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運動創傷-關節鏡外科 主治醫師 胡濱

  一、術後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術後棉花退、石膏包紮制動,用被子或枕頭墊高下肢,麻醉消退後即開始活動足趾以及腳踝,促進血液迴圈,防止腫脹,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抬高2~3天,儘量減少患側足跟低於腹部的時間和次數。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繃勁及放鬆)。可扶拐下床適量活動。小心地面上的水或者物體,注意避免滑倒。

  2、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內的出血和腫脹,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3、主管您的管床醫生一般會在手術後3~5天給您傷口換藥。

  4、術後10天拆線,出院。

  二、術後康復訓練注意事項:(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資料均按照一般常規制定,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

  5、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早期應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以免造成腫脹。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

  6、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術後早期不宜過多行走,否則可能引發腫脹,影響功能康復程序。

  8、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

  三、術後康復計劃:(不包括半月板縫合)

  ㈠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1、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

  ①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

  ②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

  ③N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所有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

  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2、術後1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③開始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

  ④開始側抬腿練習。

  ⑤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2次/日。――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如疼痛不明顯,可扶單拐、或不用拐。

  3、術後3天

  開始屈曲練習,方法見備註。以微痛為度,達儘可能大的角度。

  4、術後4天:

  ①繼續以上練習。

  ②開始單腿站立平衡練習,5分鐘/次,2-3次/日。

  ③主動屈膝達70-80度。

  5、術後5天:

  ①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②開始站立位0-45度範圍內主動伸屈練習。但不靠牆。30次/組,2-3組/日,練習後腫、痛則冰敷。

  6、術後1周:

  ①主動屈曲大於90°。

  ②可單足站立,可不用拐行走。

  ③開始靠牆半蹲練習,2-5分/次,3-5次每日。

  ㈡ 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開始恢復日常活動。

  1、術後2周:

  ①主動屈曲至120―130°.

  ②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鐘)

  ③關節無明顯腫、痛、不穩,可正常步態行走。

  ④開始指導下各項肌力練習:練習的負荷、角度、次數及時間,根據自身條件而定。一般為30次/組,2-4組/日。

  2、術後3周:

  ①被動屈曲至140°。

  ②強化肌力練習。

  ③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逐漸增加範圍, 並漸增負荷,30次/組,4組/日。

  ㈢ 中期:(1月―2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 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

  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1、術後5周:

  ①主動屈曲達150°,且基本無痛。

  ②開始患側單腿45度位半蹲練習。5分/次,4次/日。

  ③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6―8周:

  ①主動屈伸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且無疼痛。

  ②可完成日常的各項活動,如上下樓、騎自行車、行走5000米以上關節無腫痛。

  ③開始跪坐練習。

  ④開始蹬踏練習。

  ㈣ 後期:(2個月―3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① 開始膝繞環練習。

  ②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③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④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⑤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 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㈤ 恢復運動期:(3個月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①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②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③通過測試,患健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備註:

  *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

  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覆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髕骨鬆動術(術後1周開始):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坐(或仰臥)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

  10分鐘。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

  3、仰臥垂腿:

  仰臥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4、坐位“頂牆”: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鐘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控制在30分鐘內。

  5、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進行)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伸直的練習法:

  1、主動牽伸:主動牽拉伸直於極限處保持10秒,放鬆5秒。20―30次/組,1―2組/日。

  2、被動壓直:足跟下墊起,適當重量的沙袋(或其他替代物)置於膝上方,或者稍彎腰後自己用雙手或請他人輔助用雙手給予適當壓力,下壓膝關節上方,維持約5-10分鐘。

  活動度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則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