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高建朝

  前不久,已故巨星鄧麗君的胞弟、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鄧長禧,在上海因腹部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量出血,急救10餘小時後宣告不治,年僅54歲。歷史上被同樣的疾病奪走生病的,還有美國排球運動員海曼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主動脈瘤病發前,很多病人並無症狀,動脈瘤突然破裂導致大出血死亡。國外文獻報道,主動脈瘤的總體死亡率高達70%~77%,一旦動脈瘤破裂,24小時生存率僅50%,6天后生存率為30%,6周後生存率僅10%,足見病情之凶險。現在,這顆“不定時炸彈”更多地出現在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體內,如何有效預防、及時治療,摘除“炸彈”,已引起心血管疾病專家的關注。

  近日,在2008中國血管論壇上,血管疾病專家就日益惡化的周圍血管疾病向高危人群敲響警鐘:主動脈血管瘤發病急劇,病發後生存機率低,且發病率近年呈明顯上升趨勢。儘早診斷,儘早發現,在瘤體破裂之前實施手術,才能摘出“炸彈”,獲得生機。專家同時指出,中國腔內治療還處於初級階段,國內需要加強培養腔內治療醫師隊伍。

  主動脈瘤是由血管壁區域性的隆起、擴張引起的,當擴張血管的直徑超過正常主動脈直徑的2倍時,稱為主動脈瘤。日積月累,在如高血壓、遺傳、外傷、感染或其他損傷動脈壁的各種因素作用下,動脈管壁日益薄弱而突然破裂,從而導致病人猝死。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主動脈瘤又分為胸主動脈瘤和腹主動脈瘤。胸主動脈瘤又分為真性動脈瘤和夾層動脈瘤;腹主動脈瘤又分為腹部動脈瘤和髂動脈瘤。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瘤的高危人群,據統計,約80%~90%的夾層動脈瘤患者有高血壓,且在發病時,大多已有10 ~15年的高血壓史。

  教授說,在中國,估計胸主動脈瘤約有10萬患者,腹主動脈瘤約有30萬患者。在中國,目前為止沒有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而中國由於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較高,很多病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因此主動脈瘤發病率比國外高出很多。多數動脈瘤破裂前沒有症狀,一些腹主動脈瘤患者可觸及搏動性包塊,但體形肥胖者不易察覺。按現有病人量和每年得到治療的病例來看,現在得到治療的病人不足千分之一。因此,提高廣大群眾和更多的臨床醫生對主動脈疾病的認識尤為重要。教授呼籲:“關注主動脈,呵護人體血液運輸的主幹線,避免生命中因不經意而留下的遺憾。”

  動脈血管瘤固然可怕,但更為可怕的是對疾病的忽視。對於動脈血管瘤的高危人群,特別是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除了有規律地服用降壓藥和降脂藥,使血壓、血脂維持在正常水平外,還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積極主動地預防和發現主動脈瘤。只要正確認識,及早治療,就能及時摘除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迄今為止,尚無治療動脈瘤的有效藥物。一旦確診,儘快手術是預防動脈瘤破裂、挽救生命的惟一有效方法。由於沒有合適的血管替代物,動脈瘤曾經是不治之症。北京安貞醫院陳忠教授介紹,腔內修復術成為繼人工血管置換術後的一種新的微創手術。與人工血管置換術相比,腔內修復術創傷小,出血少,術後恢復快,給那些無法耐受手術的動脈瘤患者帶去了福音。在腔內修復手術當中,主動脈覆膜支架是手術效果的關鍵。

  1991年,阿根廷血管外科醫生Parodi率先實施了世界首例腔內治療腹主動脈瘤,之後隨著不斷湧現的新技術,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日趨完善。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血管外科專家開始將國外先進技術引入到中國,如Valiant胸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和Talent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為主動脈瘤患者提供了常規外科血管修復術之外的一種新的、微創的方法。

  但中國腔內治療醫生的數量尚不容樂觀。2002年,能進行診斷治療的醫生僅10餘人,如今發展到了300多人;能獨立進行腔內微創手術的醫生則從2002年的5人增長到現在的100餘人。教授說:“中國現在已經逐步建立起腔內治療的規範化操作,打造出了一支開展腔內治療的專業化隊伍,使中國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療模式進入了一個傳統手術和腔內手術並存的嶄新階段。”但他同時表示,考慮到中國的人口數量,中國目前的腔內治療醫生力量還是落後於發達國家,“動脈瘤的診治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提高診斷率和培養更多術者,以服務於更多的患者,依然任重而道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