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任醫師 趙法新

  內容提要:便祕是一種慢性病症。多見於老年人,中青年婦女、兒童及嬰幼兒。大凡因年老氣虛津虧、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胃腸蠕動緩慢所致。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小兒厭食、積滯和嬰幼兒胃腸發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有關。便祕危害嚴重:①自身中毒;②破壞腸道內環境的平衡穩定;③因此導致多臟腑、多系統病理損傷而出現諸多病症。針對造成便祕的諸多因素和機理,以糾正病理,恢復胃腸動力學及生理功能為目的而創立“通、健、養、解”四字保健療法為基礎框架,辨證施治。先以湯劑整體調理,繼以三層分溶型濃縮鞏固。

  便祕是指排便間隔時間延長,超過48小時,質硬幹結、艱澀不暢,或膠粘不爽,甚至靠藥物或灌腸才能排出大便的一種慢性病症。它以便祕為主並常引發多種疾病,亦可是多種疾病的一個併發症。便祕是常見多發病,多見於老年人,近年來發病有年輕化趨勢,中青年婦女、兒童乃至嬰幼兒亦有便祕。大凡因年老氣虛津虧、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胃腸蠕動緩慢所致。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多靜少動、精神緊張、小兒厭食、積滯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和嬰幼兒胃腸發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有關。

  便祕不可輕視,對機體健康危害嚴重,與疾病、衰老、康復、養生、保健(延年、益壽、健美)關係極為密切。危害嚴重:①自身中毒。胃腸中食物消化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和毒素,如不能及時排出,通過肝腸迴路,重複吸收,而引起自身中毒。漢代著名養生學家王充說:“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倡用“倒倉法”、張子和主張“陳s去而腸胃潔”。皆用清潔胃腸方法來消除腸中留毒,以祛病延年,防病於未然。由此可見,中醫對此早有深刻認識。20世紀初,俄國學者梅?奇民科夫提出人體腸道所寄居的細菌,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毒素,從而促進衰老。荷蘭醫生阿姆斯特丹,通過對重症監護病人及早給予消化道清潔處理,可有效地預防日後可能發生的感染。臨床研究也證實,健康之人血液中的膽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質所以能迅速消除,使血液變得潔淨,與通腑排毒有直接關係。我國中西醫結合研究得出陽明腑實證(高熱、昏譫、大便閉結、舌紅、苔糙)的本質是“內毒血癥”的結論,其發生基礎是胃、腸、膽、胰病早期的功能受抑制,分泌減少和瘀積加重,腑氣閉塞,以及對肝、胃、心、腎、肺等繼發性病損加劇。有人對腑實不暢者腸道細菌數量分組臨床試驗證實:假令大便通暢之人,每天保持1-2次大便,10天之後腸道桿菌從108減到104。相反,仍大便祕結者,3―5天才排出一次大便,10天后無變化。說明保持大便通暢,可使體內廢物、毒素及有害細菌適時排出,減少中毒。②破壞腸道內環境的平衡穩定。據統計腸道有大腸桿菌、乳酸桿菌、雙岐桿菌、產氣桿菌等100種之多,其菌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著相對平衡,形成一道天然防線,阻止有害細菌入侵,保持腸道內環境的穩定,從而有利於合成B族維生素、葉酸、維生素K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保持腸道通暢、潔淨,菌群平衡、穩定,是健康、治療、康復的必要條件。如前所述,大便祕結、腑氣不通必然導致陽明腑實證、內毒血癥。因而破壞腸道內環境的穩定。③便祕直接或問接引起諸多病症:如飽脹、噯氣、腹痛、厭食、心煩、失眠、頭昏、健忘、身困、乏力,坐臥不寧等症狀,久則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痔瘡、色斑、痤瘡等病的可能。

  綜上所述,國內外中西醫公認,腸道既具有消化吸收、供給營養的重要功能,又是藏汙納垢之所,為人體最大的排毒洩汙管道,必需暢通,才能保持腸道內環境的穩定平衡,這正是祖國醫學2000多年前精闢論述的“胃腸屬腑,瀉而不藏,以通為用,以瀉為補”的道理。

