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手術原則
1、術前檢查與評估
(1)根據胸腹部CT、全身PET(推薦PET-CT)和內鏡超聲進行臨床分期,以評估可切除性;由食管外科醫生評估患者行食管切除術的生理承受狀況,一般選擇生理狀況較適宜,且食管癌可切除(距會厭超過5
cm)的患者。
(2)頸段食管癌或上胸段食管癌距會厭不超過5 cm者首選根治性放化療。
2、可切除的食管癌
(1)Tis/Tla期(腫瘤侵犯黏膜但未至黏膜下層):可考慮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食管切除術;
(2)位於黏膜下層(Tlb期)或更深的腫瘤:行食管切除術;
(3)Tl.T3期,包括有區域淋巴結轉移(Nl)者;
(4)T4期腫瘤單純侵及心包、胸膜或膈肌;
(5)ⅣA期病變位於遠端食管,腹腔淋巴結可切除且腹腔動脈、主動脈或其他器官未被累及;
(6)對於Tis/Tla或TlbNO/NX期(非頸段)食管癌患者可首選食管癌切除術;而對於T、任何N Mla(ⅣA期)食管癌患者建議選擇新輔助化療加手術治療(僅針對食管下段或賁門腺癌),或先行術前放化療並根據療效再決定是否行手術治療,或直接選擇根治性放化療。
3、不可切除的食管癌
(1)T4期:腫瘤累及心臟、大血管、氣管或鄰近臟器,包括肝臟、胰腺、肺和脾臟等。
(2)ⅣA期:腫瘤位於遠端食管,腹腔淋巴結不可切除且腹腔動脈、主動脈或其他器官包括肝臟、胰腺、肺和脾臟被累及。
(3)ⅣB期:遠處轉移或非區域淋巴結轉移。
二、化療原則
對於局灶性食管癌,所列出的治療方案包括一些Ⅱ期試驗中參加機構的優選方案,這些方案可能並不優於1級證據的方案;對於遠處轉移的食管癌,多年來Ⅲ期試驗並未開展,列出的部分方案來自胃腺癌Ⅲ期試驗,該試驗也包括下段食管癌和(或)賁門癌患者;對於完全切除(RO切除)後的食管
鱗狀細胞癌患者,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術後均無需行輔助治療,建議化療前應檢查各器官功能和情況是否達適當要求,化療的療程、毒性和療效須與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交流,同時還應告知降低併發症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預防及處理措施;化療期間密切觀察和處理併發症,準備適當的血製品,化療後評估患者反應,監測各種遠期併發症。
1、術前和術後化療(僅用於下段食管或賁門腺癌):
(1)ECF(表柔比星,順鉑和5-Fu);
(2)ECF調整方案。
2、術前放化療
(1)順鉑加氟尿嘧啶類;
(2)伊立替康加順鉑;
(3)紫杉醇加順鉑或卡鉑;
(4)多西紫杉醇加順鉑;
(5)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6)奧沙利鉑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3、根治性放化療
(1)順鉑加5-Fu;
(2)伊立替康加順鉑;
(3)紫杉醇加順鉑或卡鉑;
(4)多西紫杉醇加順鉑;
(5)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6)奧沙利鉑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4、術後放化療:僅用於食管腺或賁門癌、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5、轉移癌或區域性晚期癌
(1)DCF(多西紫杉醇、順鉑和5.Fu);
(2)ECF;
(3)EC調整方案;
(4)伊立替康加順鉑;
(5)奧沙利鉑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6)DCF調整方案;
(7)伊立替康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
(8)紫杉醇為主的方案;
(9)曲妥珠單抗。
三、放療原則
1、一般放療資訊
(1)治療建議須由多學科專家討論制定,包括腫瘤外科學、腫瘤放療學、腫瘤內科學、放射學、胃腸病學和病理學的專家。
(2)必要時由多學科專家對CT掃描、鋇餐、超聲內鏡、內鏡檢查和PET/PET-CT掃描進行回顧研究,以提示治療劑量和範圍界限。
2、模擬和治療計劃
(1)鼓勵CT下模擬定位和三維治療。
(2)條件適宜,靜脈和(或)口服造影劑可增強靶區的CT模擬。
(3)由於日常操作的重複性,強烈推薦固定化裝置。
(4)大體腫瘤區域(GTV)應包括經過計劃掃描和上述其他檢查確認的原發腫瘤和受累區域淋巴結;臨床靶區(CTV)應包括有鏡下殘留病灶風險的區域。部分特定區域淋巴結轉移的對風險主要取決於原發腫瘤的起源部位;計劃靶區( PTV)應包括腫瘤及上、下兩端各5cm的邊緣、兩側1.5-2cm的放射邊緣,呼吸運動引起的誤差須考慮在內。
3、放射野遮擋及劑量常規放射野遮擋很必要,可減少正常組織包括肝(60%肝<30Cy)、腎(至少2/3單腎<20Gy)、骨髓(<45Gy)、心臟(1/3心臟<50Cy,儘可能保證左心室受量最小)和肺不必要的劑量照射。放射劑量一般為50―50.4Cy(1.8-2Cy/d)
四、支援治療注意事項及最佳原則
1、注意事項:對於可處理的急性毒副作用,避免中斷治療或減少劑量,在間歇期應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和進一步支援治療;放療期間患者每週至少接受一次檢查,包括生命體徵、體質量和血細胞計數;酌情預防性給予止吐藥,必要時予制酸和止瀉劑;估計患者攝人熱量<1500kcal/d時可考慮行口服或腸內高營養,必要時行空腸造瘻進食;放化療和早期恢復期間足夠的腸內或靜脈水化物是必需的。
2、最佳原則:
(1)吞嚥困難:食管癌引起的吞嚥困難常來源於梗阻,但也可能源自腫瘤引起的食管運動障礙。故應評估病變範圍、吞嚥功能損害程度[不能吞嚥口水、只能吞嚥液體、可吞嚥半流質(同嬰兒食物)、能吞嚥直徑<18mm的固體食物並充分嚼碎、無需特別注意大小及咀嚼即能吞嚥固體食物(吞嚥困難症狀可能是暫時性的)]並明確吞嚥困難病因。
(2)梗阻:
a.完全性食管梗阻:可行內鏡下管腔重建治療;無條件行內鏡治療或內鏡治療失敗者應建立腸內營養通路;術中放置空腸營養管(擬行食管切除術者)或行胃造瘻術置管(不行食管切除術者),並可嘗試通過胃造口處行逆行內鏡治療;可考慮以近距離放射療法代替外放射治療;其他方法包括化療、手術。
b.嚴重食管梗阻:內鏡下管腔擴張;導絲、球囊擴張;臨時應用可取出的小直徑支架(8-16mm)取代大直徑支架,但可能導致不可控制的胸痛、出血和穿孔;其他上述措施。
c.中度食管梗阻(可進食半流質):間斷內鏡治療是必須的,亦可考慮上述措施。
(3)疼痛:與腫瘤相關疼痛參見NCCN成人腫瘤疼痛治療指南中PAIN-1部分;食管架置入所致不可控制的嚴重疼痛應即刻內鏡下取出支架。
(4)出血:食管癌急性出血常繼發於食管主動脈瘻,多提示為腫瘤中晚期;內鏡下檢查和治療可能造成突然性大出血,應謹慎實施;腫瘤表面出血者可採用內鏡電凝技術如雙極電刀和氬氣電刀:腫瘤造成的慢性失血可行外放射治療。
(5)噁心、嘔吐:最好依據NCCN推薦的止吐指南進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