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病科 主任醫師 武繼濤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白質脫髓鞘病變為特點,遺傳易感個體與環境因素作用發生的自身免疫病。病理改變為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內多發的脫髓鞘斑塊,伴以膠質增生。臨床特點為中樞神經系統散在分佈的多數病灶與病程中呈現的緩解復發,症狀和體徵的空間多發性和病程的時間多發性。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武繼濤

多發性硬化在世界上分佈廣泛,特別在歐美一些國家患病率相當高,我國並無全面詳細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但近幾十年來我國多發性硬化病人的臨床報道越來越多,呈現增高趨勢。

 

一、多發性硬化的概況

1、病理特點

MS的病理特點是局灶性,多位於腦室周圍的散在的脫髓鞘斑塊,伴反應性神經膠質增生,也可有軸突損傷,病變可累及大腦白質、脊髓、腦幹、小腦和視神經。

腦和脊髓冠狀切面可見較多粉灰色分散的形態各異的脫髓鞘斑塊,大小不一,直徑1~20mm,以半卵圓中心和腦室周圍,尤其側腦室前角最多見。早期脫髓鞘缺乏炎性細胞反應,病灶色淡,邊界不清,稱為影斑(shadow   plaque)。我國急性病例多見軟化壞死灶,呈海綿狀空洞,與歐美的典型硬化斑不同。

2、病因

⑴病毒感染

流行病學資料提示MS發病與病毒感染有關,曾高度懷疑是神經病毒如麻疹病毒,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HTLV―T),但從未在MS患者腦組織證實或分離出病毒。

⑵遺傳因素

MS有明顯的家族傾向,患者的一級家屬患病風險較一般人群大12―15倍,MS遺傳易感性可能有多數弱作用基因相互作用決定MS發病風險。目前認為位於第6對染色體上的人類主要組織相溶性白細胞抗原MHC―Ⅱ區對易感性起作用,不同人種均與一定HLA相關聯。

⑶環境因素

MS發病率隨緯度增高而呈增加趨勢。MS的地理分佈特點表明,氣溫、飲食、日照、毒素等環境因素也對MS發病起作用,在影響人群的環境因素中,飲食和氣溫尤為重要,氣溫可影響人的發育的內分泌過程,其機制尚不清楚。

3、MS的發病率及區域特點

MS的發病率隨緯度而增加,離赤道越遠發病率越高。MS高危地區包括美國北部,加拿大、冰島、英國、北歐、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和南紐西蘭,患病率為40/10萬或更高。赤道國家發病率小於1/10萬,亞洲和非洲發病率較低,約5/10萬,我國目前尚無MS流行病學資料,但四十餘年來MS病例報道愈見增多,專家傾向我國的MS並非少見,但我國仍屬於低發病區。

多發性硬化好發於年輕人,發病年齡為10―50 歲,以20―40 歲多見,10歲以下和50歲以上較少見。起病的高峰年齡,女性為22―23 ,男性為25 歲,女性多與男性。兒童發病較少。

 

二、臨床診斷

1、徵候特點

MS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起病,其臨床表現複雜。

首發症狀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肢體區域性無力麻木,刺痛感或單肢不穩,單眼突發視力喪失或視物模糊,複視,平衡障礙,膀胱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因病灶的分佈部位及大小而異。

①脊髓傳導束及運動損害

半數以上的患者出現感覺障礙,包括深感覺障礙和龍伯格(Romberg)徵。龍伯格徵的表現為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臨床少見。脊髓頸段後束受損產生萊爾米特(Lhermitte)徵,其表現為過度前屈頸部時出現異常針刺樣疼痛,自頸部沿脊柱放散到大腿或足部。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和性功能障礙。90%患者可有運動障礙,常見不對稱性痙攣性輕截癱,表現下肢無力或沉重感。部分患者可有痛性強直性痙攣發作或其他發作性症狀如:構音障礙、複視、共濟失調、視力下降、眩暈、三叉神經痛、感覺異常等。

②大腦功能障礙

患者的精神症狀較明顯,可出現病理性情緒高漲如欣快和興奮,,多數病例表現抑鬱、易怒,也可見淡漠嗜睡、強哭強笑、反應遲鈍、重複語言、猜忌和迫害妄想等精神障礙。80%的患者出現疲勞現象。還可有失語、偏盲、頭痛、噁心、嘔吐、眩暈、構音障礙。極少數患者可有癲癇發作。

