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範輝


  乳糖是乳製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乳糖進入人體後,經小腸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嬰兒大腦發育的必需物質,與嬰兒大腦的迅速成長有密切關係。乳糖在腸道經發酵產生的乳酸可提高食物中鈣、磷、鉀、鐵等礦物元素的吸收利用。嬰幼兒停止母乳餵養或乳類食品攝入量減少後,乳糖酶活性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最終表現為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範輝


  乳糖不耐受通常指由於小腸粘膜乳糖酶缺乏,導致奶中乳糖消化吸收障礙而引起的以腹脹、腹瀉、腹痛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乳糖不耐受症的臨床表現: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有家族性。新生兒哺乳後1至2小時即出現以腹瀉為主的症狀,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痙攣性腹瀉,嚴重的伴有嘔吐、失水、酸中毒。大便為水樣、泡沫狀,呈酸性,含有乳糖。體徵:體重不增,營養不良、消瘦、貧血、腹部膨隆等。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除了有消化道症狀外,還有全身衰弱、無力、出汗、心悸、惡寒、頭暈、頭痛,有時還有心前區疼痛、肌肉收縮。成年人長期患此病會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以腸道症狀為主,表現為腸不適症狀,如腹脹、腸鳴、氣多、腹痛、腹瀉等。
  乳蛋白不耐受症,通常指飲用牛奶後引起的腹瀉、腹痛、腹脹等症狀。較重的表現為牛奶過敏症,發生較多的則為乳糖不耐症。前者是因為對牛奶蛋白質過敏所致,而後者為腸道內缺乏分解乳糖的酶,這兩者引起的症狀相類似,有時兩者也合併發生。


  乳蛋白過敏除了有胃腸道症狀外,同時伴有發熱、易疲勞、面板瘙癢、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腫脹等全身症狀,嗜酸性白細胞增多以及其他過敏症狀。飲牛奶後數分鐘即可出現上述症狀,也有的要經過數小時到12小時後才出現症狀。


  乳糖不耐受症的預防


  1.少量多次攝入乳製品。即使乳糖酶缺乏個體,也可耐受少量乳類(120ml至240ml),不會出現不耐受症狀。限制一天中攝入乳糖總量,一般乳糖限量為12克。少量多次食用也可減輕乳糖不耐受反應,一次食用量不超過250ml為宜。只要每次飲牛奶時能掌握合理的間隔時間和每日攝入總奶量,就可避免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


  2.不宜空腹飲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飲奶。在進食其它食物的同時飲用牛奶,例如乳製品與肉類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時食用時,可減輕或不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


  3.先用發酵乳(特別是酸奶)代替鮮乳。發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至30%被降解,易於消化吸收。食用酸奶還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