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季節了,諸多朋友在門診時,常問一個問題:季節和精神心理疾患的發生有關嗎?我們需要增加藥物劑量嗎?科學的講,二者並不存在關聯,也不互為因果關係。但是有意思的是,一些疾病的發生的確有一定的季節特點,容易給大眾造成誤解,認為季節變換會導致精神心理疾病發作或復發,因此,一些患者或者家屬一到季節變更,就自作主張的增加藥物劑量,防止病情波動。
有的則在盛夏時節,盲目減藥,導致治療副反應的發生或者病情復燃。雖然二者不存在必然的關聯,但是一些疾病發生的確存在一些季節性特點,筆者介紹,以饗讀者。
精神分裂症好發於冬春交替季節,民間多言: 菜花黃,瘋子狂。話雖不雅,卻有一定道理,筆者多年的臨床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冬春交替時節發作或住院,這個時候也是醫院最忙的時候,因此,在這個時候,一般不主張自行過快的減藥,即使病情比較穩定,也不大意。
躁狂或雙相障礙患者在春夏交替時節較多,也就是五六月初,一些躁狂患者發作較為顯著,表現興奮、話多、自我誇大,行為紊亂,發脾氣和不眠等症狀。每當這個季節,一些老患者家屬也很是警惕,擔心復發波動。
對於抑鬱和焦慮症、強迫症等疾病沒有發現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作。此外,女性患者在不同年齡段,發病也有特點,如在青春期易發生焦慮抑鬱和強迫症狀、孕期或圍產期易出現產前或產後焦慮和抑鬱情緒,在更年期易表現躁狂、抑鬱和軀體化症狀等。因此,對於女性而言,在以上年齡段,應重視自己的情緒狀態,不要輕易忽略。
實際上,無論季節也好,還是不同年齡段也罷,只要心態調節有法有則,進退有度,得失平衡,才能真正做到寵辱不驚,閒庭信步,笑口常開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