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賈建東

  方法

  1、敷貼療法

  區域性紅腫明顯,外用金黃膏或青黛膏外敷。乾燥發黑,外用紅油膏。區域性皮膚髮涼、瘀暗,外敷沖和膏。

  2、箍圍療法

  對區域性紅腫明顯,或患趾胖腫,經久難消者,用如意金黃散與清涼油乳劑油等混合調勻成膏糊,將藥均勻塗敷於瘡腫四周至正常組織,範圍應稍大於患部,並有一定的厚度,且保持適當的溼度。

  3、切開引流療法

  適用於膿腫形成或膿出不暢者。應早期切開引流減壓,注意保持引流通暢。切開後可予藥捻蘸九一丹引流。但在有氣性壞疽時,要根據原則進行有效處理。

  4、溼敷療法

  適用於膿水多而臭穢重、引流通暢,或創面腐肉已盡,新肌難生者。前者可用清熱解毒利溼中藥煎劑,後者可用扶正化瘀生肌中藥煎劑,6~8層紗布浸溼中藥藥液,以不滴水為度貼敷患處。每隔數分鐘取下重複浸溼藥液,繼續敷貼,或將藥液頻頻滴於紗布上,使瘡面保持一定的溼度。外敷油膏紗布。

  5、祛腐生肌法

  早期瘡面腐肉難脫,多以“拔毒祛腐”為主,創口內予九一丹薄撒瘡面,外蓋紅油膏紗布以拔毒提膿祛腐;後期腐脫新生時,則以“化瘀生肌”為主,用生肌散、雲南白藥薄撒瘡面,外蓋白玉膏、紅油膏、復黃生肌愈創油膏紗布以生肌長皮收口,直至創口癒合。

  6、拖線法

  適用於穿通性竇道或袋膿者。在常規消毒、麻醉下,可採取低位輔助切口,以銀絲球頭探針探查後,將4號絲線4~6股貫通管腔,每天搽九一丹於絲線上,將絲線來回拖拉數次,使九一丹拖入管道內,10~14d後拆除拖線,加墊棉纏縛療法7~10d,管腔即可癒合。

  7、灌注療法

  對瘡腔較深或筋膜下、肌間隙感染灶相通,或瘡口小而基底膿腐未盡,藥線引流無法到位者。用輸液針頭膠管插入竇道,接注射器緩慢注入清熱利溼解毒祛腐藥液,或用0.15%滅滴靈,或根據膿液培養結果選擇高度敏感抗生素溶液短期沖洗瘡腔。對膿腐盡、肉芽組織高突者,用3%氯化鈉溶液沖洗。對腐脫新生者,用生肌收口藥液注入。

  8、蠶食療法

  對瘡面大而深,腐肉組織難以脫落者,在感染控制,血液迴圈改善,壞疽轉成乾性、壞死界線清楚的基礎上,應分期分批逐步修剪清除腐肉,以不出血或稍有出血,無明顯疼痛為度;對乾性壞疽,必先外用紅油膏使壞死組織軟化,後行“蠶食療法”清創。一般對一些有礙肉芽、上皮生長的組織逐步修除即可,注意遠端的先除,近端的後除;疏鬆的先除,牢固的後除;壞死的軟組織先除,腐骨後除,並儘量保護筋膜及肌腱組織。

  9、墊棉纏縛療法

  適用於瘡面腐肉已盡,新肉生長,周圍組織有竇腔者。在使用提膿祛腐藥後,創面膿液減少,分泌物轉純清,無膿腐汙穢,膿液塗片培養提示無細菌生長,可用棉墊墊壓空腔處,再予用繃帶加壓纏縛,使患處壓緊,每天換藥1次,促進腔壁粘連、閉合。7~10d管腔收口後,繼續墊棉加壓繃縛10~14d,以鞏固療效。

