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歲以上(抽菸和長期高血壓的提前至40歲)病人中若出現頭暈,腦供血不足是最常見的病因,而50歲以下僅有一小部分是腦供血不足(應有抽菸、喝大酒、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畸形等危險因素其一或若干)(即使對症和病因治療,僅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很難完全斷根的,畢竟歲月不饒人的)。
40歲以上的人基本都有頸椎退行病變(頸椎骨質增生,或輕或重而已),而恰好多數頭暈的病人左右轉動或屈伸頭頸時易出現頭暈或加重頭暈。故我注意到臨床上這麼些普遍現象: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頭暈,也不管年齡大小(有些才20來歲)和有無腦供血不足的危險因素,也不仔細詢問病人的情緒和睡眠情況(還應該尋問病前有無明顯不高興或著急之事),病人一說頭暈,醫生很容易要麼歸類到腦供血不足,這麼診斷頸椎病引起的頭暈(壓迫血管或扭曲所致腦供血不足)。這麼診斷大概有50-70%的概率會是正確的,剩下20-25%可能再多看幾個醫生後,醫生看出來不是腦供血不足轉而考慮與心理因素有關(若不能給出合理解釋,病人的治療依從性仍然很差而影響治療效果的),最後5-10%始終不能明確診斷,病人就到處看病而始終病因難以明瞭,自然治療就難以中肯和有效。有些就最後來找北京的大夫看病,或來我這兒看病了。
腦供血不足的具體原因:
分很多種,其中腦動脈硬化只不過比較常見而已。也有個別的腦供血不足後來被明確了特殊病因的,比如直立性血壓下降、心臟疾病、未注意長期服降壓藥導致低血壓的、貧血、高顱壓等。當然其它與腦供血不足的因素或強或弱且能直接導致頭暈的原因尚包括:腦白質變性、腦炎、前庭神經元炎、血管畸形、多系統萎縮、或血液疾病、頸源性病因、低血糖、高血紅蛋白血癥等等。
腦供血不足的特點:
多半為陣發性、一過性,一般持續數日可自行緩解,或經過輸液或口服藥後可以緩解。並且平臥一段時間(數分鐘至數日)後容易緩解。可以沒有任何誘發因素。也可以有如下因素可以加重頭暈,比如:快速起身、快速轉頸、仰頭、小便後、勞累、著急生氣、缺覺等。個別的案例,只要改變任何體位或頭位,都可能致頭暈加重。
人體的老化始於動脈硬化,全身的動脈均無法倖免的,只是腦動脈和心臟動脈的硬化更明顯些而已。45歲時是動脈硬化啟動之初,50歲後動脈硬化表現為動脈內膜輕微增厚(即可開始出現腦供血不足),55-60歲以後即開始出現內膜斑塊,65-70歲後出現多數人會普遍性的動脈斑塊,75-80歲後斑塊增大到導致動脈狹窄大於50%,故80歲後不管男性女性容易出現腦血管病(腦梗塞、腦出血),當然50歲後腦供血不足時家常便飯了。只是50-60歲後出現頭暈的因素可能更復雜些,即可能是單純腦供血不足,又可能是單純的功能性的,還可能是兼備上面兩種因素。而且有時很難甄別哪個為主,哪個為輔,有時需試驗性治療。
(注:除老齡外,抽菸是導致動脈硬化加速的最大危險因素。打個比方若每天抽1包煙,血管老化增快10歲,2包增快15歲,3包增快20歲。比如某個人55歲了,每天抽1包煙的話,此時他的血管相當於65歲不抽菸正常老年人的血管質量;若每天抽2包煙的話,他的血管相當於75歲不抽菸老年人的血管。我還觀察到60歲以前就出現明顯腦梗塞的人,90%要麼是抽菸,要麼是長期高血壓,而且自然以男性為主。)
經驗體會A:
凡是頭暈時間超過3個月的,若按腦供血不足輸液不能明顯緩解的,務必詢問體位對血壓的影響,有無其它疾病的可能。更要重點詢問是否病前有生氣、心煩、著急、焦慮之事,心情如何?睡眠質量如何等,平時的性格如何?簡單說要考慮到是否有外界不良誘因和自身性格心理素質等心理性因素的參與。
經驗體會B:
對某位病人來說,尤其是50歲以上的,有時頭暈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所致,或某種因素佔主要,或不管做多少檢查也無法釐定哪種因素為主,哪種因素為輔。這時主要靠大夫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理解來揣摩了,並且需試驗性的分段治療或採用不同方案治療。
經驗體會C:
不管能否清晰界定發病因素,有時某些案例經中肯治療哪怕是實驗性對症治療,恢復效果不錯的。但也有不少病人的頭暈經多種方案的治療,其最終效果往往差強人意,畢竟發病因素有時很難消除或幾乎不可能消除的,比如,尤其是動脈硬化的因素。而且頭暈即使當下好轉,今後也容易復發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