③腦幹及視覺症狀

約半數患者可見視力障礙,自一側開始,隔一段時間在侵犯另一側,或短時間兩眼先後受累。發病較急,常有緩解―復發,可於數週後開始恢復。眼球震顫多位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轉,複視約佔1/3。病變侵犯內側縱束引起核間性眼肌麻痺,侵犯腦橋旁正中網狀結構導致一個半綜合徵;其他腦神經受累少見,如中樞性或周圍性面癱,耳聾、耳鳴、眩暈、構音障礙、吞嚥困難等。

④小腦功能障礙

 約半數患者可見小腦性共濟失調,但夏科(Charcot)三主徵(眼震、意向震顫、吟詩樣語言)僅見於部分晚期MS患者。

2、影像學診斷

CT掃描

主要改變為腦白質內多灶性低密度斑,病灶多分佈在側腦室周圍,其次是半卵圓中心、小腦、中腦及腦橋。CT平掃對視神經、腦幹、小腦及脊髓病損敏感性不高,可採用增強掃描。

磁共振(MRI)檢查

MRI掃描檢測無症狀脫髓鞘斑塊以及腦幹、視神經、脊髓的病變,其靈敏度優於CT 掃描。可見大小不一類圓形的T1低訊號、T2高訊號,常見於側腦室前角與后角周圍、半卵圓中心及胼胝體,或為融合斑,多位於側腦室體部;腦幹、小腦和脊髓可見斑點狀不規則T1低訊號及T2高訊號斑塊;病程長的多數患者可伴腦室系統擴張、腦溝增寬等腦白質萎縮現象。

3、實驗室診斷

血液檢查

急性期或疾病活動期,患者周圍血中CD8+T淋巴細胞數量降低,CD4+T淋巴細胞數增加,CD4+/ CD8+比值增高;血清及腦脊液中髓鞘鹼性蛋白含量增高,與病情程度相平行;在病變活動期,血清及腦脊液中炎性細胞因子TNF―a、IFN―r 和IL―1 ,2,6表達增高,血清中髓鞘鹼性蛋白(MBP)增高,粘附分子[血管細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VCAM―1 )、細胞間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及其受體、遲發抗原(very late antigen VLA―4)、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LFA―1)表達增高.

腦脊液檢查

⑴腦脊液(CSF)單個核細胞(MNC)輕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內;約1/3急性起病或惡化的病例可輕至中度增多,通常不超過50×106/L,超過此值應考慮其它疾病而非MS.約40%MS病例CSF蛋白輕度增高。

⑵IgG鞘內合成檢測:MS的腦脊液IgG (CSF―IgG)增高主要為中樞神經系統內合成,是腦脊液免疫學重要的常規檢查。①CSF―IgG 指數是IgG鞘內合成的定量指標,表示為:[腦脊液IgG/血清IgG]/[腦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CSF-IgG/S-IgG]/[CSF-Alb/S-Alb]}.IgG指數大於0.7提示鞘內合成,見於約70%以上的MS患者。②腦脊液IgG寡克隆帶(CSF-IgG OB):是IgG鞘內合成的定性指標,採用瓊脂糖等電聚焦和免疫印記技術,用雙抗體過氧化物酶標記及親合素-生物素放大系統,寡克隆帶陽性率可達95%以上。應同時檢測腦脊液和血清,只有腦脊液中存在寡克隆帶而血清缺如才支援MS診斷;但是腦脊液寡克隆帶並不是MS特異性指標。

 

三、中醫對多發性硬化的認識

歷代中醫文獻中沒有“多發性硬化”的病名,因此多數醫家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於某種病證進行治療。臨床出現肢體軟弱無力,活動不便,以致癱瘓,甚至肌肉萎縮,一般歸屬於為“痿證”範疇,如《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曰“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執行也。”此類臨床報道較多。臨床表現手足動作笨拙,走路不穩,體檢共濟失調,歸屬於“骨繇”範疇,《靈樞・根結》雲:“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認為“繇”作“搖”,使隊共濟失調的描繪。若表現腰背痛不能伸,肢體痛,又麻冷感,辨為“痺證”;若出現視力障礙,視物不清,辨“視瞻昏渺”;若突然失明者,歸屬“青盲”;若表現語言障礙,歸為“喑厥”;若四肢癱瘓,歸為“風痱”,如《諸病源候論》雲:“風痱之狀,身體無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亂……”。如果語言障礙伴有肢體無力或癱瘓者,相當於中醫學的“喑痱”;也有人認為多發性硬化發作期有典型的外風“中經絡”、“中臟腑”的證候,緩解期則似腦血管後遺症,無論其急性發作期,還是緩解期,多發性硬化症的臨床表現都與“腦卒中”這類急性腦血管病十分相似,“腦卒中”在中醫稱為“中風”,因此將其歸為中醫的“中風”、“風懿”、“風痱”範疇,但臨床若稱為“中風”則易與腦梗塞、腦出血等腦血管病混淆,不利於區別。

