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外科 主任醫師 王紅

  一、臨床表現

  膽囊息肉中40%的患者均無明顯症狀,其隱散性較強,不被人們發現,只有在B超體檢時才發現,大多數膽囊息肉的症狀與慢性膽囊炎相似,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常有腹瀉、噁心、嘔吐、厭油等消化不良症狀,極少數患者有發熱、黃疸,主要體徵為右上腹區壓痛,並向右肩及右後背部放射,較明顯,對人體影響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異常,肝功能異常,並有8%~15%患者癌變。

  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機率會明顯提高。

  二、診斷

  膽囊息肉常用檢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膽道造影等,而最常用、最經濟而且確診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對<5mm者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由於膽囊息肉體積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檢查中容易被遺漏,膽道造影是有一定痛苦及危險性,故極少應用。

  膽囊息肉主要依靠B超檢查診斷膽息肉,但常難以定性,臨床對其良惡性的鑑別診斷亦較困難,如發現多發高強回聲,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徵者提示為膽固醇息肉,位於膽囊底部的小隆起,病變中有小圓形囊泡影和散在回聲光點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據病變回聲性質、蒂的有無和粗細,病變處的粘膜改變,對區分良惡性疾病有一定價值。

  三、鑑別診斷

  (一)臨床表現

  大多數PLG及早期膽囊癌(GC)患者並無明顯臨床症狀及體徵。但PLG的平均發病年齡比膽囊癌小。

  (二)超聲特點

  B超是膽囊疾病的首選檢查手段。B超下膽固醇息肉與炎性息肉回聲光團較小,表面光滑,且易多發。腫瘤、乳頭狀腺瘤的特點是回聲光團較大。表面多數不光滑,或呈菜花狀,常為單發,基底較寬。內窺鏡超聲對PLG與 GC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9O% 以上。能夠準確地反映病變的外形,腫瘤性病變輪廓光滑或結節狀。內部為低迴聲;而非腫瘤性病變的輪廓呈顆粒狀。內部為點狀高回聲。彩色多普勒顯像技術可以監測病灶的血流情況。病變區高流速動脈血流是惡性腫瘤的重要徵象。

  (三)CT、PET

  增強CT可根據腫瘤被造影劑濃染的深淺度變化與周圍臟器逐一對比,從而得出早期GC侷限性增厚的影象,對腫瘤更有診斷優勢。口服膽囊造影CT可以形成較好的對比度,用以鑑別等密度的膽囊息肉樣病變。許乙凱報告口服膽囊造影CT下體積較小的膽囊內充盈缺損可能是良性PLG,而腔內大結節(>1、2cm),尤其是膽囊壁區域性增厚者。

  則考慮惡變或GC。螺旋CT膽道造影和CT模擬內窺鏡以及磁共振模擬內窺鏡利用計算機軟體功能,能夠清晰地顯示膽囊腔內息肉三維解剖結構的影像改變,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Koh等利用氟一18標記的脫氧葡萄糖(FDG)行PET檢查,發現膽囊良性病變(膽固醇息肉和假瘤)對FDG沒有攝取,而惡性病變(腺癌)則對FDG 出現集中攝取。認為區域性的FDG攝取是判斷惡性PLG的唯一指徵。

  (四)腫瘤標誌物

  近年來發現P蛋白、bel-2蛋白在GC組織中的陽性表率明顯高於膽囊腺瘤型息肉組織中的表達。Itio發現檢測人體端粒酶逆轉錄酶水平可以提高對膽道腫瘤的診斷。有研究提示GC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異常升高的早期診斷中具有價值。Fan等在發現金屬基質蛋白酶一2表達及其與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一2比值是GC早期診斷的重要標誌,且與其侵襲和轉移有關。

  (五)病理檢查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病理特點:

  ①膽固醇息肉,外觀黃色,乳頭狀,有纖細蒂,易摘落。鏡下:上皮立方形,見較多吞噬脂質的泡沫細胞。

  ②炎性息肉,灰白色,壁厚,鏡下: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③腺瘤樣增生,粘膜粗糙,見黃色疣狀,乳頭狀物。免疫酶標記:CEA(-),MC5(-)。

  膽囊癌的病理特點 膽囊壁不同程度增厚,變硬,粘膜粗糙,癌腫與周圍組織粘連並見腫大淋巴結,切面灰白色。鏡下:癌組織分化好者有規則腺腔,癌細胞核深染,有散在核分裂象;分化差的出現瘤鉅細胞。有的膽囊癌組織中見到多少不等的腸上皮化生的杯狀細胞,免疫酶標記:CEA呈灶性陽性;AB-PAS和Calling阿爾辛藍醛復紅染色,酸性粘液和硫酸粘液出現散在陽性。

  (六)其它

  最近,Aoki通過立體顯微鏡染色對比技術檢查膽囊粘膜結構,發現GC粘膜組織中網格樣結構消失,呈粗大的顆粒狀結構、粘膜平均最大血管直徑在正常膽囊、慢性膽囊炎、膽囊癌中有明顯差異,對癌與非癌性病變的鑑別有一定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