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普通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小兒腹股溝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祕、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大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引起腹部劇痛以及腸梗阻、腸管壞死等嚴重併發症,不及時處理還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兒疝氣應該及早進行徹底治療。
疾病症狀
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脣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3、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裡。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並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症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面板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疾病原因
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後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裡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當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
疾病檢查
腹股溝疝氣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幼兒,如果發作時,在腹股溝會有鼓起的腫塊,稍有警覺就很容易發現。幼兒如果有以下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不明原因的哭鬧不止需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2、劇烈的嘔吐,發燒;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3、腸梗阻;需要考慮患小兒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4、發現血便;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一定要仔細探查有無腹股溝疝氣;當然也要請醫師檢查有無其他的疾病。
併發症
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祕、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以及腸梗阻、腸壞死、腹部劇痛等危險情況。
疾病預防
1、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腫,或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塊物,遇有疑問及時請教醫生。
2、雖然患疝氣的較多為男孩,但女孩也會發生疝氣。對女孩的疝氣更要提高警惕,因為常有卵巢、輸卵管進入疝囊。
3、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乾燥時,應採取通便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避免孩子大聲啼哭,防止腹壓升高。
疾病治療
1、由於小兒疝氣自發癒合的可能性較低,一般建議早期手術治療,效果較為可靠。一般半歲以後手術較為安全。經常出現嵌頓的手術時間不受年齡限制。
2、疝氣手術切口小,多為微創手術,麻醉時間短,對患兒沒有長期不良影響。
3、既往的疝氣帶壓迫治療方法因療效不確切、長期壓迫精索易於導致精索及輸精管損傷,目前已基本拼棄。至於疝囊注射藥物治療危害很大,更是應該杜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