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議中國人應該像對待眼鏡一樣,接受助聽器
助聽器和眼鏡,一個能提高聽力,一個可提高視力,雖然作用相似,但二者在中國受到的禮遇卻大相徑庭。大家會認為帶眼鏡象徵有涵養、有品位,而對戴助聽器的人投去歧視的目光。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華遇到很多孩子必須佩戴助聽器,但是孩子的父母常常遲疑很久後問道:“有沒有看不見的助聽器?”因為他們擔心孩子戴助聽器上學,會被同齡人看不起。同樣的擔憂也發生在成人身上,許多老人認為戴助聽器是嚴重衰老的表現,覺得丟人。
“中國老百姓對助聽器的這種心態嚴重影響了助聽器的使用。相比而言,國外的患者能更加及時地佩戴助聽器。”張華認為,助聽器和眼鏡的本質沒有區別,聽力不好和視力不好都不該是丟人的事情。
助聽器受到歧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家認為聽力差點不影響生活,特別是老人,少聽點閒言碎語反而能圖個心裡清靜,正所謂“難得糊塗”。對此,張華列出國外權威研究資料(Silverman Carol教授2006年的研究),兩組非對稱性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沒有佩戴助聽器的這組兩年內言語辨別能力卻下降了17%,並且辨別能力顯著下降的人數高達43.8%。
對很多聽力不好的人來說,拒絕助聽器雖然可以留住面子,但卻會使自己慢慢疏遠社會,和自己的親人、朋友產生越來越深的隔閡。很多到同仁醫院看耳朵的老年朋友告訴醫生,因為聽不清周圍人的談話,自己不僅變得沉默,而且每天都感到壓抑和憂鬱。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缺乏正常的聽力將嚴重延誤孩子身心的健康的成長。
有一些聽力損害的訊號值得注意。張華在臨床中發現,有的孩子說話大舌頭,其實也是聽力不足。
張華在個人網站中寫到:“如果您的孩子確診存在聽力損失並建議選配助聽器的話,請您為了孩子一定要很快調整心態,堅強面對,儘早赴專業助聽器驗配門診就診。” 因此,張華由衷地希望全社會能正視助聽器,正視聽力不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