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姚志勇

  1、概念:

  早期干預是通過對高危兒進行各種感官刺激、提供豐富的環境教育以提高早產兒的智力能力的各類訓練。它用於發育(主要指神經、精神發育)偏離正常或可能偏離正常的嬰幼兒。

  通過一些措施,使這些嬰幼兒的各項發展有所提高,或趕上正常兒童的發育或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干預可扭轉嬰幼兒偏離正常神經、精神發育的發展,充分發揮幼兒的潛能。且治療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2、干預物件:

  需要進行早期干預的物件主要是在圍產期受到高危因素影響的存活高危兒,而高危因素按時期又分為胎兒期、分娩期、新生兒期:

  1、胎兒期高危因素:遺傳因素、妊娠早期出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宮內感染、孕期有毒有害物質影響、母親疾病(貧血、心、肝、腎、糖尿病等)、胎兒發育遲緩、多胎、宮內窘迫、臍帶繞頸、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等。

  2、分娩期高危因素:新生兒窒息、難產、剖宮產、產傷。3、新生兒期高危因素:早產、低出生體重(<2500g)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重度高膽紅素血癥、顱內出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3、篩查診斷方法:

  ①新生兒行為能力測定方法(NBNA):吸取美國Brazelton新生兒行為估價評分和法國Amiel-Tison神經運動測定方法的優點,結合自己的經驗建立的我國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測查方法。NBNA評分<35分者歸入高危兒管理。

  ②鮑秀蘭主編的《52項神經運動檢查》,通過檢查意識反應、視聽情況、原始反射、運動能力、肌張力檢查、異常姿勢檢查等方面進行篩查。

  ③新生兒聽力篩查。

  ④輔助檢查: 頭顱B超或CT、眼底檢查、腦電圖等。

  4、干預方法:

  ①參照《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制定早期干預措施,7d後病情平穩後開始,新生兒期進行感知覺刺激按摩、視、聽、抬頭及四肢活動訓練,每次約半小時以上,每天至少2次;嬰兒期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

  ②直接干預予新生兒視、聽刺激, 注重按摩、被動體操、游泳等運動訓練, 並按嬰兒運動發育規律做抬頭、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主動運動訓練。

  ③對中重度腦損傷的患兒運用運動療法,促進正常運動發育, 抑制異常運動和姿勢, 循序漸進地促進小兒產生正確運動。

  ④物理電治療、認知功能訓練和藥物治療(單唾液神經節苷酯、胞磷膽鹼鈉、丹蔘注射液、腦蛋白水解物、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液)要根據患兒情況酌情選用治療專案(10天為1療程)。

  5、出院後隨訪及干預:

  新生兒隨訪有助於早期發現體格發育或神經發育偏離正常的兒童,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減輕傷殘程度。另外,隨訪也可以進行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前瞻性臨床隨機對照探索神經發育傷殘的發生率、危險因素和發病機制。開始隨訪的時間應在出院後7-10天,評估新生兒疾病恢復情況。

  之後在1歲以內每月1次,1~2歲每3個月1次。內容包括體格發育測量、52項神經運動、貝利智力測試、GMFM粗大運動評估檢查等。並有計劃的對家長指導培訓,介紹兒童發育的基本知識,對患兒繼續施行家庭早期干預。對有異常發育的患兒,按照神經發育學治療法繼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