中醫關於多發性硬化的病因病機尚無統一的認識,臨床報道常見以下幾種:

1.脾腎陽虛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海,《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虛虧,房勞傷腎或久病損及腎陽,腎陽虧虛,不能生骨充髓,髓海空虛,腦失所養而發病,則見腦轉耳鳴,發為眩暈,或腰膝痠軟無力,肢冷畏寒。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臟虛弱,氣血生化乏源,則見頭暈,視物昏花,少氣乏力。

2.肝腎陰虛

情志鬱結,耗損肝陰,肝腎同源,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生髓。肝血賴於腎精的化生,腎精又賴肝血的濡養,精與血相互資生且相互依賴。肝陰肝血不足,日久下汲腎陰,使腎精暗耗,精不生髓,骨失所養,腦失所充;或者先天腎精虛虧,精不生血,則肝血不足,肝腎陰虛,絡脈失養,水不涵木,虛風內動,精髓空虛,腦髓失充而發病,在疾病的晚期多有肝腎虧虛,可見肢體痿軟無力,步態不穩,手足麻木,眩暈;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故視物模糊不清,甚至失明。

3.氣虛血瘀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病久氣血虧虛,氣虛行血無力,血虧執行不暢,血液凝滯,瘀阻脈絡而發病。證見頭暈眼花,面色萎黃 ,氣短乏力,走路不穩 ,肢體麻木 、束帶感。

4.脾胃虛弱,氣血虧虛

脾胃主受納、運化水谷,《靈樞・五癃津液別》雲:“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於骨空,補益腦髓。”飲食不節或勞倦傷脾,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氣血虧虛,筋骨經絡失養而發病,症見四肢無力,飲食欠佳,語言不利,講話欠清,頭暈等。

5.溼熱浸淫

飲食不節或勞思傷脾,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溼,聚溼為痰,痰溼內阻經絡而發病。甚或痰溼蘊久化熱,痰熱內擾,蒙閉清竅,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發病。肢體痿軟無力尤以下肢為重兼見手足麻本微腫,胸脘痞 悶,噁心嘔吐,頭暈頭沉。

6.瘀血阻絡

“久病入絡”,“久病多淤”病久血液執行不暢,甚者血液凝滯,瘀阻脈絡而發病。證見四肢痿軟 ,手足麻木不仁 ,肢體抽掣作痛。

綜上所述,本病病因與感受外邪、情志不舒、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先天腎精不足等有關。其病機主要包括正虛邪客、腎陽虧虛、肝腎陰虛、脾胃氣血虛弱,痰溼中阻、氣虛血瘀等幾個方面。但從臨床經驗和臨床文獻報道總結分析,腎虛和血瘀為本病的主要病機,病位在腦髓與腎、肝、脾等有關,尤與腎關係密切。根據《內經》的論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生骨髓”,“腎主身之骨髓”,“腦為髓之海”,“諸髓者皆屬於腦”,“腎不生則髓不能滿”,“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張介賓雲:“情藏於腎,腎通於腦……故精成而後腦髓生。”張錫純曰:“腎為髓海乃聚髓處,非生髓之處,究其本源,實為腎中真陰真陽之氣醞釀化合而成……緣督脈上升而灌注於腦。”由上述文獻所述可見腎、骨、髓、腦有著非常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絡,腎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功能健全,腎虛則髓不得生,髓海不足,腦失所養,故腎虛則髓不得生,髓海不足,腦失所養,故腎虛是多發性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礎。

