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多因素面板病,該病以區域性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徵,是一種獲得性侷限性或泛發性面板色素脫失症,是一影響美容的常見面板病,易診斷,治療難。其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推測可能有四種自身免疫學說(普遍認可)、神經體液因素、自身細胞毒性(氧化應激造成易感性增強)學說和黑素細胞自毀學說。大多數學者傾向於用自身免疫來解釋,近年來研究也顯示,白癜風發病與免疫關係較大,而且主要涉及於體液免疫, 朱光鬥等報告白癜風患者血清IgA,IgG,IgM均高於普通健康人群,而補體c3偏低,認為體液免疫亢進,細胞免疫低下是導致以上變化的原因之一。此病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印度發病率最高,我國約有萬人發病,可以累及所有種族,男女發病無顯著差別。近代研究表明,白癜風除面板外,還會累及眼、耳等,該病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和人種,其中以 20~30 歲的青年人為多見,一般人的發病率約0.5%到4% ,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白癜風好發於皺褶及暴露部位,易診斷難治療,且影響美觀。目前,國內外均缺乏較為滿意的療法。
1988年Koga曾用負壓吸皰法自提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成功。Behl和Bhatia曾用薄層皮片移植治療白癜風。早期薄層皮片(0.2-0.3mm)移植採用普通取皮刀手動切取,由於裝置精度限制,皮片較厚而且不均勻,術後恢復時間長且不易成活,隨著高精度電動取皮刀的出現,為手術醫生獲得更薄的超薄皮片(0.15mm)提供了客觀條件。電動取皮刀切取超薄皮片,技術要求較高,需反覆訓練才能掌握。如皮片不均勻可造成術後外觀有明顯突起,但一般可自行調節恢復平整。如半年後仍較明顯,可採用磨削或鐳射磨削處理。面板移位是治療白癜風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曾有報道使用WAB生物黏合劑貼上皮片,我們採用彈力繃帶固定,並與患者做好溝通,區域性制動,降低了感染機率,減少了治療成本,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