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結直腸腫瘤外科 主治醫師 樑逸超

  人們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好不容易捱了一刀切除了腫瘤,似乎還沒緩過來醫生又要求病人進行化療?每每談到化療,許多人首先就聯想到嘔吐、脫髮、還有精神萎靡,或者抵抗力下降,對化療的副作用均有談虎色變之感。

  化療對於術後剛恢復的患者是不是有些難以接受?為什麼醫生要推薦我們在切除腫瘤後不久又接受化療呢?

  惡性腫瘤的特點

  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腫瘤一般在原發灶長大,隨著腫瘤生長時間的延長會發生區域性浸潤和遠處轉移,包括經過淋巴管轉移,或通過血液迴圈轉移到肝、肺、腦、骨骼等各處器官,從而失去手術手術切除的機會。

  關於腫瘤,最常討論的就是腫瘤可以切嗎?腫瘤切了嗎?沒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切除為核心綜合性治療。對於中晚期腫瘤單靠手術的治療方法都常難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而其中化療便是最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

  如果腫瘤發現的早,還侷限在器官區域性(CT或磁共振檢查沒有發現腫瘤區域性或遠處轉移)外科醫生還有機會通過區域性切除和清掃把局部發展的腫瘤“一鍋端”。但問題是,不少經過了詳細檢查被確認尚未發生遠處轉移的腫瘤患者,在手術切除後一兩年後,又發生了遠處轉移。既然原發病灶己經切除,轉移從何而來?

  其實,這些轉移病灶,大多數由是術前己存在而臨床檢查不能發現的微小轉移發展而來。這些存在但檢查手段無法查出的微小轉移病灶,可以稱為亞臨床轉移灶。正因為這種潛在的轉移灶存在,導致一部分病人術後經過一段時間腫瘤“復發、轉移”。

  事實情況大多數腫瘤在發現時,腫瘤已經或多或少地發生了微小的轉移,因為這種潛在的轉移灶存在,如果術後既不復查也不化療,那麼術後腫瘤復發的概率就非常高。腫瘤細胞可怕之處就在於其生命力頑強,只有個別微量的腫瘤細胞也可以發展成一團團轉移灶,可謂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化療的價值

  如何對付這些潛伏在體內的微小轉移病灶?為了消滅這些一小部分“逃逸”的腫瘤細胞,醫生借鑑非實體瘤治療的經驗,採用化療來消滅這些微量的癌細胞。實踐證明,大多數腫瘤術後輔助化療對提高生存率有益處,尤其對於中晚期腫瘤患者。腫瘤發現越晚期,發生轉移的概率越高,因此對於分期較晚的病人醫生通常會推薦病人術後及時進行全身化療,以求消滅或控制這些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

  實踐檢驗已經證明,化療對於防止腫瘤術後復發和轉移是有重要價值的。針對腫瘤細胞長得快的這一特點人們從實踐中篩選出了目前最常用的幾種化療藥物,這些化療藥對於生長旺盛的細胞殺傷作用最強,在殺死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我們體內原來就長得很快的一些細胞,比如胃腸道細胞、頭髮中的毛囊細胞、和造血細胞等。因此傳統細胞毒化療藥物化療後最常見的就是嘔吐、腹瀉、掉頭髮、貧血、抵抗力低下等。

  重新看待化療

  多數人通過影視作品對化療的副作用印象深刻:嘔吐直到吐出膽汁、脫髮直到一根不剩,全身各種難受。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麼嚴重的反應。我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化療副作用差異也很大,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化療反應,在醫院裡可以見到很多人化療一樣不掉頭髮,化療期間一樣到處散步,如何做到化療副作用最小化是一門學問,因此不必對於化療抱有恐懼症,應該鼓勵和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減少化療的不適感。

  傳統的化療藥可以比喻為“不分敵我的炸藥”,對於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都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近些年分子靶向藥物在腫瘤治療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們可以針對性地殺死腫瘤細胞,保留下正常細胞,稱為“區分敵我的導彈”。對於有經濟條件的患者,可選用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針對性地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總而言之,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手術可以消滅腫瘤的大部隊或老巢,但對於散在的、零星的癌細胞無能為力,而化療藥物的作用是全身性的,術後輔助化療可以殺滅他們,病人能夠更長時間生存,甚至得到治癒。化療對於防止腫瘤術後復發和轉移是有重要價值的,術後能否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我們需要權衡利弊,綜合考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