前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長效干擾素是幫助慢乙肝患者實現大三陽轉小三陽的一線治療方案,是最好的選擇。用長效干擾素如果療效理想當然是眾望所歸,如果療效暫時未如人意,應該積極的調整治療方案,使藥物的療效最大化,爭取更好的療效。

  在這種情況下,要做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與醫生溝通回顧以往的用藥情況,看是否存在劑量、用藥次數的不足,如果有因為發熱等不良反應而影響用藥依從性的,應及時請醫生幫助解決。

  其次,遵醫囑按時隨訪,詳細記錄用藥以後的各種應答情況。研究證實,最能預測長效干擾素最終療效的就是這兩個指標,其中表面抗原現在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可以做定量檢測,根據定量檢測的結果,醫生可以做較為準確的判斷。例如,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結果顯示,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24周時,如果表面抗原降低至1500IU/ml以下,患者在48周治療結束後24周e抗原持久轉換率為54%,其他患者這一比例則相對較低。因此,臨床專家建議對於長效干擾素治療24周後不同應答的患者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應答較好的即表面抗原水平低於1500IU/ml的,只需要繼續治療至48周,對於其他的患者則要考慮聯合核苷(酸)治療或是做好延長長效干擾素療程的打算。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或延長治療都能有效提高長效干擾素的療效,這要比直接放棄長效干擾素更為合理。

  最後,把握好停藥點。研究結果發現,長效干擾素停藥時的e抗原和表面抗原狀況能夠預測停藥後的療效是否穩定,有研究提示停藥時e抗原已轉換且表面抗原低於10IU/ml的患者停藥後穩定性非常好。如果在完成常規的干擾素療程後,療效與此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可以根據具體病情,考慮延長治療或是聯合或繼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

  總之,由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中在遊離病毒的清除、病毒感染肝細胞的清除和肝臟HBV-DNA的清除半衰期存在巨大差異;患者的治療,特別是以干擾素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已經以是否達到持久免疫控制為判定是否能停藥的標準,治療應答良好的患者為了追求更高的免疫控制目標,甚至獲得“臨床治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患者需要通過延長治療來實現目標,個體化的治療可使患者獲得免疫控制的機會最大化。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長效干擾素的治療需要技巧,療效最大化需要良好的治療策略,遇到問題切莫輕言放棄,與醫生充分溝通,審慎分析,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才是上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