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付強

  一、主動脈夾層簡介

  動脈夾層是指由於內膜區域性撕裂,受到強有力的血液衝擊,內膜逐步剝離、擴充套件,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從而導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樣疼痛的表現。主動脈是身體的主幹血管,承受直接來自心臟跳動的壓力,血流量巨大,出現內膜層撕裂,如果不進行恰當和及時的治療,破裂的機會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正常的人體動脈血管由3層結構組成,內膜、中膜和外膜,3層結構緊密貼合,共同承載血流的通過。而動脈夾層是指由於內膜區域性撕裂,受到強有力的血液衝擊,內膜逐步剝離、擴充套件,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從而導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樣疼痛的表現。根據破口部位,所在的動脈的部位,夾層可累及全身各個部分,最為常見的和最為凶險的是主動脈夾層,其他的還有腸繫膜上動脈夾層、頸動脈夾層等等,由於供血部位的不同,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

  發病原因

  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異常中膜結構和異常血流動力學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主動脈結構異常時,容易發生主動脈的裂開,常見的因素包括:馬凡綜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發性主動脈中膜退行性變化、高血壓、主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炎性疾病等等。我們熟知的美國女排運動員海曼和男排運動員朱剛都是這些原因,而倒在運動場上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時,也容易造成動脈壁的損傷。最為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幾乎所有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現象。換句話所,高血壓的控制對於主動脈夾層的預防、治療、預後有著全面的影響,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視的治療和預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個高發因素,與妊娠期間血流動力學改變相關。在40歲前發病的女性中,50%發生於孕期。另有部分患者源於外傷,特別是車禍。主動脈夾層的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5∶1;常見的發病年齡在45~70歲,目前報道最年輕的病人只有13歲。

  根據主動脈夾層內膜裂口的位置和夾層累及的範圍,目前醫學上有兩種主要的分類方法。最廣泛應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類法。Ⅰ型:主動脈夾層累及範圍自升主動脈到降主動脈甚至到腹主動脈。Ⅱ型:主動脈夾層累及範圍僅限於升主動脈。Ⅲ型:主動脈夾層累及降主動脈,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動脈者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動脈者為ⅢB型。1970年,Stanford大學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種主要依據近端內膜裂口位置的分類方法:StanfordA型:相當於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B型:相當於DeBakeyⅢ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