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治醫師 管志偉

  靜脈輸液是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當藥物外滲時輕者導致區域性組織疼痛、紅、腫脹,重者導致組織潰瘍、壞死,因此要以預防為主,外滲時也要處理妥當,避免給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一旦發生滲漏,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並積極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消除組織水腫和藥物對細胞組織的毒性作用。

  原則:

  1、促進液體重吸收。

  2、使用拮抗劑藥物效應。

  3、滅活外滲藥物的毒性。

  具體方法:

  目前輸液外滲治療方法主要有冷敷、熱敷、硫酸鎂溼敷等。冷敷使用於充血水腫為主的急性滲漏性損傷;熱敷使用於血管收縮劑滲漏造成的缺血性改變。熱敷稍有不慎,易造成患兒面板燙傷,小兒面板嬌嫩,角質層薄,區域性用藥能迅速吸收,有時甚至發生一些不良反應。因此,對於小兒輸液外滲區域性藥物處理較為慎重。

  1、對血管刺激性較小的藥物:

  如抗生素類:

  (1)腫塊<5cm×5cm時,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熱敷,可採用熱敷方法(拔針4h後可進行)。或用95%的酒精持續溼敷,50%的硫酸鎂溼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區域性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區域性可用95%酒精持續溼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2)塊>5cm×5cm時,一般在藥液外滲的48h內,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區域性外滲藥物的吸收。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溼敷,區域性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硫酸鎂、山莨菪鹼(654-2)溼敷,也可以用馬鈴薯、生薑外敷。

  (3)對血管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區域性產生無菌炎症反應)如:紅黴素或沙星類藥物,應給予冷敷(收縮血管,減少吸收,滅活藥物毒性)或硫酸鎂溼敷(預防小血管內膜炎),也可採用0.5%的654-2溶液溼敷(可對抗微血管痙攣,提高細胞免疫及補體含量,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而達到增強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的)。

  2、陽離子溶液與高滲溶液:

  (1)鈣劑:首選硫酸鎂溼敷(因其對抗作用強),其次,也可採用0.5%654-2溼敷。

  (2)甘露醇發生滲漏時,初期可用熱敷,也可用硫酸鎂溼敷,還可採用75%的酒精溼敷。

  注意點:

  滲漏超過24h以後,不可熱敷。因為此時,區域性面板蒼白,之後逐漸轉暗紅色,可產生區域性出血,如此時熱敷,可造成區域性面板溫度升高、代謝增強、細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組織壞死。

  3、擴血管藥物:  

  上述方法均可採用。持續輸入多巴胺、間羥胺時,應用留置針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區域性組織壞死,刺激性強的藥物輸液前必須以生理鹽水建立靜脈通路,確定穿刺成功後,再輸注刺激性強的藥物。

  4、升壓藥:

  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等,滲漏輕微時-熱敷、嚴重時按醫囑處理,可區域性封閉,654-2溼敷等(也可用酚妥拉明封閉,氫化可的鬆溼敷)。

  5、抗腫瘤藥物:

  少量滲漏:只要可疑滲漏,立即停止輸注,然後先將針內藥回吸出來,再注入5~10ml生理鹽水,稀釋區域性藥物濃度,同時冰敷(收縮血管、減少吸收、緩解疼痛、抑制區域性炎性反應)。其他按醫囑執行。

  抗癌藥物應行二步注射法:鹽水引路-藥物輸注-鹽水衝注

  6、藥物外滲引起區域性水皰

  水皰小未破潰的儘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塗;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後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水皰裡的滲出液,再用碘伏外塗。

  附:

  1、山莨菪鹼溼敷治療靜脈輸液液體外滲:

  方法:先用0.5%碘伏棉棒消毒針眼及腫脹部位,山莨菪鹼10

  mg加NS 10 ml浸溼無菌紗布覆蓋在腫脹部位,一小時更換藥液一次;

  療效:山莨菪鹼溼敷和50%硫酸鎂溶液溼敷均有較好的消腫、止痛效果。

  原理:山莨菪鹼為阻斷M膽鹼受體的抗膽鹼藥,可使平滑肌鬆弛,有解除微血管痙攣作用,溼敷有促進藥物迅速滲透到皮下組織,使血管平滑肌鬆弛,解除靜脈血管痙攣,擴張區域性血管的作用。改善微迴圈,以利於外滲液體的回吸收。

  2、硫酸鎂溼敷治療靜脈輸液液體外滲:

  方法:先用0.5%碘伏棉棒消毒針眼及腫脹部位,硫酸鎂粉劑50

  g加溫開水100 ml,浸溼無菌紗布覆蓋在腫脹部位,一小時更換藥液一次。觀察兩組療效。

  療效:50%硫酸鎂溶液溼敷均有較好的消腫、止痛效果

  原理:硫酸鎂為輸液外滲的傳統用藥,其高滲性和藥理作用可緩解區域性腫脹,解除血管痙攣和改善微迴圈,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