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西醫結合科 主治醫師 嶽振鬆

  中醫看病思維過程很複雜,歸納,演繹,推理,取類比象都會用得到。我今天談一談逆向思維。什麼是逆向思維,就是說要逆著病人的主訴思考。
  打個比方,病人主訴乏力,你一定要先想到這個病人不一定是氣虛。因為從中醫的角度講乏力可以有好幾種病機。比如說溼邪困脾,病人會自覺懶動,乏力。再比如肝氣鬱結,病人也會自覺疲勞。這都屬於邪氣鬱遏了陽氣,使陽氣不能輸布從而出現乏力,但不是氣虛。
  再比如病人主訴怕冷,你一定要先考慮病人是真冷還是假冷,因為在某些情況下病人雖然自覺冷,但並不是陽虛。
  我就曾經遇到一個這樣的病人,鼻咽癌放療後,經放療科請會診找我就診,病人主訴四肢怕冷,並且有陽痿的現象。按照一般常識,這種四肢冷,陽痿,應當歸結為中醫講的陽虛,但當我看病人第一眼的時候(望診),就發現病人面色雖黑,但有光澤,並非通常所說的面色黧黑的腎虛面容。然後摸脈,感覺病人肌膚觸手緊實,並非陽虛病人的那種鬆弛的肌膚。再摸脈,脈象說實不實,說虛不虛,雖然並非洪大脈,但沉按又並非無力的脈象。我這人看病的習慣是先摸脈,然後通過問診進行核實。當時我摸完這個病人的脈以後思考良久,按說按照病人主訴辨別陽虛開藥就完了,但我總覺得從脈象和望診的情況看,病人不是陽虛的病人。但問病人有沒有其他的痛苦,病人說就這些,再沒有其他症狀。思之良久,正當苦無定見時,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想出了鑑別的方法。於是問病人,你覺得冷,是隻是四肢覺得冷還是身上也冷。病人說只是四肢覺得冷,實際上胸背反倒覺得燥熱。這個主訴讓我茅塞頓開。一下子想通了,病人的四肢冷,實際上不是陽氣虛,而是病人的陽氣被鬱住了。於是給病人開了以四逆散加減的方子(把被鬱住的陽氣打通),七服藥後病人反饋說四肢冷有好轉。效不更方,再吃七服,病人不但四肢冷好轉,連陽痿也得到改善。後來又連續吃14付,病人症狀完全緩解。

  通過這個病例可以看出,逆向思維是中醫的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往往可以引導你走正確的治療道路。另外,醫生最應該耐心,尤其是中醫醫生,因為治療方向的錯誤可能就在於醫生的一時疏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