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主治醫師 張巨集偉

  概述

  在美國,每年有60,000例新發膀胱癌病例,其中25%在患者就診時已浸潤膀胱肌層,其餘75%的病變較表淺,但這一部分患者中也會有10%-15%發展為浸潤癌。在歐美國家,膀胱癌在男性常見腫瘤中佔第4位,導致死亡的腫瘤中居第8位;在女性中常見腫瘤中佔第8位,導致死亡的腫瘤中居第10位。在中國,膀胱癌也是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腫瘤。中國男性膀胱癌居第8位,女性在12位之後。標準化發病率:男為6.7/10萬,女性為2.7/10萬。

  對於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的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如果得到及時、恰當的治療,是有可能治癒的。有些患者的膀胱癌雖然表淺,但是具有較高的侵襲性,儘管做了膀胱全切手術,最終仍然可能會死於癌轉移。對於大多數必須切除膀胱的患者來講,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原位新膀胱術都是可行的。原位新膀胱患者具有相對較高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於某些患有高侵襲性表淺膀胱癌變的患者來講,膀胱全切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而不能僅侷限於保守的療法。

  導致膀胱癌的危險因素中,吸菸排在首位,包括吸二手菸。有一些職業需長期接觸含有芳香烴類化合物的化學物品,也會增加患膀胱癌的風險,比較典型的有染料、皮革、噴漆和制鋁工業。其他的危險因素包括一些特殊的藥品,尤其是環磷醯胺。最近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使用染髮劑(尤其是對理髮師而言)是發生膀胱癌的危險因素。膀胱癌的分期、治療和預後取決於膀胱受浸潤的深度。在確診時,有75%的膀胱癌位置表淺(僅僅侵犯膀胱表面的粘膜層),其中大多數患者的腫瘤發生進展、轉移的風險較小。然而還有約25%的患者在首次就診時其膀胱癌就已經浸潤到膀胱的肌層,這時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就是將膀胱及其周圍的淋巴結完全切除,即:根治性膀胱切除聯合擴大淋巴結清掃。

  我們在尿路重建方面也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可以提供所有形式的尿流改道術供患者選擇。大量的病例數不僅使我們具有很高的手術水平,還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樣本來研究腫瘤的生物學特點。在北大第一醫院,我們擁有治療膀胱癌方面的泌尿科醫生、放療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和病理科醫生,可以多學科協作,提供綜合治療。

  此外,我們還深信,應當花足夠的時間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討論他們癌症的診斷和可選的治療方法。因為家庭的支援,對於治療決策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在向患者介紹病情時,我們不僅藉助於影像學資料,還會拿出解剖圖譜,詳細講解病變的範圍。我們認為,患者對尿路重建術的理解,是重建手術取得成功的關鍵。讓患者瞭解每種方法的併發症、副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膀胱癌的型別

  膀胱癌主要有3種病理型別:移行細胞癌(超過90%);鱗狀細胞癌(3%-8%),血吸蟲病、慢性感染和炎症是發生鱗癌的危險因素;腺癌(1%-2%),其形態十分接近腸道腫瘤,因此需與腸道轉移瘤鑑別。鱗癌和腺癌在確診時幾乎都呈浸潤性生長。腺癌的預後比移行細胞癌差。膀胱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分罕見,佔1%,組織學上有大細胞、小細胞之分,半數情況下二者混合存在;即使行積極的外科治療和化療,其預後也很差。

  膀胱癌分期

  膀胱癌的分期主要依靠在TURBT(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取得的標本。治療方案取決於腫瘤的惡性程度(病理分級)和膀胱受侵犯的層次(病理分期)。為了判斷是否有肌層浸潤,切除腫瘤時必須取到腫瘤基底下的肌肉。我們常說的“表淺性”腫瘤或者非浸潤性膀胱癌,發生於膀胱壁的粘膜層(或者說最內層),通常可以通過TURBT術完全切除。

  

  圖為淺表性膀胱癌

  如果腫瘤侵犯到粘膜層下面的結締組織,也就是固有層(T1期),那麼就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類腫瘤中有30%在再次切除時會發現肌層浸潤。只要標本中有足夠的肌層組織來證實沒有肌層浸潤,那麼就可以採用膀胱內灌注化療。與無肌層浸潤的膀胱癌相比,有肌層浸潤的膀胱癌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其治療金標準就是膀胱根治性切除術。膀胱根治性切除術可以為膀胱癌提供精確的分期以及腫瘤相關的區域淋巴結情況,具有最好的區域性腫瘤控制效果和遠期無瘤生存率;此外還有助於精確的評估風險以及是否需要輔助採用化療。化療、放療主要用於治療那些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

