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曾維銓

  腦癱患兒因為大腦組織發育障礙、小腦功能失調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系統的機能改變(缺少視覺資訊輸入、前庭功能紊亂、缺乏本體感覺、肢體缺失、癱瘓如截癱等),會導致平衡功能異常:主要表現在立位時重心在足跟部,為了維持平衡,患兒常常足尖翹起,加大足距以擴大支撐面積,向前彎腰以彌補重心後移。走路時因肌肉缺乏同時收縮的功能,維持姿態的能力障礙,而表現為軀幹前後搖擺,東倒西歪的醉漢步態;運動發育與同齡兒相比有明顯的延遲,表現運動笨拙不協調,頭與軀幹調節障礙,1歲左右不會坐,即使會坐也不穩定。只有在兩下肢屈曲,外展,支援面擴大的情況下才可能坐穩。站立時間較晚,大終2-3歲或更晚,患兒站不穩,易跌倒,手指精細運動障礙,動作不靈活。

  總而言之,一旦出現平衡功能障礙,會對腦癱患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康復訓練,以幫助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的平衡功能。臨床上,對腦癱患兒進行平衡功能訓練之前,首先要求其學會放鬆,減少緊張或恐懼心理。如果有肌肉痙攣,要先緩解。其次要決定是否需要一面鏡子以及以何種體位開始訓練為最好。

  需要強調的是,在進行平衡功能訓練時要牢記:必須從患兒最穩定的體位開始,逐步進展到最不穩定的體位,從靜態平衡進展到動態平衡,以逐步加大平衡難度。其方法要領是逐漸縮減人體支撐面積和提高身體重心: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頭頸、軀幹和四肢運動;從睜眼活動逐步過渡到閉眼活動。另外,必須要在穩定的支撐點上進行這類康復訓練,要求選擇功能位(如坐在床邊),確保患兒安全,必要時可給予支援或患兒自己利用上肢支援。在訓練過程中,應鼓勵患兒頭部運動,幫助體重在小範圍內轉移(如重心從左臀部轉移到右臀部),體重從一側上肢轉移到另一側,旋轉軀幹,逐漸減少支撐,先活動單側上肢,然後活動雙側上肢。逐步增加軀幹運動的範圍、速度和難度。上述訓練可讓患兒採用舒適的不同體位,如站立位、跪位。當患兒能保持支撐點穩定時,可施加一定的外力。在保證患兒安全的前提下,可從不同的方向輕輕拍打肩胛骨,也可把患兒放在一種不平衡的體位,然後讓其自己糾正。在活動的支撐點上訓練平衡,如平衡板、拋接球等。當然,如果患兒存在肢體方面的明顯畸形,或是肌張力過高、肢體痙攣等情況的話,只通過康復訓練是不可能完全達到治療效果的,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外科手術治療,如FSPR術、頸動脈外膜剝脫術、矯形手術等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