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楊峰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      楊   峰


 


在我國,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應用比較廣泛,在現今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在對抗放化療毒副作用,恢復患者體質方面應用較多外,並且對有嚴重合並症及高齡、多程放化療後或腫瘤進展致體質惡化不能耐受常規放化療的患者,中醫藥成為主要治療方法。在抗復發轉移方面也被廣泛應用。尤其生物靶向治療理論及方法的出現,由於這種抗癌理論和方法與傳統的中醫藥理論、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一些腫瘤治療學界人士認為,中醫學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中醫藥抗癌的總體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正確的思維如何轉變為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如何對現今中醫藥臨床抗癌方法進行批判性的總結評價,發揚長處,修正錯誤,借鑑癌症最新研究成果,創立新的中醫藥抗癌理論和臨床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是中國腫瘤學界的一項重要任務。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楊峰


作者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臨床工作近二十年,現就中醫藥抗癌臨床中幾個問題提出,大家共同討論分析。


一、辨證論治抗癌用藥問題


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精髓,中醫的證是臨床用藥的依據。據證用藥,有是證用是藥。這種辨證論治抗癌治療充分體現個體化治療的特點。不僅體現不同個體治療不同,而且體現同一個體在不同狀態、不同疾病階段用藥不同的特點。對絕大多數疾病來說,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只要辯證準確,藥證相符,即可有效。


但對於癌症的治療,卻不盡人意。辨證論治的治療效果,往往是對改善症狀有一定作用,而對腫瘤增殖抑制作用不明顯。因而對疾病的進展影響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腫瘤疾病的特殊性有關。仔細分析,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症狀有三部分組成:1、與腫瘤發展直接相關症狀。(1)腫瘤的壓迫、阻塞引起的症狀,如食管癌的吞嚥梗阻,肺癌的氣管阻塞,膽管、胃、腸道腫瘤的梗阻,前列腺癌、膀胱癌的尿道梗阻,腦瘤的壓迫、轉移癌的各種壓迫、阻塞症狀等。(2)腫瘤侵潤、糜爛潰瘍、壞死吸收引起的疼痛、發熱、出血、穿孔等。2、與腫瘤進展間接相關症狀。(1)營養障礙如消瘦、貧血、惡液質。(2)合併感染。(3)相關臟器組織功能障礙。3、與手術、放、化療有關的症狀。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紊亂、臟器組織損傷等。患者的舌質、舌苔、脈象也由以上三種情況決定。腫瘤患者的證大都由以上症狀辯證而來。針對這樣的證治療用藥,患者雖可獲一定益處,但終歸是隻抓住了枝節,未能抓住控制腫瘤細胞增殖這一根本。


解決抑制瘤細胞增殖不力這一缺陷,需要改造傳統的辨證論治抗癌治療方法,尋找具有調控癌細胞增殖的治則和方藥,與傳統的辨證論治相結合,使之具有標本兼治作用。過去,在中醫學思維指導下,已有一些研究,如軟堅散結、活血化淤、理氣化痰、以毒攻毒等。從多年的中醫藥抗癌實踐來看,抑瘤作用仍不理想。


作者認為,應從兩方面研究發掘。一、融合生命科學、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掘中醫藥抗癌用藥依據和方法。如借鑑生物靶向治療理論和方法,開展針對調控細胞增殖訊號系統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用中醫中藥對與腫瘤發生發展有關的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行調控,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通過用中醫中藥調節細胞的生長和凋亡來控制腫瘤生長等。二、從數百年中醫藥臨床中,總結推理出中醫藥中有針對現代研究發現的新靶點的藥物和方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驗證。最終創立一種全新的、中國特色的抗癌理論和方法。


