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外科 主任醫師 張書峰

  新生兒期腎上腺區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與治療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實體腫瘤之一,佔所有小兒惡性腫瘤的5%。85%發生於5歲以前,75%發生於2歲以前。可位於在中軸線上從腦到骶尾部的任何部位,40%的腫瘤起源於腎上腺區。

  但發生於3個月內新生兒期者較少,鑑於新生兒自身特點,手術及後期治療難度很大。本院自2005年以來收治位於腎上腺區的新生兒期神經母細胞瘤12例,現將治療經過介紹如下。河南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張書峰

  臨床資料

  NB患兒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25天---3月,平均1.5月,代主訴皆為“發現上腹部佔位”。其中9例是在其母親孕期體檢時發現的。另3例是無意中因為其他疾病B超檢查發現的。1例為雙側腎上腺佔位,合併四肢、軀幹皮下多髮結節,結節表面面板隆起,呈“藍莓餅樣”外觀。全部病例皆行CT檢查,5例為全實性,7例為囊實性,術前診斷考慮:腎上腺佔位,囊內出血可能性大。

  有11例行腎上腺腫瘤完整切除術,病理診斷: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1例雙側者,因面板廣泛擴散,家屬放棄治療,1年半後來院複查,小兒發育良好,無惡性腫瘤外觀表現,全身“藍莓餅樣”結節消失,CT檢查右側腎上腺腫瘤消失,左側縮小2/3,屬腫瘤自然消退。手術治療結束後,建議家屬按惡性腫瘤進一步綜合治療,包括化療或放射治療。但無一例進行相關治療。

  本文對12例患者進行了隨訪,3例失訪,隨訪時間6月―5年,9例全部存活,未見區域性復發或轉移。

  討論

  1、新生兒期NB影像及病理學特點

  影像學特點由於腎上腺區腫瘤位置隱蔽,除非增長到一定程度,產生壓迫症狀時才被發現。本文12例中,有9例是在產前檢查時發現。另外3例是在出生後因為其他疾病B超檢查時發現的。來源於交感神經鏈的腫瘤,腫瘤呈多結節狀,沿脊柱兩側生長,邊沿不具體,易跨越中線;這12例腫瘤,來源於腎上腺,向下壓迫腎臟,腫瘤呈類圓形,邊緣尚整齊,不似來源於交感神經鏈的NB,很快跨越中線。

  病理學特點12例NB中,有7例術前CT檢查呈囊實性改變,術前誤診為新生兒腎上腺出血。術中確實見到囊內出血改變。新生兒期NB實際上是胚胎性腫瘤,即在臟器內含有不成熟組織,這些組織含有成熟度不同的及成分不同的組織塊,部分為良性,部分為惡性。

  2、綜合治療問題

  如同任何惡性腫瘤治療一樣,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手術治療是新生兒腎上腺區神經母細胞瘤的首選方法。一旦發現具備手術指徵,應立即手術切除。不要因為自身手術能力及條件有限貽誤手術時機,其實,在新生兒期手術,因為腫瘤較小,周圍侵潤較輕,完整切除較容易。但由於新生兒特殊的解剖生理特點,手術創傷、麻醉、失血、體溫及環境溫度等,應全盤考慮,制訂個體化方案,確保手術安全。

  惡性腫瘤應該進行化療,但在新生兒期化療尤應慎重。本組腫瘤除外1例雙側者,全部完整切除,沒有1例實施化療,隨訪6月到5年,未見覆發及死亡病例。這些病例未進行常規化療的原因,一是儘管給家屬建議術後化療,但醫生對此表現的不自信,不主動;再者,新生兒剛遭受手術創傷,又對生存機會不確定,家長往往不同意實施化療。

  美國國家腎母細胞瘤學會對1歲以下腎母細胞瘤患兒應用50%劑量化療可以達到最低毒性下的相同療效。國內有機構甚至在減少劑量的同時,將療程縮短,治療上積累了一些經驗。不同於一些化療對腫瘤治療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惡性腫瘤,諸如腎母細胞瘤等,在新生兒期完整切除腫瘤對NB已經起到根治作用。惡性腫瘤的放療對兒童機體損害極大,大多是不可逆的。尤其是新生兒,應當是避免的。

  因此,新生兒期NB的治療,應根據腫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周圍侵犯範圍等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3、NB自然消退教科書及文獻有個案報告神經母細胞瘤的自然消退問題,但真正臨床上極其罕見。本例自然消退者為新生兒雙側腎上腺NB,全身面板廣泛轉移,應屬臨床4期,這些體表腫瘤結節位於四肢及軀幹部位,形成特徵性“藍莓餅”外觀,儘管面板轉移範圍大,但骨髓、骨、肝、肺、腦等未見轉移灶出現。

  這種特殊的現象提示在新生兒期NB出現面板結節往往是預後良好的表現。至於腫瘤自然消退機制,從病理上多為節細胞NB或分化型NB,文獻指出,通過對NB增殖指數、端粒酶活性、MYCN、NTRK1、Ha-ras
p21和DNA含量等的研究證實,大多數多部位NB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特性,多為特殊4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