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治醫師 秦小永

  面癱俗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佔位性疾病等導致的單側或雙側面神經麻痺、表情肌癱瘓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西醫稱為面神經麻痺,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痺,亨特綜合症等。”

  臨床表現:面神經麻痺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突然發病,多在晨起後發現,可有面部寒冷刺激史。

  2、患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歪斜。表情痛苦,口角歪斜,健側向上歪斜,不敢緊閉口脣、不能鼓腮、吹氣,說話不利索,喝水時漏水。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

  3、眼瞼閉合不良,瞼裂擴大,上下瞼不能閉合,結膜暴露,用力緊閉時眼球轉向外上方,出現貝爾氏徵。

  4、涎腺分泌、淚腺分泌等功能障礙。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5、前額皺紋變淺或消失,不能蹙眉是貝爾氏面癱的重要臨床特徵。

  6、聽覺檢查,多見低音性過敏或聽覺增強。

  面神經麻痺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

  其中以周圍性面癱多見,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痺,即一般所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是面神經麻痺的一種,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在小兒中也可出現。患病後不僅病人覺得痛苦,而且影響人的美觀。

  診斷依據:通常根據下列幾個方面即可診斷周圍性面癱:

  1、突然起病:常無自覺症狀。常在早起洗臉刷牙時發現一側嘴角歪斜。也有患者在發病前有耳或乳突部疼痛症狀。

  2、典型症狀:患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鼻脣溝變淺、上下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口角歪斜,示齒口角偏向健側;不能鼓腮,吹氣功能障礙。

  3、功能檢查:

  ⑴ 味覺:舌前2/3(甜、鹹、酸)兩側對比有無改變。

  ⑵ 聽覺:音叉(256Hz)兩側對比由遠至近。患側可呈低音性過敏或聽覺增強。

  ⑶ 淚液檢查:用兩條濾紙,在距一端2mm處折彎,安置在雙眼下瞼結膜囊內。5分鐘後,試紙沾淚長度2cm左右為正常。

  4、損害定位:

  ⑴ 莖乳孔以外病變:面癱。

  ⑵ 鼓索與鐙骨肌之間病變:面癱+味覺喪失+涎腺分泌障礙。

  ⑶ 鐙骨肌與膝狀神經節之間病變:面癱+味覺喪失+涎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⑷ 膝狀神經節病變:面癱+味覺喪失+涎腺、淚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5、輔助檢查:

  ⑴ 實驗室檢查:血糖、尿素氮、血常規。

  ⑵ 影像學檢查:頭顱及乳突部的X線攝片。

  ⑶ 神經科檢查:腦電圖。

  ⑷ 流淚試驗:用兩條濾紙,在距一端2mm處折彎,安置在雙眼下瞼結膜囊內。5分鐘後,試紙沾淚長度2cm左右為正常。

  鑑別診斷:

  Bell麻痺又稱面神經炎,是指莖乳孔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導致的周圍性面癱。根據起病形式和臨床特點,Bell麻痺診斷多無困難。

  但需與以下情況鑑別:

  1、中樞性面癱:表現病灶對側眼裂以下的面癱,常伴該側中樞性舌癱和偏癱,見於腦血管病、腫瘤等。

  2、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圍性面癱相鑑別:

  ⑴ 面神經管鄰近的結構病變:見於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術及顱底骨折等,可有原發病史及特殊症狀。

  ⑵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其病變常為雙側,絕大多數伴有其他顱神經及肢體對稱性癱瘓和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等。

  ⑶ 橋腦損害:橋腦面神經核及其纖維損害可出現周圍性面癱,但常伴有橋腦內部鄰近結構,如外展神經、三叉神經、錐體束、脊髓丘系等的損害,而出現同側眼外直肌癱瘓、面部感覺障礙和對側肢體癱瘓。見於該部腫瘤、炎症、血管病變等。

  ⑷ 小腦橋腦角損害:多同時損害三叉神經、位聽神經、同側小腦及延髓,故往往伴有同側面部痛覺障礙、耳鳴、耳聾、眩暈、眼球震顫、肢體共濟失調及對側肢體癱瘓等症狀。多見於該部腫瘤、炎症等。

  ⑸ 莖乳孔以外的病變:腮腺炎、腮腺腫瘤、頜頸部及腮腺區手術等所致的周圍性面癱,有其原發病史及臨床特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