血瘀亦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本病病程較長,反覆發作,“久病入絡”,“久病多瘀”,多發性硬化患者多有肢體麻木、束帶感,舌質暗淡或有瘀點等血瘀證的表現。而且腎虛陰虧,津液不足,脈絡空虛,現代醫學證實脈內血容量減少而血粘度增高,血流速度減慢而血滯脈絡。血液流速不僅與脈內血容量有關,若腎虛陽氣不足,則溫煦、推動血行的力量減弱而血流減緩,淤滯脈絡;若腎中真陽衰竭,陽虛生內寒,寒則血凝,也將導致瘀阻脈絡。可見腎虛則易瘀,腎虛多夾瘀。故本病以腎虛為本,血瘀為標。

 

四、多發性硬化的治療

㈠、西醫治療

西醫既往和目前對多發性硬化的治療主要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臨床實踐也證明對急性發作的病人能很快控制病情發展。但在藥物減量或停藥後,病情又易反覆,促使長期用藥而副作用也將增多和加重;激素治療並不能影響疾病的全過程,對神經功能恢復也無影響。其他免疫抑制劑控制多發性硬化的復發,要長時間(三年以上)服藥,副反應很大,使多數病人不能堅持用藥。

 

1.急性期

⑴ 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一般認為該治療對MS的作用機制主要是:①非特異性免疫抑制作用;②通過免疫介導機制改變免疫功能;③直接的神經生理作用;④降低受損脊髓中的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是MS急性發作和復發的主要治療藥物。長期應用不能防止復發,且時間越長停藥越困難,減量時易復發,而且易造成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副作用。①甲基潑尼鬆龍大劑量短程療法:500―1000mg/d,靜脈滴注3-4天,療程3-5天,以後以潑尼鬆口服,1mg/(kg.d),口服藥11天,以後逐漸減量,直至停服(約1個月);②潑尼鬆80-90mg/d,6-10d,以後逐漸減量為60mg/d,共5d;每日40mg,共5d,以後每5d減10mg,共4-6周為一療程。

(2) 免疫抑制劑:①硫唑嘌呤:據報告能夠降低複發率,但有抑制骨髓,白細胞減少,肝臟毒副反應。其用法:2-3mg/(kg.d);②環磷醯胺:據報告能降低複發率,目前其療效尚不很肯定,且具有嚴重副作用:脫髮,白細胞減少,血尿,白血病等。用法:700mg/O,每2月一次。

(3)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其作用機制是調節免疫系統,促進髓鞘的再生。對於部分急性期MS患者有效,可使其症狀改善。用法0.4g/(kg.d),連續3-6個月。

(4)β-干擾素(IFN-β)

IFN-β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抑制細胞免疫。可降低MS的惡化率,但其價格昂貴,且有引起注射部位紅腫疼痛,肝功損害,貧血等副作用。用法:IFN-β/α治療首次發作MS用22ug或44ug,皮下注射,1-2次/周。確診的R-RMS,22ug,2-3次/周。IFN-β/b為250ug,隔日皮下注射。

(5)幹細胞移植 

療效尚不肯定,且費用昂貴,尚未廣泛用於臨床。

 

2.緩解期

緩解期用藥與急性期基本相同:β-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臨床療效不確切,並不能有效的抗復發。

 

㈡、中西醫結合治療

1.急性期:激素治療及中醫治療的標本同治。以大劑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短程衝擊治療,首選藥物為甲基強的鬆龍。用法:1000mg/d,緩慢(至少3小時)靜脈滴注,3-5天病情改善穩定後,減至500mg/d,共5天,200mg/d,共5天,然後改為口服地塞米松80mg/d,每10-15 天減20mg直至停藥。在用激素治療的同時服用中藥治療。中醫認為多發性硬化以脾腎俱虛為本,同時夾有熱毒、血瘀、痰溼、內風脈絡痺阻。多發性硬化起病多有外感溼熱之邪浸淫,氣血執行不暢,上犯腦髓,以致腦功能失調而肢痿不用。溼熱蘊結,三焦氣化不利,以致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腎失開合,使水不化津,漸聚成痰。痰隨氣升,無處不到,流竄經絡,則氣血執行不暢而瘀滯,可見肢體麻木。日久痰瘀互結,阻滯經絡以致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經脈,出現手足痿廢不用等症。因此用藥方面以黃芪、黨蔘、白朮等補脾益氣;仙靈脾、巴戟天等溫補腎陽;菟絲子、沙苑子等補腎陽,滋腎陰;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熱解毒;赤芍、川芎、紅花等活血化瘀;半夏、膽南星、澤瀉等化痰祛溼;全蟲、殭蠶、水蛭、勾藤等祛風通絡止痛。實踐證明用中藥治療可減輕激素的副作用,長時間服用可預防復發。