  10、截趾術

  適用於趾端發生乾性壞疽,趾端骨質暴露或骨髓炎形成,瘡口難以癒合者。在全身狀況穩定,感染控制,血糖穩定,壞疽分界清楚時,可在局麻下切除患趾。

  討論

  1、中西醫結合全身整體治療與區域性外治相結合糖尿病足屬中醫學“脫疽”、“消渴”範疇。我們認為,糖尿病足發病與溼、熱、火毒、氣血凝滯及陰虛或氣虛關係最為密切,其病機的特點是因虛感邪,邪氣致瘀,瘀阻傷正,化腐致損,形成了虛、邪、瘀、腐四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變化,從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病證。因此臨證必須根據其症狀,審其病程,劃分階段,同時結合溼熱火毒的輕重、邪正盛衰等具體情況,區域性治療與全身治療兼顧,並有所側重。急性發作期,病勢驟急,發展迅速,病情重危,溼熱火毒熾盛呈蔓延之勢,正邪相爭劇烈,宜採用全身整體治療為主,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迴圈,並用大劑涼血清熱利溼解毒之品制邪保津養陰,迅速截斷、扭轉病勢;對區域性創面不宜過早採取徹底清創、壞趾截除等手術療法,否則,常使病情加重,壞疽蔓延擴大。好轉緩解期,血糖及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迴圈改善,溼熱邪毒已十去七八,應根據壞疽性質,以區域性外治法為主,並內服扶正和營託毒、清熱利溼中藥,以促進創面癒合。

  2、分期辨證綜合運用外治法:“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法,亦即內治之法,所異者法耳”。合理、適當、及時的外治是治療糖尿病足,降低高位截肢率和致殘率的關鍵。外治宜根據糖尿病足發展不同時期選擇不同外治方法。急性發作期,邪毒熾盛,可選用敷貼法、箍圍療法、浸漬療法、溼敷療法,尤其是清涼油調敷金黃散箍圍區域性,有箍集圍聚、收斂瘡毒、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定痛的作用,對區域性紅腫明顯,邊界不清者,能促使紅腫消散,腫勢侷限;對患趾胖腫,經久難消者,能促其消退。好轉緩解期或恢復期,根據創面變化,選用敷貼法、祛腐生肌法、藥捻引流法、溼敷療法、蠶食療法、灌注療法、墊棉法等促使瘡面癒合,縮短療程。溼性壞疽,形成膿腫,可早期切開引流減壓,並根據創面情況或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區域性可用中藥煎液浸泡、溼敷或抗菌藥物溼敷以控制感染,使溼性壞疽轉為混合性或乾性壞疽後,可行”蠶食療法”逐步清除失活的壞死變性組織。乾性壞疽,不要見黑就切,可先用油膏厚貼外敷,煨膿促使組織軟化,再行“蠶食療法”清創。此二個階段,常可根據膿的形質、色澤、氣味,結合創面膿液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提膿祛腐藥等控制瘡面感染。膿色黃白稠厚,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革蘭陽性細菌感染,可外用八二丹、九一丹;膿色綠黑,稀薄如水,或有氣泡,或腥穢惡臭,多為綠膿桿菌、大腸埃希菌等革蘭陰性細菌,或厭氧菌、黴菌生長,抗生素常不敏感,可短期外用七三丹、五五丹,或複方中藥煎湯,待溫浸洗溼敷患處,常有顯效。膿腐盡,予生肌散、白玉膏、沖和膏、復黃生肌愈創油膏、墊棉纏縛法等,並注意保持創面溼潤。對形成穿通性竇道或潰瘍者,選用由藥捻引流、掛線療法發展而來的拖線療法,通過摻有提膿祛腐藥的絲線拖拉以排淨膿腐,並需清除妨礙肉芽、上皮組織的變性壞死的腐肉組織,不必將變性組織完全清除,待膿腐盡後,撤除絲線,並配合灌注法、墊棉纏縛療法,既避免了徹底擴創引流引起的創面大、損傷重、修復時間延長的不足之處,又加速了創面癒合,縮短了療程。

  3、重視骨或肌腱裸露創面的處理糖尿病足潰瘍的特點之一是多伴骨病及病變沿肌腱的走行而發展,因此,骨或肌腱裸露創面的處理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沒有明顯壞死的肌腱和骨骼,可在裸露處外用生肌散、雲南白藥、紅油膏紗布、復黃生肌愈創油、康復新溶液等化瘀生肌的中藥,慎用含汞的祛腐劑,在失活的組織處外用九一丹、八二丹等提膿祛腐中藥,並行“蠶食療法”逐步清除,注意保留肌腱和骨骼周圍尚未失活的組織,如此,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將裸露的骨質或肌腱覆蓋,然後續用化瘀生肌中藥,促進上皮增生,促使創面完全癒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