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副主任醫師 馬立東

  睪丸從腹膜後間隙下降時,有兩層腹膜構成的鞘狀突亦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出生前後,上2/3的鞘狀突完全閉合,睪丸部鞘狀突形成一盲袋,包繞睪丸,被稱為睪丸鞘膜。睪丸鞘膜內積聚少量液體,可起潤滑劑的作用,供睪丸活動。如果先天性鞘膜囊內液量異常增多或鞘狀突閉合反常,造成囊內液體積聚,就形成積液。另外,在鞘狀突閉合正常時,由於睪丸、附睪感染,腫瘤、絲蟲病或外傷等後天性因素引起鞘膜內液體量增多,也可出現鞘膜積液

  小兒鞘膜積液與成人不同。對鞘膜積液的病理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發現小兒的鞘膜積液幾乎都有未閉的鞘突管與腹腔相通。鞘突管直徑一般為2mm左右,位於精索前內側,菲薄、半透明。有些鞘突管較粗,直徑可達0.5cm。如鞘突管較粗,可容腸管進入,則形成疝。有些鞘突管細如頭髮絲,經仔細解剖才能辨認。女性胎兒的鞘突管稱為NüCK管,沿圓韌帶下降,未閉的NüCK管也可形成鞘膜積液又稱NüCK管囊腫。

  臨床表現:

  鞘膜積液可見於小兒各年齡組。絕大多數為男孩,表現為腹股溝或陰囊一側或兩側出現腫塊。大小變化不明顯,如果未閉鞘突管口徑較粗,晨起可見腫塊縮小,天熱時陰囊下垂故包塊明顯,天冷時陰囊收縮故包塊不明顯。女孩偶有鞘膜積液,稱為Nuck囊腫。新生兒鞘膜積液相當常見,可能由於出生後鞘突管繼續發生閉塞,部分病例可逐漸自行消退。

  根據鞘突管閉合異常的部位,鞘膜積液基本上分為四型:

  1、精索鞘膜積液:近睪丸部的鞘突管閉塞,而精索部鞘突管未閉,腹腔內液體經內環流注精索部鞘突管,又稱精索囊腫;

  2、睪丸鞘膜積液:睪丸鞘膜腔內積液,可有細的鞘狀突與腹腔相通,但有時形成活瓣樣結構積液不能迴流,致張力過高;

  3、精索、睪丸鞘膜積液:積液位於精索睪丸部,腔與腹腔之間有細小鞘突管相通;

  4、交通性鞘膜積液:整個鞘突管未閉,腹腔內液體經鞘突管流注,由於鞘突管較粗,積液在平臥或擠壓時變小,有時與腹股溝斜疝難以鑑別。

  診斷

  陰囊或腹股溝部腫塊,邊界清楚,與腹腔無明顯連續;腫塊呈囊性,透光試驗陽性。部分病例經反覆擠壓後,其張力可以降低,但無明顯體積縮小。如腫塊只限於精索部位,一般較小,約如指頭大小,呈卵圓形,於腫塊下方可清楚地捫及睪丸,牽拉睪丸腫塊可隨之移動。睪丸鞘膜積液懸垂於陰囊底部,呈橢圓形或圓形。如腫塊張力較高,一般觸不到睪丸,如腫塊張力不高,可在囊性腫塊內觸及睪丸。少數病例鞘膜積液腫塊向腹膜後突起,可在下腹部觸及囊性腫塊。

  治療

  鞘膜積液若體積不大,張力不高,可不急於手術,特別是1歲以內嬰兒,尚有自行消退的機會。如果張力較高,可能影響睪丸血液迴圈,導致睪丸萎縮,應行鞘狀突高位結紮術治療。手術注意結紮部位位於內環口上方,遠端鞘膜囊可不予處理,一般在術後2-3月自行消退,也可採用鞘膜囊開窗放出積液使家長更以接受。以往採用治療成人鞘膜積液的術式,如鞘膜翻轉縫合或鞘膜切除,對於小兒鞘膜積液已摒棄不用。腹腔鏡鞘突管高位結紮術已經逐漸成為主要治療手術方式。

  儘管尚有其他方法用於治療小兒鞘膜積液,但以手術治療最安全可靠,複發率極低。單純穿刺排液,因未處理未閉鞘突管,難以達到治癒的目的。穿刺排液後,向鞘膜腔內注入某些藥物如烏拉旦、氫化可的鬆、尿素、酒素、四環素、石炭酸等,也有部分療效,但這些藥物有可能經未完全閉塞的鞘突管流入腹腔引起化學性腹膜炎,而且藥物引起的組織學反應對尚在發育中的小兒睪丸是否會造成遠期損傷尚不清楚故不宜採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