  便祕的對策是根據“胃腸屬腑,瀉而不藏,以通為用”的理論,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全面系統研究脾胃理論和胃腸動力學,針對造成便祕的諸多因素和機理,以糾正病理,恢復胃腸動力學及生理功能為目的而創立“通、健、養、解”四字保健療法為指導原則的驗方為基礎框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辨證施治,“量體裁衣”。先以湯劑整體調理,切忌苦寒攻下,重傷脾胃。繼以三層分溶、緩釋、濃縮丸劑型鞏固,從根本上解決便祕之苦,才是治本之策。通的內涵:通可祛滯,通可洩熱,通則不淤,通則不痛,通令腑氣通暢,排除毒素,周流氣血,旺盛代謝,啟用機能,增強胃腸動力,促進胃腸蠕動,正是“以通為用,以瀉為補”原則的具體體現。健的內涵:健即健脾補氣,脾氣健則清陽升而濁陰降,升降有序,增強胃腸動力,才能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加強消化吸收能力,保障了氣血化源充足,以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充分發揮“後天之本”的保障作用,這是健康之本,也是疾病康復的基礎和動力之源。養的內涵有二:一養胃氣,二益胃陰。胃氣和則降,胃潤也降,與脾健則升相匹配,得以升降有序,能恢復健運功能,增強胃腸動力。解的內涵:解即解毒,恐餘毒未清,少使甘涼解毒之品,以收全功。全方共奏通而不傷正,補而不滯邪,令毒邪去而正氣復,脾胃健而運化行,糟粕去而腸腑寧,故名曰:“通腑寧”。實為便祕治本之理想療法。製劑設計科學獨特,為三層者,功能序別:外層,苦甘清潤,先化燥結,增液行舟;中層,補氣健脾,升清降濁,促進胃腸蠕動力;內層,水到渠成,通腑洩下,逐穢排毒,共奏潤腸、促動、通腑、解毒、排便之功。“不能一藥統治百病”,而要量體裁衣、對症下藥,靈活加減,使製劑恰到好處,突顯中醫辨證特色。以不變應萬變,適用於各種習慣性便祕。對於中老年人或多靜少動之腦力勞動者,因脾胃虛弱,津氣雙虧,胃腸蠕動無力之便祕尤為適合。

  服法講究:特定每日下午5時餐前服10~20丸,溫開水送下,多飲水以利排便,次日上午能通暢排出軟條大便為宜。可根據大便質地軟硬、病史久暫、體質強弱而增減服藥劑量和決定療程之長短。必須定時服藥,定時排便,養成排便良性週期。

  預防 便祕應“處處保護好你的脾胃功能,”合理膳食,飲食有節,多食蔬菜、水果和多纖維食物,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多運動增強體質等對預防便祕有積極意義。

  附驗案3則:

  1、趙某,男,70歲,脾虛失運,胃腸蠕動無力,便祕8年,5-7天大便1次,皆需服導瀉藥,自服通腑寧後每日1次成形軟便。藥量由每天下午5點服25 丸,逐漸減至8丸,最後減至4丸,持續服年餘,最終養成1日1次大便習慣,停藥。

  2、郭某,女,4歲半,母代訴,自出生後5天無大便,嘔吐不乳,全身黃疸,用藥後解第一次大便,此後每5-7天總靠瀉藥才大便,長此以來非常痛苦,影響食慾和睡眠。患兒每每恐懼大便,每次大便堅硬幹結如羊屎,至今已四歲半,經檢查直腸以上結腸擴張,肛裂。初服通腑寧1次5丸,次日仍未大便,改服10丸,腹痛腸鳴仍未大便,隨又把每日藥量分5丸口服,5丸研面水調30ml,肛注,1日1次,則天天有大便,亦無腹痛,頭5天大便每每夾有乾結如羊矢的硬塊。一週後大便通暢,停用肛注給藥,僅遵每日下午5時定時服藥5丸,次日上午準時排出軟條大便1次,據便質而增減藥量,連用3個月,已養成1日1次大便良好習慣,患兒高興地對我說:“爺爺我可自己上廁所了,再也不怕了。”停藥後無復發。

  3、趙某,女,82歲,便祕20餘年,加重半月,因10天無排便而低熱嘔吐,腹痛住某院,經抗菌、灌腸排出乾結糞塊,4天4次,稍緩解。自行出院兩天後又加重,於2004年8月10日於我院初診。症見腹痛,發熱(38℃)乾嘔不食,三天無大便,舌紅絳,無苔,舌脈瘀阻,脈弦滑數。證屬陽明腑實,燥熱傷陰。請外科會診為不全性腸梗阻。據患者起臥時牽拉則腹痛加劇,腹部深壓疼而推測有腸管充血水腫炎症存在。當急下存陰,用大承氣湯1劑後,排便幹如羊矢,二劑仍下乾結糞塊,三劑排便頭幹後溏。腹痛大減,腹脹消失,大便變軟條,食慾增進,體溫37.5℃,繼以養陰益胃,補氣健脾,解毒活瘀,清其餘毒,並配通腑寧濃縮丸,1日1次,服30丸,半月全愈。單服通腑寧濃縮丸鞏固,1次20丸,至今半年餘,大便正常,體質恢復,能操勞家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