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東鋒

    美國微生物學會於5月22日召開會議,宣佈幽門螺桿菌――全球約半數人口的胃中都有的細菌,可能是觸發帕金森病的幫凶。感染了螺桿菌的老鼠,其腦內控制運動的區域多巴胺合成減少,可能預示著多巴胺生成細胞正在死亡,而這與帕金森病患者的情形相同。     潰瘍和胃癌的致病元凶――一種頑劣的細菌,最近再添惡名:腦細胞可能也是其受害者。  鄭州市人民醫院腦科醫院張東鋒
    幽門螺桿菌――全球約半數人口的胃中都有的細菌,可能是觸發帕金森病的幫凶。美國微生物學會於5月22日召開會議,宣佈了這一研究結果。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腦內相關區域的多巴胺生成細胞壞死,患病的人不能自主控制身體的運動。在美國,每年有6萬人被診斷出患上帕金森病。
  根據以前的相關研究,較之健康人,帕金森病患者更可能存在潰瘍病史,而且更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但迄今為止,幽門螺桿菌與帕金森病之間的關聯病例,充其量只是間接證據。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蒐集證據,有可能將帕金森病的至少一部分病因歸咎於這一臭名昭著的細菌。
    據就職於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微生物學家特蕾西-泰斯特曼(Traci Testerman)介紹,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中年白鼠,在長達數月的感染期內,逐漸表現出運動異常。而感染相同細菌的幼鼠並未見任何運動異常。泰斯特曼的同事、神經學家邁克爾-塞爾瓦託(Michael Salvatore)發現,感染了螺桿菌的老鼠,其腦內控制運動的區域多巴胺合成減少,可能預示著多巴胺生成細胞正在死亡,而這與帕金森病患者的情形相同。

    幽門螺桿菌無須是活體即能致病。給老鼠餵食已被殺死的幽門螺桿菌,也能產生相同效果,說明菌體當中的某種生化物質才是罪魁禍首。
    一種可能的致病分子是變性膽固醇。螺桿菌自身不能合成膽固醇,於是它偷取宿主的膽固醇,並在其上插入一個糖分子。變性膽固醇的結構類似於一種熱帶蘇鐵科植物所產生的毒素,以該植物種子為食的關島人患有一種稱為ALS-帕金森痴呆綜合症的疾病。泰斯特曼及其同事正在努力研究,以確定變性膽固醇自身是否足以導致白鼠出現帕金森樣症狀,還是需要菌體中其他成分的參與。
    即便科學家能夠證明幽門螺桿菌是帕金森病的直接或間接誘因,把它徹底剷除未必就是好事。雖然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潰瘍和胃癌,但它也有助於保護機體免受過敏症、哮喘及食道癌等胃酸返流疾病的困擾。據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斯坦利-馬洛伊(Stanley Maloy)介紹,螺桿菌的去留對個體會造成什麼影響,目前尚不明確。但有一點很清楚,帕金森病與幽門螺桿菌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我們再也不能熟視無睹。
    馬洛伊說:“大量事實擺在眼前,這個時候再不仔細研究,就大錯特錯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