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安乾

  近日,鄭大五附院血管外科應用最新的血管腔內治療手段成功治癒了一位主動脈縮窄患者。該患者男性,40歲,因間斷心悸、胸悶伴心前區不適輾轉於省內多家醫院,均按心臟病治療,效果不良。經介紹來鄭大五附院血管外科,入院即發現患者下肢動脈搏動不能觸及,下肢血壓不能測得,鎖骨區聽診可聞及血管雜音,即懷疑主動脈縮窄診斷。

  主動脈縮窄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發病率很低,表現為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交界處管徑的嚴重縮窄,心臟的血液不能順暢地流向下方,導致下肢血供不足和上肢、頭部的血壓升高,一旦發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及下肢缺血性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該病的診斷率較低,很多醫院對此認識不足,多誤診為心臟病、高血壓,使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診治。

  該患者經胸主動脈CTA檢查,明確了主動脈縮窄的診斷,胸主動脈就像被繩子勒住似的,形成了一個類似數字“3”的形狀,而左鎖骨下動脈和下端胸主動脈出現了擴張。

  據鄭大五附院血管外科王兵主任醫師介紹,該球囊為BIB技術,即Balloon InBalloon,就是球囊裡套球囊,而支架為CP支架,即套在球囊上的鉑銥合金覆膜支架。通過第一次小球囊的預擴張和第二次大球囊的擴張,將主動脈的縮窄解除,同時將支架定位於縮窄處,起到了持續支撐的效果,一次解決問題,再狹窄率極低,是目前治療主動脈縮窄最新、最合理的技術。

  以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開胸行主動脈的修復,創傷較大,死亡率高,痛苦大,住院週期長,嚴重限制了該術式的開展。近年來,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在省內率先開展了主動脈縮窄的腔內治療,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費用低、複發率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該病人診斷明確,症狀典型,住院後經積極術前準備,於第二日行腔內手術治療。醫生們先在患者的右大腿根部切開了一個小口,尋找股動脈,於股動脈上穿刺,在術中DSA的監視下將一根細細的導絲經過腹主動脈、胸主動脈下段,通過主動脈縮窄處,順利進入升主動脈。沿著導絲進入一個套有覆膜支架的雙球囊,放置於主動脈縮窄處,將第一個小球囊預擴張,再將大球囊擴張,順利將支架貼覆於主動脈狹窄處,再次造影顯示主動脈縮窄解除。退出器械,縫合傷口,手術結束,整個過程僅用時不足1小時。術後患者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症狀很快消失,下肢動脈搏動也可以觸及。目前,患者已離床活動,自我一切感覺良好。

  據鄭大五附院血管外科王兵主任醫師介紹,該球囊為BIB技術,即Balloon InBalloon,就是球囊裡套球囊,而支架為CP支架,即套在球囊上的鉑銥合金覆膜支架。通過第一次小球囊的預擴張和第二次大球囊的擴張,將主動脈的縮窄解除,同時將支架定位於縮窄處,起到了持續支撐的效果,一次解決問題,再狹窄率極低,是目前治療主動脈縮窄最新、最合理的技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