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王邱龍

  疾病名稱
  腦外傷後綜合徵。
  疾病別名
  腦震盪後綜合徵,腦損傷後神經官能症,postconcussionalsyndrome。
  疾病分類
  神經外科。

  疾病概述

  顱腦傷後數月仍存在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症狀。頭暈、頭痛最為多見,約佔78%,以瀰漫性頭部脹痛及搏動性頭痛為主。

  疾病描述

  顱腦傷後數月仍存在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症狀。頭暈頭痛最為多見,約佔78%,以瀰漫性頭部脹痛及搏動性頭痛為主。

  症狀體徵

  腦外傷後綜合徵的臨床特點為主觀症狀較重而客觀體徵缺如或輕微,主要是頭昏、頭痛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表現。

  1、頭痛、頭暈:頭痛最為多見,約佔78%,以瀰漫性頭部脹痛及搏動性頭痛為主,持久而嚴重,發作時間不定,以下午為多,部位常在額顳部或枕後部,有時累及整個頭部,或頭頂壓迫感,或呈環形緊箍感,因而終日昏沉、焦躁不安。位於枕後的頭痛經常伴有頸部肌肉緊張及疼痛,多與顱頸部損傷有關。頭痛的發作可因失眠、疲勞、情緒欠佳、工作不順利或外界的喧囂而加劇。頭暈亦較為常見,約佔50%。病人往往陳訴為頭暈目眩,其實多非真正的眩暈,而是主觀感到頭部昏濁、思維不夠清晰,或是一種混亂迷糊的感覺。有時自認為身體不能保持平衡,常因轉動頭部或改變體位而加重,但神經檢查並無明確的前庭功能障礙或共濟失調,給予適當的對症治療和安慰鼓勵之後,症狀即可減輕或消失,但不久又復出現。

  2、癔症樣反應:病人情緒多波動,易激惹、發怒,有時可有肌痙攣性發作、視力下降、聽力下降、閉目不語和不由自主的哭笑,甚至發生癔症性癱瘓,重者呈木僵或緘默狀態。

  3、神經系統查體多無確切的陽性體徵。

  疾病病因

  外傷。

  病理生理

腦損傷後綜合徵的發生可能有顱腦器質性病變的病理基礎,儘管有的病理改變難以查出,同時也與個人素質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有關。在暴力打擊頭部之後,無論輕重都將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病理生理改變。輕者僅有暫時的生物化學及腦血灌注方面的變化,例如,頭傷後顱內迴圈減緩即可持續數月之久。重者不僅造成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腦缺血、缺氧,也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軸突斷裂及某些細微的損傷,其中也有一些難以查出的輕微病變。例如頭皮的外傷性神經瘤、顱內外小血管溝通、腦膜-腦軟膜粘連、蛛網膜絨毛封閉、軸突斷裂、腦白質或腦幹內的微小出血、軟化,以及顱頸關節韌帶或肌肉的損傷波及頸神經根等,都可引起各種症狀。

腦損傷及其所致的腦水腫、腦血管痙攣及微迴圈改變,可導致腦組織內點灶狀出血;腦缺血、缺氧、軸突斷裂、髓鞘崩解形成的軟化灶及退行性病變,腦膜腦粘連及瘢痕形成,顱內外小血管溝通等病理改變,可影響到皮質和皮質下自主神經中樞的功能;腦損傷時腦組織發生大塊移動,由於剪應力作用,可造成間腦與腦幹結構受損,使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有蛛網膜粘連,刺激腦膜及神經根,出現相應的症狀,另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蛛網膜絨毛封閉、腦脊液迴圈通路受阻,可引起外傷性腦積水,有的儘管CT表現不明顯,但由於其打破了腦脊液的吸收與分泌的平衡,從而引起相應的症狀。

然而腦外傷後綜合徵的發生與腦組織受損的嚴重程度並無相應的關係,相反,腦損傷輕不伴有明顯神經功能障礙的比重型腦外傷有神經功能缺損者為多。有學者認為本綜合徵的發生率中失業者較已就業者為多,且智商較高又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則較少。上述情況足以說明病人的身心因素、社會影響以及生活、工作是否安定均與本症的發病有密切關係。

