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與疼痛的調製
1、基本概念:
(1)疼痛是腦對急性或慢性組織損傷所引起的傷害性傳入進行抽象化和概括後所形成的痛苦感受,並常伴有複雜的自主神經活動、運動反射、心理和情緒反應。
(2)牽涉痛是內臟病變時,有時患者自覺疼痛部位不在內臟而在體表某一部位,這種因內臟疾患而引起體表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的現象,稱為牽涉痛。
(3)痛覺過敏是指原來不引起疼痛的刺激引起了疼痛,或者損傷性刺激引起的痛覺比通常情況下劇烈的一種狀態,通常是神經或組織受損導致傷害性感受持續傳入的結果。
(4)發條擰緊 是指在嚴重和持續性損傷的情況下,C類纖維的重複放電使脊髓后角神經元對傳入衝動的反應性呈現進行性增加的現象,又稱為中樞敏感化。
2、疼痛的原因:
作用於機體的各種傷害性刺激達到一定強度後都可引起疼痛,這些刺激通常包括以下三種:
(1)溫度刺激:溫度過高或過低(>45 or <5℃)可興奮溫度性傷害感受器。
(2)機械刺激:對組織施加的擠壓、切割、牽拉、摩擦、肌肉的強烈收縮等強烈機械刺激可興奮機械性傷害感受器。
(3)化學刺激:外源性(如強酸、強鹼等)和內源性(如胃酸、P物質等)致痛物質可興奮多覺性傷害感受器。
3、產生疼痛的組織及其疼痛的特點:
(1)面板:尖銳痛,定位明確,對各種致痛物均敏感。
(2)深部組織:軀體深部的肌肉、肌腱、關節及骨膜受到刺激時產生鈍痛,定位不明確;肌腱、腱膜對針刺、擠壓等敏感;關節內的滑膜對化學刺激敏感。
(3)內臟:一般產生鈍痛,定位不明確,對於機械性牽拉、痙攣等刺激敏感,而對刀割、鉗夾刺激不敏感。
(4)血管:尤其是血管外膜對機械擴張和化學刺激敏感,可產生強烈疼痛。
(5)神經纖維:超強刺激直接作用於神經纖維可引起明顯的疼痛。而且該神經支配的外周部位亦可出現疼痛,並可伴有迴圈及營養障礙。
4、疼痛的基本發生環節:
各種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使特異性傷害感受器興奮,發放神經衝動,經Aδ和C類神經纖維傳至脊髓,終止在脊髓后角淺層和深層的中間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發出纖維經脊髓丘腦束等痛覺傳導通路,將傷害性資訊進一步上傳至丘腦和大腦的感覺中樞,從而產生痛覺。
5、傷害性感受器的型別:
(1)溫度性傷害感受器:感受傷害性溫度刺激的感受器,溫度過高或過低(>45 or <5℃)可使其興奮。這些感受器由直徑較細、髓鞘較薄、傳導速度較慢的Aδ神經纖維末梢構成。
(2)機械性傷害感受器:感受傷害性機械刺激的感受器,對組織施加的強烈機械刺激,如擠壓、切割、肌肉的強烈收縮等可使其興奮。機械性傷害感受器也由Aδ神經纖維末梢構成。
(3)多覺性傷害感受器:外源性和內源性化學致痛物質可興奮這類感受器,也可被高強度的機械和溫度刺激啟用。多覺性傷害感受器由傳導速度更慢(<1m/s)、直徑更細的無髓鞘C類神經纖維末梢構成。
(4)寂靜性傷害感受器:是近來發現的一類不屬於經典C傷害性感受器的傷害性感受器,廣泛分佈於面板、肌肉、關節和內臟中。通常的傷害性刺激並不能啟用這些感受器,被稱為寂靜性傷害感受器,但是炎症以及多種化學性刺激能使它們的發放閾值急劇降低,而可被較輕的傷害性刺激所啟用,產生痛覺。因此,這類傷害性感受器的興奮在痛覺過敏和中樞敏感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