2.恢復期(治療期):以中藥為主,以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為目的,治病求本。以補益脾腎,活血化瘀為主。用黃芪、黨蔘、白朮、仙靈脾、巴戟天、山萸肉以補益脾腎;當歸、川芎、赤芍、丹蔘活血化瘀為主。頭暈、耳鳴重者用磁石、生龍牡等重鎮潛陽,視物不清用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等清肝明目;腰膝痠軟、下肢癱瘓軟弱無力用牛膝以強壯筋骨,溫腎補腎。肢體抽搐者用全蟲、僵蟬、水蛭等祛風通絡;四肢發涼用桂枝、乾薑等以溫通經脈;食少納呆用砂仁、雞內金理氣醒脾化食;大便祕結者用火麻、郁李仁、大雲等以潤腸通便;小便失禁者用益智仁、桑螵蛸固腎縮尿。用中藥進行整體調整的同時運用多種維生素及神經保護藥物:VB1、VC、VB12、腦蛋白水解物、胞二磷膽鹼等以營養和保護神經細胞,改善症狀,減輕病人痛苦。同時在此期間應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如鍼灸、推拿、醫療體育療法等。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和營養機能,提高新陳代謝,改善運動功能,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痛苦。

3.緩解期:抗復發的中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病情常反覆緩解與復發,緩解期治療的目的即是防止復發。故此期在辨證論治上強調扶正祛邪,調整機體陰陽平衡,從根本上解決其發生發展的內在因素。其發病涉及許多臟腑,尤其是肝、脾、腎三髒。根據“虛則補之,損者益之”之旨,本病脾腎俱虛為本,因而治療以補益脾腎為主,常選用巴戟天、淫羊藿等溫補腎陽;肉蓯蓉、沙苑子、女貞子、菟絲子等以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共起填補腎精、扶助腎氣之作用。加用黨蔘、白朮健脾理氣,酌加何首烏、黃精等藥以加強益氣養陰生血之功。黃芪、莪術、鬼見箭、巴戟天、山萸肉、杜仲等多種中藥都具有調節免疫作用,因中藥副作用小,可替代西藥免疫製劑長期服用。臨床研究發現長時間服用中藥,能夠調節機體免疫,預防復發,中藥抗復發的療效顯著。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堅持服用中藥3年以上,隨訪未再復發。有的患者服藥3年,停藥後隨訪10年未再復發。

  

五. 結論

1. 我們臨床治療MS190例,女性:118例,男性:72例,男女比例:1:1.6。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20年。

   ①症候分佈:視力障礙:169例;運動障礙:177例;感覺障礙:154例;小腦症狀:59例;精神症狀:54例;胸腹束帶感:68例;萊爾米特(lhermitte )徵:46例。

   ②區域分佈:東北地區:80例;西北地區:36例;西南地區:16例;東南沿海:13例;中原地區:45例。

   ③年齡分佈:年齡:2-78歲,平均32.4歲。10歲以下5例;10-20歲9例;20-50歲157例;50歲以上19例。

   ④受涼感冒引起136例;因勞累引起25例;因情緒引起10例;無誘因19例。多次發病恢復136例。第一次發作恢復後再發54例。

2.急性發作後患者至少可部分恢復,但無法預測復發時間。預後良好的因素包括女性,40歲以前發病,臨床表現視覺或體感障礙等,出現錐體系或小腦功能障礙提示預後較差。

多發性硬化患者應避免身體疲勞,改善生活環境,注意生活規律,防止感冒,注意保暖。病人要精神愉快,要有信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3.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多發性硬化的病因尚不清楚,中醫通過辨證論治,調整病人的整體狀態,減輕患者症狀,減少後遺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中藥可減少多發性硬化緩解期的複發率,延緩病變發展。特別是活血化瘀、補腎的中藥多具有調節免疫作用,故較長時間服用中藥可預防多發性硬化復發。中藥副作用小,可長期服用,且可減輕激素的副作用,減少激素用量,甚至替代激素。中藥治療費用較西藥低很多,比較適合中國國情。因此,中藥治療MS前景看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