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董燕

  GM1節苷脂沉積病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預後不良。GM2節苷脂沉積病。酸性一β一半乳糖苷酶的原發性缺乏產生嬰兒性家族性黑朦性痴呆,稱為GM,沉積病。主要病理改變為大腦皮質中神經細胞內有大量類脂沉積,細胞變性、消失,晚期有髓鞘脫失和膠質細胞增生。
  神經節苷脂沉積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GM1節苷脂沉積病
  GM1節苷脂沉積病是因為患兒缺乏酸性β-半乳糖苷酶,阻斷了GM1降解過程所造成。該酶的作用是使GM1和其他含半乳糖的低聚糖分子所結合的半乳糖基水解脫離,其編碼基因位於3p21.33。基因突變的變異型較多,故在臨床上亦呈現症狀迥異的各種亞型。為方便臨床診斷、預後判斷和遺傳諮詢,本病通常分為嬰兒型(Ⅰ型)、幼年型(Ⅱ型)和慢性晚髮型(Ⅲ型)。患者除GM1外,各種組織中還有硫酸角質素等的累積。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預後不良。
  2、GM2節苷脂沉積病
  本組疾病是由於缺乏β-氨基己糖胺酶A、B或啟用蛋白(GM-A)所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酶缺乏時,GM2分子所結合的N-乙醯半乳糖(NANA)不能被水解脫離,造成GM2降解障礙,沉積在體內。己糖胺酶(Hex)有兩種同工酶,即己糖胺酶A(HexA)和己糖胺酶B(HexB)。兩者均能水解糖蛋白和糖脂,但僅HexA能水解GM2神經節苷脂,且須依賴GM2啟用蛋白(GM2A基因編碼產物),故HexA、HexB或GM2A任一基因突變均可能引起HexA、HexB或GM2啟用蛋白的缺陷,從而使得GM2神經節苷脂降解障礙而在細胞內堆積,即GM2神經節苷脂沉積症。兩種同工酶均由兩條多肽鏈組成:HexA者為α和β兩條肽鏈(α、β);HexB則為兩條p肽鏈(β、β)。α、β鏈和GM2A的編碼基因分別位於15q23-q24、5q13和5q33.1。α肽鏈基因突變即導致HexA活性喪失,臨床表現為Tay-Sachs病(B型GM2節苷脂沉積病);β肽鏈基因突變時,HexA和HexB兩酶活性均喪失,臨床表現為Sandhoff病(O型);GM2A基因突變時,GM2啟用蛋白缺陷,表現為AB變異型。

  神經節苷脂沉積病的症狀
  1、GM1節苷脂沉積病
  (1)Ⅰ型(嬰兒型):最嚴重的一型,患兒多在3~6個月發病,少數於新生兒期起病。初起表現為全身肌張力低下,吸吮力差,餵養困難,對外界反應差。出生數月內即可見肝、脾大,常伴醜陋面容,如前額凸出、大耳、鼻樑低平、齒齦增生和巨舌。患兒精神、動作發育遲緩,至7~8個月時尚不能獨坐;對聲音敏感,稍加刺激即可使驚跳;動作失定向並逐漸出現眼震顫、陣發性痙攣、驚厥、腱反射亢進、腰部脊柱後突、關節強直等症狀。如能存活至1歲以上,患兒常呈去大腦狀態,且易反覆罹患呼吸道感染,多在2歲左右死於支氣管肺炎。患兒的骨髓、肝脾、淋巴結中可找到特殊的泡沫細胞。骨骼X線片常顯示多發性骨發育不良、骨質疏鬆、椎體前緣尖突和畸形等現象。約50%患兒眼底檢查可發現櫻紅色斑,部分患者有角膜雲翳。
  (2)Ⅱ型(晚發嬰兒型,或稱幼年/少年型):發病年齡稍晚,多數在12~18個月發病。首發症狀常是步態異常、易摔跌等行走不穩,繼而上肢運動不穩,不能獨坐、獨站和失語,逐漸發展至痙攣性四肢癱瘓,常見癲癇發作。患兒通常無外周神經受累和肝、脾大,視網膜和角膜無病變,視力正常,面容正常。骨骼X線片可見輕度髖臼和胸、腰椎椎體發育不良,近端掌骨畸形。患兒常因肺部感染在3~10歲內死亡。

  (3)Ⅲ型(慢性晚髮型,成年型):4歲以後發病,多數在兒童期和青春期,亦有遲至三四十歲者。患者常以構音障礙和肌張力改變為初始症狀,病情進展緩慢,可長達數10年,智慧可能輕度受損,通常無共濟失調、肌陣攣、癲癇等症狀,無面容異常、肝、脾大,無視網膜、角膜病變。骨骼X線片可能見到脊椎椎體輕度扁平。
  2、GM2節苷脂沉積病
  由於基因突變的種類繁多,該類疾病的臨床表現變異甚大。患兒出生時多無明顯異常,隨沉積物逐漸增多而逐漸發病。根據起病年齡不同,GM2神經節苷脂沉積症可分為:嬰兒型(包括Tay-sachs病、Sandhoff病及AB變異型)和遲髮型(包括晚發嬰兒型、少年型及成人型)。
  (1)Tay-Sachs病(TSD):本病又稱為B型GM2節苷脂沉積病(Ⅰ型),是由於己糖胺酶α鏈(基因定位15q23-24)缺陷,GM2在神經元累積所導致,發病率約為1/112000。根據起病年齡和臨床表現可分為嬰兒型、晚發嬰兒型和晚髮型(兒童、青春期、成人)。
  (2)Sandhoff病:本病又稱為O型GM2節苷脂沉積病(Ⅱ型),是由於己糖胺酶β肽鏈的編碼基因(位於5q13)突變所致。由於β肽鏈的缺陷,患兒己糖胺酶A和B的活力均缺如。HexA缺乏導致了GM2累積,部分累積的GM2也可通過代謝旁路脫去N-乙醯神經氨酸,衍生為無涎醯神經節苷脂(GA2);但由於GA2的進一步降解仍需在HexB的參與下進行,故Sandhoff病患兒同時有GM2和GA2的累積。此外,因為紅細胞糖苷脂的降解過程亦必須依靠HexB的水解作用,紅細胞糖苷脂也貯積在各種內臟中。患兒腦組織中GM2含量超出正常100~200倍,GA2亦達正常的50~100倍。肝、腎、脾內臟中則以紅細胞糖苷脂沉積為主。
  本病臨床表現與Tay-Sachs病極相似,患兒在出生後數月內大多正常,僅驚跳現象較多,至6足月左右逐漸出現肌張力降低、不能坐與站、失明、驚厥、輕度肝、脾大等症狀。病情進展迅速,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常在2歲內死亡。
  3、AB變異型
  AB型少見,臨床表現類似Tay-Sachs病,但小腦症狀相對明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