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治醫師 袁泉良

  臨床表現:

  正常子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呈前傾位。若子宮發育不全,產期保養不當,盆腔炎症等原因會導致子宮向後下方傾下,壓迫直腸前壁,臨床表現為:排便不暢,便條細扁,便後尚有餘便感,下腹部及會陰痠痛,向下肢放射,腰骶部墜脹。

  診斷方法:

  指診可觸及直腸前壁腸外圓形光滑質硬的腫物壓迫,其上方腸腔內常可及硬糞便淤積,而其下方直腸則空虛。婦科陰道內診可觸及子宮後傾,宮體與宮頸間呈彎曲鈍角。

  治療:

  1、體位調節:適宜於子宮後傾位輕者,即採取膝胸為深呼吸運動,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2、子宮後傾綜合療法:適宜於子宮後傾壓迫直腸者。子宮後傾壓迫直腸,無異於直腸內生長了巨大腫物,其導致便祕發生率和痔發生率大大超過其他宮位。使用膝胸位加氣球充氣法以減少子宮直腸曲,並刺激排便反射,有一定的療效。

  操作步驟:令患者取膝胸位,頭低臀高,宮位自然前傾,每日堅持練習,每次10--20分鐘。同時取筒狀氣球(如避孕套),塗石蠟油輕輕納入肛內,逐漸充氣,擠壓子宮向前傾,而後輕拉氣球,刺激肛管直腸出現便意感,遂令患者去排便。

  操作要點:

  氣球選用質地堅固均勻者,充氣宜勻速,充氣量應適當,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