二、依據中藥藥理研究用藥問題


現今的中藥抗癌用藥中,依據中藥藥理研究用藥也較普遍。絕大多數採用傳統的辨證論治閤中藥藥理研究用藥方法。這種用藥方法,冠名為辯證與辯病相結合。似乎較為完美,既照顧了證又顧及了病,證倒是名副其實的,而病卻是名不副實。所謂病是指西醫診斷的癌症,辯病的用藥應該是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的用藥。可是,現今常用的抗癌中藥全是70年代中藥藥理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說是群眾運動的產物。這些結論,因受當時政治的影響,不講條件,一哄而上,科學性差。無法去除虛誇不實之嫌。更重要的是,當時,篩選抗癌中藥的主要方法是動物移植性腫瘤抑瘤試驗,即使實驗設計科學嚴謹,也只能反映中藥的細胞毒作用。不能提純,加入湯劑中服用的中藥生藥,其細胞毒作用無論如何也不及化療。今天,在化療藥物不斷開發、療效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藥抗癌用藥仍抓住30多年前的療效不確定的用藥依據不放,是在大可不必。發掘中醫藥調節癌細胞生長的作用,才是提高中醫藥抗癌療效的出路。


三、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抗癌問題


經絡腧穴理論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的鍼灸、穴位療法在調節機體平衡,治療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抗癌方面卻應用很少。僅見於抗化療副作用如減輕消化道反應,及治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直接的抑制癌組織生長的應用沒有。究其原因,是過去對於調節機體內環境能否影響癌細胞增殖沒有認識。現今癌症發生發展研究已證明,可以通過調節癌細胞的生長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生長與凋亡的平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平衡,調節免疫系統,調節血管生長,調節蛋白酶系統等控制癌組織的發展。這些研究成果說明,用中醫鍼灸、穴位療法調節癌細胞生長完全有可能。鍼灸、穴位療法過去在一些癌前病變(如萎縮性胃炎)及增殖性面板病(如牛皮癬)的作用,也說明鍼灸、穴位療法對基因或其他相關因子有調節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四、中醫藥在中西醫結合抗癌中的應用問題


現今的中西醫結合抗癌方法是根據西醫理論用化療,根據中醫理論用中藥,所謂結合就是共同用在同一個病人身上。你殺你的,我殺我的;或你殺我護、你損我補,兩者在體內是拮抗還是協同,是利是弊,不得而知。如何科學結合,沒有成熟的理論和經驗。作者認為,中西醫結合中中醫中藥的應用應從保護患者體質和有效殺滅癌細胞兩方面考慮。兩者不可偏廢。 用藥目的要明確,根據不同病種,不同分期,既往治療反應,一般情況等,大致可分為五種情況:(一)提高癌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二)預防和治療放化療毒副作用。(三)恢復患者體力。(四)延長術後、放化療後腫瘤再生長時間。(五)抗復發轉移治療。應重視中醫藥在(一)、(四)方面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抗癌治療,應走根據結合的目的和辨證論治用藥相結合的道路。中西醫結合抗癌決不是中西藥簡單的相加,要探討科學的中西醫結合抗癌方法。


五、中醫藥抗癌治療的物件和重點


過去中醫藥在抗癌臨床上,主要用於不能耐受放化療的晚期病人,或屬於臨終關懷性質的治療。嚴重影響了中醫藥抗癌作用的發揮。生物靶向治療的理論徹底打破了只有用細胞毒藥物殺滅癌細胞是唯一有效的腫瘤內科抗癌觀念。發現可以通過調節訊號系統控制癌細胞的增殖。這是腫瘤內科抗癌觀念的一大革命。使以調節為治療手段的中醫藥抗癌帶來了光明的前景。中醫藥抗癌治療的物件和重點也應改變。作者認為,今後,中醫藥抗癌治療的物件和重點應是:(一)癌前病變。(二)早期癌症。(三)手術、放化療後的抗復發轉移。(四)對放化療不敏感的患者。理由是通過調節腫瘤生長的環境和訊號系統,有可能使癌前病變逆轉,早期癌症停止增殖或向定向分化。通過調節機體內環境,使手術、放化療後殘留的少量癌細胞失去增殖的條件。通過對體內生長因素的調節,增加瘤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理論上都是可以做到的。


通過調節控制腫瘤生長,已得到充分證明。以調節平衡為方法的中醫藥,應能在制服癌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只要我們方法得當,通過不懈的努力,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一預言,將得以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