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邢永生

  高尿酸血癥是與年齡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不僅可引起痛風發作,還與高血壓、冠心病、代謝綜合徵、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互影響,是導致腎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應通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時合理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高尿酸血癥。

  一、什麼是高尿酸血癥?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嘌呤和嘧啶是合成生命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重要原料。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洩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體內尿酸總量約為1200mg,每天新產生尿酸約為750mg,排出約800-1000mg,30%從腸道和膽管排洩,70%經腎臟排洩。當尿酸經過腎小球濾過後,其中的90%左右在腎小管被重吸收,僅有6%~12%的尿酸隨尿排出。因此,血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洩減少均可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進而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和痛風性腎病等。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邢永生

  二、哪些因素可引起高尿酸血癥?

  各種原因導致的繼發性尿酸排洩減少是高尿酸血癥發生的最重要原因。增齡所致生理性腎功能減退;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代謝綜合徵和心力衰竭等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內微迴圈血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及腎小管尿酸分泌功能降低,導致尿酸排洩障礙而引起高尿酸血癥;使用利尿劑、大劑量阿司匹林、抗結核藥(吡嗪醯胺、乙胺丁醇)、胰酶製劑、左旋多巴、尼麥角林、煙酸類、磺脲類降糖藥、免疫抑制劑環孢黴素A和喹諾酮類藥物等,不僅可使高尿酸血癥發病率增加,還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此外,外源性嘌呤攝入過多(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飲酒等)也是導致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三、痛風有哪些臨床表現?

  痛風常為急性起病,多表現為拇指及跖指第一關節劇烈疼痛,以拇指及第一跖趾關節受累為多見。也可累及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小關節。受累關節有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常為單個關節受累,反覆發作後可有多關節受累。

  老年患者較少發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疼痛症狀可不劇烈;多以亞急性或慢性多關節炎的形式起病,主要累及手的小關節,部分患者易被誤診為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病。長期服用利尿劑和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導致腎功能受損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在早期就可出現痛風石沉積,而沒有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病史。

  四、高尿酸血癥如何診斷?

  正常血尿酸水平:男性為150-350µmol/L (2.5-6mg/dl);

  女性為100-300µmol/L(1.7-5mg/dl)。

  當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µmol/L(7mg/dl),女性>360µmol/L(6mg/dl)時可診斷高尿酸血癥。

  分為尿酸分泌減少、生成過多。若肌酐清除率>60ml/min,採用普通飲食時尿酸排洩<800mg/24h,攝入無嘌呤飲食時尿酸排洩<600mg/24h,可定義為分泌減少型;反之可診斷生成過多型。部分患者為分泌減少和生成增多並存,稱之為混合型。

  五、高尿酸血癥有何危害?

  可引起痛風發作、尿路結石(尿酸性結石),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腎損害。尿酸及其鹽類沉積於腎臟則發生尿酸性腎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反過來又可引起血尿酸升高,形成惡性迴圈。此外,高尿酸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啟用血小板誘發血栓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血管壁內,促進炎症反應,促進脂質過氧化,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促進動脈硬化發生發展。

  六、如何治療高尿酸血癥?

  治療高尿酸血癥不僅可以預防痛風的發生,同時有助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徵等慢性疾病的治療。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是指血尿酸水平升高但無痛風發作史的患者。此時,應積極尋找患者尿酸升高的原因。限制高嘌呤飲食,建議採用低蛋白、低糖飲食,戒酒、運動、減體重等均有助於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時,應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洩的藥物(如利尿劑、抗結核藥等)、積極治療各種影響尿酸代謝的疾病。

  當血尿酸濃度男性>12~13mg/dl(714.3~773.8μmol/L)、女性>10mg/dl(595.2μmol/L)時,應使用降尿酸藥物來控制血尿酸水平。

  1. 高尿酸血癥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1)低嘌呤飲食(避免動物內臟);

  (2)控制蛋白質攝入量(<1.0g/kg/d);

  (3)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4)避免酒精飲料;

  (5)多飲水:每天維持1.5-2升以上液體攝入;

  (6)每日尿量2000-2500ml, 有助於尿酸排洩。

  2. 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藥物

  根據患者腎臟功能及24小時尿酸排出量,對於分泌減少型患者(普通飲食、尿酸排洩<800mg/24h;無嘌呤飲食、尿酸排洩<600mg>60ml/min)且無痛風性腎結石時,可以用促進尿酸排洩藥物;對於尿酸生成過多且每日排出尿酸量高於800mg者,選用抑制尿酸合成藥物。

  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尿液PH值調整至6.2-6.9有利於尿酸鹽結晶溶解和從尿液中排出,減少尿酸結石形成。碳酸氫鈉可用於調節尿液酸鹼度,一般每次0.5-1g,每日3次。

  (1)苯溴馬龍(立加利仙):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促進尿酸排洩藥物。可以用於腎功能正常或輕度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每次25~100mg,每日1次。但應注意:①急性痛風發作時,不要用藥;②治療期間需要大量飲水,使尿量保持在每日2000ml以上為宜。部分患者有胃腸道反應,可誘發腎絞痛及急性關節炎發作。

  (2)苯磺唑酮、羧苯磺胺(丙磺舒):因副作用較大,目前臨床已較少應用。

  別嘌呤醇:主要用於尿酸生成過多的高尿酸患者(尿酸排洩>800 mg/24h),可用於腎功能不全、痛風石沉積、腎結石、對促尿酸排洩劑無效或禁忌的患者。老年人起始劑量50-100mg,隔日一次,以後每兩週增加50-100mg/日,直至血尿酸濃度低於6
mg/dl。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保證充足尿量(每日尿量大於2000ml)。個別病人可有發熱、過敏性皮疹、腹痛、腹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甚而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停藥及給予相應治療多能恢復。用藥期間應注意監測血象、肝腎功能及其他不良反應。

  3. 高尿酸血癥伴有痛風時的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

  具有良好的抗炎緩解急性痛風導致的疼痛症狀,因根據醫囑使用,對於消化性潰瘍患者應慎用。

  (2)秋水仙鹼: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控制痛風的急性炎症,但不降低血尿酸濃度,也不增加尿尿酸排洩。每次0.5-1.0mg,1-2次/d。但是治療窗窄,應用受限。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嘔吐,甚至可引起肝、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周圍神經病變和橫紋肌溶解。用藥過程中應加強監測。

  (3)碳酸氫鈉:鹼化尿液,3-6g/日,分三次口服,使尿液PH值調整至6.2-6.9,有利於尿酸鹽結晶溶解和從尿液中排出,減少尿酸結石形成。

  (4)糖皮質激素(強的鬆):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及腎損害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應由有經驗的專家決定是否使用,使用前必須先排除細菌性關節炎。糖皮質激素存在水鈉儲留、低血鉀、高血壓、血糖異常、骨質疏鬆等副作用,使用時應注意監測血糖、血壓、電解質、精神神經症狀等。

  2) 痛風患者如何應用降尿酸藥物?

  如果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開始降尿酸治療會影響痛風症狀的控制甚至加重痛風導致的症狀和損害,可在急性發作1~2周疼痛緩解後開始降尿酸治療。

  如患者在痛風發作前已經應用降尿酸藥物治療,應繼續服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