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住院醫師 許京華

  病因及病機:

  癌毒內生是癌症的始動之因。

  惡性腫瘤的證候在祖國醫學早期文獻中就曾有過描述,如《內經》的“腸覃”、“石瘕”、“膈中”,《難經》的“積聚”,《諸病源候論》的“症瘕”、“石疽”、“石癰”及後世所說的“失榮”、“石疔”、“腎巖”,有的屬於胃腸、子宮、肝、胰等臟器和體表的腫瘤。在病理因素上,歷代醫家大多歸因瘀滯痰溼,《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

  惡性腫瘤是一類有特殊本質的疾患,和一般的內科病症並不完全一樣。瘀滯痰溼在腫瘤的發病中確實存在,但還不能概括癌腫發病的全過程。如惡性腫瘤所致的腹腔腫塊和疼痛,傳統將其歸入瘕積和痛證範疇,但實際上它和內科雜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腫塊疼痛不同,動用化瘀消癱,理氣止痛等法治療,其效果常不滿意,甚至無效,並且在病程轉歸上也迥然有別。

  結合辨病應用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腫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蠍;解毒化溼的土茯苓、金錢白花蛇等治療癌腫,往往收到一定效果。由此可見,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不僅與瘀滯痰溼有關,而且有著更為重要的特異性致病因素,這個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惡性腫瘤與毒邪有關,古今醫家有類似的認識。《中藏經》說:“疽癰瘡毒之所,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非營衛壅塞而發也。”近人鬱仁存認為:“熱毒內蘊”是癌腫的一大病因。

  臨床則往往表現為發熱,腫瘤急驟增大。

  但前人沒有能把致生癌腫的“毒”和內外科及溫病中所說的毒邪區分開來,只是在癌腫潰爛,流淌膿水,分泌惡臭或伴有發熱,痢下膿血時才強調毒邪的致病性,因此他們的論述未能引起後世醫家的足夠重視。

引起癌腫的“毒”是一種特殊的毒邪,它是促使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的一種特異性致病因素,系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各種病因長期作用於機體,使經脈阻滯,氣血不和,臟腑失調,濁邪積聚,進而所變生的一種強烈致病物質。當其產生併成為新的致病因素時,機體開始患有惡性腫瘤,並且不一定有顯著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臟腑功能失代償時就進入臨床階段。因此說,癌毒內生是惡性腫瘤的始動之因。

  正氣不足是癌症的內在依據

  腫瘤患者之正氣不足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病理方面的原因。癌症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經言“人過四十而陽氣自半”。中老年後,腎氣漸虧,臟腑功能進入自然衰退階段,正氣因之而日漸不足。

  而長期情志失調、憂思焦慮、抑鬱不樂,不僅能使氣機失暢,日久還會影響陽氣的振奮,損傷肝脾,中焦不運,生化乏源;至於飲食不當,勞欲太過等能損傷脾胃,使正氣虛弱。正虛不僅是癌毒產生的前提,而且是決定癌症發展過程的依據。

  患癌症之後若能得到積極的治療,特別是在經過手術切除癌腫之後,及時地予以扶正治療,使正氣強盛,對限制癌毒的擴散,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有著明顯的療效,甚至有因之治癒者。惡性腫瘤是本虛標實疾患。在病理因素上除癌毒外,瘀滯痰溼也是很重要的病理產物,對此,前人論述較多,如“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然而,在眾多標本矛盾中,癌毒侵襲,消亡正氣,正氣虧虛,癌毒益猖。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惡性腫瘤的本質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氣日虧的過程。

  中醫對癌症的認識在臨床實踐中,因癌腫發生部位的不同,受損臟腑的差異,正虛邪實的緩急,在病機症候上又表現出其複雜性和多樣化,這是我們在把握總的規律的基礎上又必需注意的。

  治療原則:

  1、活血化瘀法:主要適應症是腫塊經久不消,堅硬如石,凹突不平,脣舌紫暗或瘀斑,靜脈怒張,面板暗黑,有斑塊粗糙,肌膚甲錯,區域性刺痛,固定不移,日輕夜重,脈澀滯。

  有其一便可以確定為淤血癥,此時可用活血化瘀法,常用藥有:丹蔘、赤芍、桃仁、紅花、鬱金、當歸、乳香、沒藥、川芎、三稜等,特別注意的是,應用活血藥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高血凝狀態,改善微迴圈,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以直接殺滅癌細胞,本法可以使抗癌藥更好的發揮作用,或減少擴散和轉移。正氣虛弱者要配伍補益藥,出血患者、月經過多、孕婦慎用。

  2、化痰散結法:脾肺津液不布,水溼內停,兼之邪熱熬灼,隨凝結成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故腫瘤與痰滯作祟有關。符合本型治療的惡性腫瘤多是巨塊型。本型藥物殺滅癌細胞,善於消散囊腫及良惡性腫瘤,有減少或控制惡性腫瘤炎症分泌物的作用。常用藥物有:天竺黃、昆布、海藻、石菖蒲、遠志、貝母、海浮石等。

  3、清熱解毒法:無論氣滯血瘀、痰溼凝聚、或熱毒內蘊、正氣虧損,久之都能瘀成邪毒。清熱解毒要分清患者的體質狀況,陰虛體質者主要用甘寒清解之品,而溼熱體質多采用苦寒解毒之品。另外,本品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傷陽氣,有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及陽氣不足者慎用或配伍健脾藥等。常用的解毒藥有半支蓮、白花蛇舌草、半邊蓮、龍葵、雙花、公英、地丁、山豆根、夏枯草等。

  4、扶正培本法:氣虛、陽虛者,機體功能衰退,血虛、陰虛者,體內精血津液虧虛。扶正補虛就是調整機體的陰陽氣血,從而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能力,控制腫瘤的發展。正氣不足是所有惡性腫瘤的基本病因,扶正培本應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食慾不振,脾不健運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症的消耗,只有脾胃健運,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藥的攻伐。在惡性腫瘤,氣陰兩虛是最常見的正虛,因此益氣養陰之法最常用。

  5、治未病:首先考慮患者的整體症候,通過四診收集資料,結合現代醫學檢查,進行辨證分型,將區域性變化表現的腫瘤的診斷,融合到辨證之中,這是中西醫在診斷過程中對惡性腫瘤認識的最大區別。中醫對腫瘤治未病的方法主要表現在:

  (1)未病先防:以補益脾腎為主。

  (2)既病防變。

  (3)已變防進。在腫瘤早期,體質尚可,正氣不虛時,以祛邪為主,中期祛邪扶正並重,晚期扶正為主。惡性腫瘤通過一定的治療,正氣虧虛的情況是可以逆轉的,因此扶正與祛邪何者為主,可隨著治療情況而不斷調整。

  總之,中醫藥療法是我國惡性腫瘤臨床治療中的主要療法之一,是我國臨床腫瘤治療中獨樹一幟的療法。中醫藥不僅能直接抗腫瘤,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放療化療的毒副作用,改善肝腎功能等,在腫瘤治療中的療效主要表現在患者自覺症狀減輕、體質改善、復發或轉移率下降、瘤體穩定或縮小、生存時間延長等。

  隨著中醫藥為更多人瞭解和接受,其在惡性腫瘤治療中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取得更大的效果,為惡性腫瘤患者帶來更大的益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