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糖尿病科 主任醫師 楊辰華

  “治未病”一詞最早出現於《素問?四氣調神論》: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奠定了“治未病”理論基礎,至唐代,醫家孫思邈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3個層次。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到現在,其含義有三:一是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發生之前,調養身體,提高正氣抗邪能力,以防止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防變,即指人體患病之後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截斷疾病的發展、傳變或復發。三是瘥後防復,即指立足於扶助正氣,強身健體,防止舊病復發。

  糖尿病的未病階段即糖尿病前期,主要指糖尿病耐量低減,而處於這一階段的人群及早治療往往能夠恢復正常。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慢性重大疾病。糖尿病一旦發病,至今尚無根治的辦法。縱觀糖尿病發展過程,正是由“未病”至“已病”的具體體現。世界衛生組織(WHO)IGT診斷標準為:空腹血漿血糖(FPG)<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後2h血漿血糖(2hPG)>7.8mmol/L且<11.1 mmol/L。糖耐量減低是指血糖水平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者,是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預示因素。病人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在健康檢查或糖尿病普查時發現。我國IGT的患病率高達4.72%,大城市達10%以上。糖耐量低減者的轉歸可以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轉變為真正的糖尿病,一種是保持不變,還有一種是恢復正常。根據臨床觀察,糖耐量低減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會有5%―15%的人轉變為糖尿病,所以這類人群是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防治IGT是阻斷糖尿病前期發展為糖尿病的最後關口。如果對這類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適當的干預,如適當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則會降低約50%的糖尿病發病率。由於糖耐量低減的人往往同時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所以適當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對減肥、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也有益處。

  糖尿病的未病階段即糖尿病前期,主要指糖尿病耐量低減,而處於這一階段的人群及早治療往往能夠恢復正常。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慢性重大疾病。糖尿病一旦發病,至今尚無根治的辦法。縱觀糖尿病發展過程,正是由“未病”至“已病”的具體體現。世界衛生組織(WHO)IGT診斷標準為:空腹血漿血糖(FPG)<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後2h血漿血糖(2hPG)>7.8mmol/L且<11.1 mmol/L。糖耐量減低是指血糖水平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者,是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預示因素。病人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在健康檢查或糖尿病普查時發現。我國IGT的患病率高達4.72%,大城市達10%以上。糖耐量低減者的轉歸可以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轉變為真正的糖尿病,一種是保持不變,還有一種是恢復正常。根據臨床觀察,糖耐量低減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會有5%―15%的人轉變為糖尿病,所以這類人群是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防治IGT是阻斷糖尿病前期發展為糖尿病的最後關口。如果對這類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適當的干預,如適當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則會降低約50%的糖尿病發病率。由於糖耐量低減的人往往同時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所以適當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對減肥、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也有益處。

  中醫怎樣預防糖尿病?

  1、節飲食: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關,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孫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飲食治療的先驅,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唐王燾還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們均強調,不節飲食“縱有金丹亦不可救!”

  2、適當運動:《諸病源候論》提出,消渴病人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外臺祕要》亦強調:“食畢即行走,稍暢而坐”,主張每餐食畢,出庭散步。說明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這一點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3、暢情志: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都和情緒有一定關係。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和疾病,“節喜怒”、“減思慮”。保持情志調暢,氣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復。

  4、中藥干預:對於不同的病人,採取適當的中藥干預,聯合飲食和運動療法,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