  手術治療

  對於高級別浸潤性膀胱癌,標準的治療方法是膀胱根治性切除加雙側盆腔、髂血管淋巴結清掃。多數的研究都顯示,對於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療方法(經尿道電切、化療、放療)在區域性復發、生存方面都不如膀胱根治性切除效果好。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和術後治療措施的改善,手術死亡率和併發症(比如性功能障礙)都顯著降低。男性患者需完整切除膀胱、前列腺、精囊和盆腔淋巴結。對女性患者而言,傳統的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或者叫做前盆腔臟器切除術)則需完全切除膀胱、子宮、輸卵管、卵巢和陰道前壁,目前對一些患者仍需這麼做。而在保證不影響癌症控制的前提下,有些患者可以保留盆腔臟器和陰道。以膀胱根治性切除術來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生存率最高,區域性複發率最低。膀胱癌的無進展生存率、總生存率都與腫瘤病理分期有顯著的相關關係,
5年總生存率為50%左右。沒有淋巴結轉移且腫瘤侷限在膀胱內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80%左右,與此相比,如果腫瘤突破膀胱進入膀胱周圍脂肪,或者有淋巴結轉移,那麼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5%-58%。值得強調的是,對於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進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和盆腔淋巴結擴大清掃術可使35%獲得長期生存。

  淋巴結清掃的生存優勢

  膀胱癌最先轉移的地方是盆腔淋巴結。儘管擴大淋巴結清掃的範圍尚無明確的定義,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凡是適合手術的患者,都應當接受範圍更大的淋巴結清掃。擴大淋巴結清掃範圍不僅應當包括遠側的主動脈旁淋巴結、下腔靜脈旁淋巴結,還應當包括骶前淋巴結,因為從解剖學上講,這裡也接收膀胱淋巴迴流,所以腫瘤有可能轉移到這裡。擴大淋巴結清掃既能夠提高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的生存率,又不會使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明顯增加。對於有淋巴結轉移的膀胱全切患者來講,膀胱原發腫瘤的範圍(p分期)、切除淋巴結的數目以及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對預後有重要的提示意義。

  尿流改道

  迴腸膀胱術

  迴腸代膀胱術就是用一段小腸建立尿流通道,並且在腹壁面板上造口。輸尿管直接吻合到所選的腸段上,尿液可以輕易的通過這段小腸,導流到外接的儲存裝置裡(造口袋),可以隔一段時間放空一次。這是最容易的尿流改道術,大多數醫療機構裡都採取這種方法。合併腎功能不全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不適於做原位膀胱的患者,建議做這種尿流改道。

  

  

  迴腸膀胱術的腹腔內部形態和腹壁外觀

  原位新膀胱術

  原位膀胱有多種形式,但通常都是使用一段小腸來建立一個膀胱的替代品。選取的小腸會被做成球形,以增大容積,同時還能使壓力降低至原腸腔的1/4~1/3。然後和尿道連線起來,這樣患者就可以自主地由尿道排尿。這種手術通常用於男性患者,因為以往認為女性尿道應當切掉,以防止癌症復發。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只要術中尿道切緣沒有發現腫瘤,就完全可以保留尿道。此外,研究證明大多數女性的原位膀胱都是能夠控制排尿。排尿時需在增加腹壓(Valsalva動作)的同時放鬆盆底肌。大體上有90%的患者在白天可以很好的控尿,超過半數患者可以整晚控尿。此種改道手術的患者滿意度也相當高。目前在歐美較大的醫學中心,對於合適的男女患者,這是最主要的一種尿流改道術。

  

  

  54-60cm長的末段迴腸被分離出來建立原位膀胱。通過去管狀化,將腸管重新縫合成球形,吻合到剩餘的尿道上。

  可控性尿流改道

  因為尿道損傷、失禁或者尿道切緣有癌而無法行原位膀胱術,而又不想帶尿液收集袋的患者,可以用結腸做一個儲尿囊,同時還帶有一個可導尿的造口13。患者每過4-6小時就將導尿管插入造口,將尿液排空。這種單向的活瓣機制使得患者可以通過腹壁上(通常在臍部)的一個小造口將尿液匯出、排空,不導尿時又可以將尿液暫存起來。通常用闌尾來做成可導尿的通路,如果闌尾缺如或者不適用,也可以用一段裁剪的迴腸來做。這種尿流改道術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也需要患者較多的參與。由於對於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來講,能夠自己導尿是一項關鍵的能力,所以,患者必須能夠照顧自己,才能有機會做這種手術。

  

  部分右結腸和迴腸用來建立新膀胱。闌尾被用做通過導尿的通路,連到肚臍上造口。

  原位膀胱對患者的外觀幾乎沒有影響(無需面板造口或佩戴造口裝置),而且使患者能夠通過尿道完成較為自然的排尿過程。然而患者自身的感覺是十分個人化和主觀的事情,實際上,無論是可控的還是不可控的,多數患者對於自己選擇的尿流改道方式都比較滿意。所有需要做膀胱全切的患者需要了解這些可供選擇的術式。儘管可控性尿流改道有特定的禁忌證,並且某些患者可能更適於迴腸代膀胱術,但現在大多數做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患者都有機會做可控型尿流改道術,這一點在術前應當讓患者知曉。我們認為每一個需要做尿流改道的患者都應與外科大夫進行詳盡的交流,討論每一種方法的利弊。目前北大醫院泌尿外科能夠提供所有形式的尿流改道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