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義寶

  脊索瘤好發於顱底和骶尾部,是由胚胎殘留的脊索組織發展而成的一種先天性腫瘤,顱底脊索瘤常常位於顱底中線部位,在國內外絕大多數國家由腦神經外科診治。

  顱底脊索瘤臨床表現:

  顱底脊索瘤具有向硬脊膜內外、蛛網膜下腔和神經周圍蔓延的特點,很少惡化轉移,病程長,平均在3年以上,頭痛為最常見症狀,頭痛性質是持續性鈍痛,常為全頭痛,也可向枕部或頸部擴充套件,因腫瘤部位,腫瘤的發展方向不同其臨床表現各有所不同。

  1、鞍部脊索瘤

  垂體功能低下,主要表現為陽痿、閉經、身體發胖等;視神經受壓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視力減退以及雙顳偏盲等。

  2、鞍旁部脊索瘤

  主要表現動眼、滑車、外展神經麻痺,以外展神經受累較為常見。

  3、斜坡部脊索瘤

  斜坡脊索瘤為顱底脊索瘤的最常見型別,具體分為上、中、下斜坡脊索瘤,上斜坡脊索瘤常常累及動眼神經,首發表現為一側眼皮無力,重者眼睛睜不開。中斜坡脊索瘤常常累及外展神經,首發表現為視物雙影。下斜坡脊索瘤可以累及外展、末組和舌下神經,表現為視物雙影、吞嚥困難等,部分突入顱內的腫瘤可以引起腦幹受壓症狀,即步行障礙,錐體束徵,若起源於鼻咽壁遠處,常突到鼻咽引起鼻不通氣、疼痛,可見膿性或血性分泌物(這類患者往往首診到耳鼻喉科)。

  診斷:在臨床上常見的診斷手段為顱底CT掃描和磁共振檢查,通過這兩方面的檢查基本可以確定診斷。在病理中,脊索瘤早期腫瘤表面呈分葉狀或結節狀,腫瘤大小一,有不完整的包膜,色灰白或灰紅。瘤組織中可殘留碎骨性或骨小粱間隔,軟組織鈣化,晚期易出血、壞死和囊性變,以單發病灶者多見。

  治療: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提高,特別是腦神經內鏡技術的進步,對顱底脊索瘤已能成功的進行手術切除,多數病人能獲得治癒,因此顱底脊索瘤的治療中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在脊索瘤切除後,儘早進行CT或MRI檢查,以證實腫瘤切除程度與是否有腫瘤殘餘,對於擬定術後輔以放療與否或定期隨訪有重要指導價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