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針推科(預防保健科) 副主任醫師 李曉清

  中醫學歷來重視疾病的預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現於《黃帝內經》,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就生動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義。

  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將人群的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未病態;二是欲病未病態;三是已病未傳態。

  “治未病”就針對以上三個狀態,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養生,防病於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預防,避免疾病的發生,這是醫學的最高目標,是健康未病態的治療原則,也是一名高明醫生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們主張首選綠色療法,比如鍼灸、推拿、中藥療法。深受人們喜愛的健身專案如太極拳、健身操、瑜伽等就可幫助人們強身健體,增強體質,藥粥、藥茶,最好是在明確自身體質狀態的前提下選用,另外健康規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態也是至關重要的防病措施。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漸:指在疾病無明顯症狀之前要採取措施,治病於初始,避免機體的失衡狀態繼續發展,這是潛病未病態的治療原則。中醫體質辨識就是通過對病人身心狀態的分析,確認其身體的寒熱虛實陰陽偏頗,針對個體體質的特殊性,積極改善特殊體質,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從而實現對特殊人群的病因預防,阻止相關疾病的發生。比如一個亞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熱情,通過體質辨識,我們認為他是肝氣鬱滯,應當在肝俞、脾俞、太沖、足三裡等穴位上給以針刺、按摩或拔罐等刺激,以疏肝理氣,調理臟腑氣機,使肝氣得以疏洩,臟腑功能歸於平衡,機體恢復健康狀態。

  三是已病早治,防止傳變:指疾病已經存在,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其由淺入深,或發生臟腑之間的傳變。這是已病未傳態的治療原則。比如高血壓病人,我們要防止其併發心、腦、腎的改變;中風病人生命體徵穩定的同時,要及早治療他的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

  另外,還有瘥後調攝、防其復發:指疾病初愈正氣尚虛,邪氣留戀,機體處於不穩定狀態,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之時,要注意調攝,以促進並提早日康復和防止疾病復發。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風寒,多休息;而手術後的病人更是氣血兩傷,增加飲食營養和適當的康復鍛鍊是極其重要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