  診斷檢查
  診斷:腦外傷後綜合徵的診斷必須慎重,首先應在認真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後能考慮,另外還需排除全身的其他慢性病變。只有在排除了以上兩類情況,經系統治療半年或1年以上,仍有上述症狀者,才可以診為腦外傷後綜合徵。對這類病人應耐心詢問病史,瞭解自傷後至現在整個病情的全過程,包括各項檢查的結果、治療經過、手術發現以及曾經做出的診斷意見和治療效果。
  在全面瞭解病人情況之後,再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查。雖然神經系統檢查常為陰性,但認真仔細的查體仍有重要意義,有時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從而找到病因或排除器質性損害。其次可根據病史和檢查有目的地安排輔助性檢查。腰椎穿刺可以測定顱內壓以明確有無顱壓增高或降低,同時能瞭解腦脊液是否正常;腦電圖檢查有助於發現局灶性損害及有無持久的異常波形,以決定進一步的檢查方向;CT掃描能夠明確顯示有無腦萎縮、腦積水或侷限性病灶;MRI更有利於發現腦實質內的微小出血點或軟化灶;放射性核素腦脊液成像可以瞭解腦脊液迴圈情況。

  實驗室檢查:腦脊液檢查大多屬正常範圍之內,少數病人壓力可稍高或稍低,蛋白定量可稍增高。

  其他輔助檢查:

  1、CT與MRI可以顯示腦內有無明確的器質性改變,如腦萎縮、腦積水、腦梗死、小的出血軟化灶及其他小的病灶。

  2、腦電圖可能出現廣泛性節律異常或局灶性慢波、快波或發作波等,有的出現去同步化現象。

  3、放射性核素腦脊液成像有助於瞭解腦脊液迴圈是否存在阻礙。

  鑑別診斷

  注意與顱腦器質性病變和全身一些慢性疾病相鑑別,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有助於鑑別。另外應與神經症進行鑑別。神經症發病與神經症素質、人格特徵和精神應激有關,病程多遷延,呈發作性,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狀相對較輕,神經電生理學、神經放射學檢查均正常。神經症患者對抗焦慮和抗憂鬱治療缺乏特異性,而對自己所相信的任何治療和暗示療法均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治療方案

  1、心理及行為療法:關心病情,悉心開導,解除病人對“腦震盪後遺症不能醫治”的誤解。對患者的病痛應表示關注、耐心開導、解除憂慮,使病人樹立信心,才能認識疾病、戰勝疾病。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生活環境,避免外界的各種不良刺激。鼓勵病人下床活動,多參加戶外活動,鍛鍊身體,生活規律化,糾正不良習慣和嗜好,儘早恢復力所能及的工作,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參與社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做到心情開朗、情緒穩定、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則更有益於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全康復。

  2、對症處理:頭痛可給予鎮痛藥,但不宜用麻醉藥或嗎啡類藥品,以免成癮。如羅通定(顱痛定)、左旋千金藤立定、萘普生、腸溶阿司匹林、布洛芬;頭暈可給予苯海拉明、三氯叔丁醇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給予谷維素、異丙嗪、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哌甲酯(哌醋甲酯)、阿托品(硫酸阿托品)、東莨菪鹼等;興奮病人可給予奮乃靜、地西泮(安定)、奧沙西泮(去甲羥基安定)等;抑鬱病人可給予穀氨酸、γ-氨酪酸。此外還可以採用中醫中藥治療,常用的中成藥有:安神補心丸、天麻素片、安宮牛黃丸、腦寧糖漿、腦震寧等,也可採用理療、鍼灸等措施。

  預後及預防

  預後:本病預後一般良好。

  預防:耐心開導、解除患者的憂慮,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流行病學

  暫無相關資料。

  保健貼士

  1、腦外傷後神經衰弱綜合徵的治療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解除患者的精神負擔,認清疾病是功能性的,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合理安排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飲食起居規律化,鼓勵患者參加適當的文體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3、適當給予鎮靜、安神、止痛類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